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从黄菊到万紫千红
★赏花地点:常州青枫公园
青枫公园的菊展地点在海棠苑临湖的长堤上,虽然野生黄菊扎成的生肖很有趣,但还是层架上的品种菊更有人气一些。
菊花按照大小可以分为三类,直径在十八厘米以上的叫小菊,代表品种如流苏、荷花等;九厘米以上的称中菊,如仙羽、葵心等;九厘米以下的叫小菊,悬崖菊、国庆菊多属这个品种。
基本上做造型的各种黄菊、紫菊,都属于小菊。而被一盆盆放置在架子上的,自然是大菊了。
野生的菊花原来只有黄色的,在唐以前,菊花被称为金英、黄花,就是指黄色的菊花。即使在今天,黄菊的品种也是很丰富的。
《礼记·月令》中就说“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当时应该还没有人工栽培,这些“黄华”无疑是野生的。
到了中唐,开始有咏白菊的诗歌,例如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就曾吟:“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黄菊开了满园,那如霜的白菊只是孤丛,可见当时白菊还是很稀少的。
刘禹锡也说:“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可见当时还是黄菊唱主角,家家户户多的是黄菊,唯有“令狐相公”才能“玩白菊花”。
当然,刘禹锡对白菊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白菊就这么让桂惭梅妒了。
李商隐也爱白菊:“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陶渊明时代只能采黄菊,而到了唐朝,已经培育出了素色的白菊。
后来,还有了紫菊,萧颖士就说“紫英黄萼,照耀丹墀”,萼片虽是黄的,菊瓣却是紫色的,可能颜色不如今天的墨菊,但也算是菊中的新品种了。
赵嘏也说“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可见唐朝的紫菊颜色已经比较深了,达到了“艳”的程度。
杜荀鹤《闽中秋思》中说“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秋雨把紫菊的颜色浓淡都涂得均匀了,秋风把红色的蕉叶吹得飒飒有声,这紫红相映的颜色,打开了整个秋天。
而到了今天,菊花的颜色就更多了,就青枫的这片菊花,就有金黄、浅黄、乳白、雪白、浅粉、艳粉、朱红、深红、橙红、橙黄、浅紫、深紫、浅绿、翠绿……深深浅浅的颜色把湖岸打扮成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小昆虫们也来凑趣,不知道是被这鲜艳的颜色吸引了,还是被菊花的香味给“勾引”过来了。
“蜜蜂!”我惊喜地叫着。
“这只不是蜜蜂,是食蚜蝇。”小伙伴纠正。
“啊?这不是蜜蜂吗?”旁边有位游客惊讶地反问。
我也一脸的狐疑,难道有着黄褐相间条纹的昆虫不是蜜蜂吗?我觉得平常看到的蜜蜂似乎就是这样的啊!
“这种昆虫和蜜蜂长得很像,但是它们不一样,食蚜蝇是双翅目的,就是说它只有一对翅膀。而蜜蜂属于膜翅目,有两对翅膀。而且食蚜蝇的触角短,蜜蜂的触角长。而且,食蚜蝇是不会螫人的,跟蜜蜂不一样。”小伙伴解释。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果然,这只停留在菊花花蕊上的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这样看起来倒确实不太像蜜蜂了。
“蜜蜂的后足比较宽,因为它们要用来收集花粉。食蚜蝇不用收集花粉,所以后足比较细。”小伙伴又列举出两种昆虫的不同之处。
“这个就看不出来了。”我摇头。
昆虫的个子本来就不大,更何况我还有着轻微的近视眼,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分辨得出后足的粗细来?这也未免太为难我了。
“还有啊,食蚜蝇飞行的时候很平稳,不会颤动的。蜜蜂飞行的时候,就会左右摆动。快看,这里还真有一只蜜蜂呢!”小伙伴再次列举两者的区别。
我急忙过去,观察了一下,果然如此。
原来赏菊不仅能够一饱眼福,还能够科普一下昆虫小常识啊!当然,也得身边跟着一个“昆虫百科大全”。
欺霜傲雪东篱菊,且趁秋光绽艳姿。
簇簇新妆香阵阵,黄昏才近莫嫌迟。
——七绝
自由行:常州青枫公园
11月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