【吴云芳原创】感恩的路有多远
就在这个礼拜二,专程回了一趟洛南。从洛南那个最偏僻的村落走出来,几十年了,除了老家亲戚有红白喜事,平时很少回去,毕竟父母已经远离故乡三十多年了,人说父母在哪儿哪儿就是家,逢年过节的,就回柞水,因为父亲恢复公职以后一直就在那里生活。最近回去母亲很正式地派给我一项任务,回洛南找恩人。
母亲年过八十,腿脚都不太灵便,脑子还很好使,说话做事从来不拖泥带水。其中一个恩人的名字叫朱宝山,另一个只知道姓罗,什么名字并非由于年代久远忘记了,因为当时就不知道。
但她清楚地记得,这两个人当时在三要区委工作,是为父亲落实政策的直接承办人,工作非常负责,前前后后跑了好多趟,父亲能够洗清冤屈最终恢复工作,这两个人功不可没。
并且在当时的七十年代,家家都吃不饱饭的情况下,他们看到我们家里有四个学生,父母亲因为父亲的工作问题到处奔波,实在无法渡过难关的时候,就从自己的伙食费里扣出三十斤粮票来,走了二十多里山路送到家里。
这三十斤粮票为我们救了急,解了难,但也意味着两位恩人要因此饿半个月的肚子,所以这件事在父母心里,是铭记了一辈子的。现在年龄越来越大,父母经常会给我们念叨,谁谁在咱家最困难的时候,帮过咱们,可是不敢忘了人家。
回到商州,一刻不敢耽搁就赶快打听,还好有人提供了信息,朱先生的儿子在县城工作,并且很快打听到他的电话,联系后知道人找对了,遗憾的是朱先生已经去世,但我还是决定前去看望先生的妻子。
另一位罗先生也电话联系上了,通话后怎么越想越不对劲,这位罗先生年龄只有六十二,况且其父亲还在我们公社工作过,父母理应认识,怎么还只知道姓罗呢?从年龄和住址分析,我觉得此罗先生极有可能不是我要找的人。
第二天一早起来,我就决定先去看望朱先生的妻子,说不定她还能提供一些罗先生的信息。说走就走,立即乘车回到洛南又倒车直奔朱先生居住的村子。朱先生的家离公路不远,很容易就找到了。今冬第一场暴雪现在还没有消融,深一脚浅一脚踩着积雪走到朱先生的家门口,迎接我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姨。
这天天气晴朗,正午的阳光照在人的身上暖融融的,我们就坐在院落聊家常,说起朱先生当年接济我们家的事,阿姨说朱先生就是个热心人,喜欢帮助别人。可惜突发脑出血已经去世三年了。当时和他一起工作的罗先生,并不是我先前找到的那一位,这个罗先生她也认识,现在已经退休,就居住在附近的镇子里。
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告别阿姨之后匆匆赶往那个小镇,由于电话联系过,罗先生到街上接我,将我带到他家,夫妇俩非常热情,听我说明来意,他反复说那是他们应该做的,当时国家的政策对冤假错案就是要纠正。眼看天气不早,他们执意留我吃了饭,罗先生一直将我送到大路边,再三推让非要给我买了返回县城的车票。那份热情,朴实,就好像是对待自己的亲戚,让人觉得亲切、自然。
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有点累,但是很轻松,很开心,今天办了一件大事。人啊,一辈子难免会遇到难处,受人恩惠,理应当面致谢,如若不能,最好的感恩就是不要忘了那份美好。
吴云芳,女,机关干部。文学爱好者。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