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品鉴】元乂墓志
元乂墓志,北魏孝昌二年(526年)七月二十四日葬,志高、宽均81.5,厚19厘米。1925年洛阳向阳村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元乂墓志
元乂墓志,青石质。志有盖,上有莲花双龙纹,无字,四角残缺。志石正方形,志文正书40行,满行40字,首行题:“魏故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冀州刺史、江阳王元公之墓志铭”。此志有盖, 1935年出土洛阳前还资村(今向阳村) ,与志石出土时间不同,地点相同。现存开封市博物馆。
北魏元乂墓志盖
志载其出身及生平事迹。据志载:元乂,字伯俊,河南洛阳人。道武皇帝之玄孙。太师京兆王(元继)之世子。初除散骑侍郎。尚宣武胡太后(谥号为灵皇后,史书多称灵太后。)妹冯翊郡君。历任散骑常侍光禄勋、侍中领军将军,卫将军。授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志称元乂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他“学综坟籍,儒士攸宗”,“少好黄老,尤精释义”。儒释道三教皆有涉猎。志载元乂死于宫廷政变,志载:孝昌二年三月二十日,宿卫禁兵二千人夜围公第。元乂“仰药而薨”。春秋四十有一。赠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冀州刺史。皇太后亲临哭吊,赗赠有加。遣中使监护丧事。赐朝服一袭,蜡三百斤,赠布帛一千三百匹,钱四十万,祠以太牢。并发改封江阳王。孝昌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窆于成周之北山长陵茔内。
墓主元乂,其事附见《魏书·道武七王·京兆王传》,字伯俊,小字夜叉,志中书为“乂”。因其妻为灵太后之妹,因其关系,升任要职,执掌国柄,恃宠骄横。曾杀死清河王怿、中山王熙,甚至囚禁灵太后。灵太后与肃宗元诩密谋除乂,先解其侍中官职,后降其为民,接着发禁兵包围其第,叉饮药而死,春秋四十有一。志史相校,颇有异同详略。志中言其遇害,言词隐晦,史书则言其赐死。传记其赐死事甚略,又失书赐死年月,志中所记赐死经过及年月可补史缺。对其骄横拔扈的恶迹,志则讳之不言。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辑入。
元乂墓志的出土早于其墓室的发现,其墓室发现于1974年2月,河南考古工作者对此志出土墓葬进行了调查、清理和研究。此墓穹窿式墓顶高达9.5米,上彩绘天象图,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中时代最早、幅度较大、星数较多的一幅“天象星”,比著名的《苏州石刻天文图》早约700年,比《新仪象法要星图》早约500年,比《敦煌星图》早约400年,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志文正书,端正严谨,用笔圆润秀媚。属北朝魏碑体的晚期风格。
《元乂墓志》录文
(志盖)莲花双龙纹,无字
(志文)魏故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冀州刺史江阳王元公之墓志铭」
公讳 乂,字伯俊,河南洛阳人也。道武皇帝之玄孙。太师京兆王之世子。派道天河,分峰日观,川岳合而」为灵,辰昴散而成德。清明内照,光景外融,标致玄远,崖涘高峻,皂白定于是非,?朱紫由其标格。加以思极」来往,学贯隐深,奇文异制,雕龙未爽,枢机暂吐,讵越谈天。杨叶棘刺之妙,基卫未之踰,蛇形鸟迹之术,张」蔡熟能比。于是远近惟慕,藉甚京师。遭太妃丧,哀毁过礼,几于灭性。太师敦喻,乃更苏粒。年方弱冠,应物」来仕,掩浮云而上征,抟 积风而鼓翼。初除散骑侍郎。尚宣武胡太后妹冯翊郡君。以亲贤莫二,少历显官,」寻转通直,迁散骑常侍光禄勋。职惟谈议,任实总领,选才而举,民无闲然。非唯获赏参乘,见知廉清而巳。」转侍中领军将军,领左右,寻加卫将军。虽秩班近侍,而任居时宰,朝权国柄,佥望有归。类公旦之相周,等」霍侯之辅汉,妙识屠龙之道,深体亨鲜之术。振纲而万目理,委辔而四牡调。人无癈才,官无癈职,时和俗」泰,远至迩安。田畴之谣既弭,羔裘之刺亦息。于时三雍缔构,疑议纷纶。以公学综坟籍,儒士攸宗,复领明」堂大将。公斟酌三代,宪章汉晋,独见卓然,经始用立。志性廉隅,非礼不动,虽涓人童隶,必冠而见。愠憙不」形于色,虿介未曾经怀,积而能散,贵而能贫。湛湛然若沧瀛之靡浪,汪汪焉如江河之末流。深达癈兴,鉴」诫满覆,自以为大权不可久居,大功难可久树,周公东征,范蠡浮海,乃顿首归政,固乞骸骨。圣上谦虚,屡」诏不许。表疏十上,终不见听。夫任首三独,礼均八命,自非外著九功,内含一德,俞往之诰,未见其人。乃」诏解领军,更授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领左右如故。公冲让恳款,烦于辞牍,既不获已,复亲」庶政。翼亮王猷,缉熙治道,济斯民于贵寿,弼吾君于尧舜。春气生草,未足同言;夏雨膏物,曾何窃比。至于」异流并会,文墨成山,言若循环,笔无停运,商较用舍,曲有章条。文若之奇策密谋,清尘未远;伯师之匪躬」亮直,独亦何人?公仪范端华,音神秀彻,言称古昔,景行行止,多能寡欲,员中方外,孝为行本,信作身舆。运」斗柄而长六官,拥大珰而厘万务。一人拱己,无为百司,仰而成绩,正色危言,献替无殆,送往劳来,吐握忘」倦。论玉不由小大,求马忘其白黑。管库咸举,关析靡遗,犹如挹水于河,取火于燧者矣。至于高清临首,宫」征鸣腰,怀金挓玉,陟降墀陛,故以仪形列辟,冠冕群龙。信广夏之栋梁,大川之舟楫。岂唯一草之根,一狐」之腋而已哉?方赞玉鼓之化,陪金绳之礼,隆成平于天地,增光华于日月,而流言僔沓,萋斐成章。公乃垂?」泪谒帝,逊还私宅。俄而有诏解公侍中领左右。寻又除名为民。公遂杜门奉养,曾无愠色。公少好黄老,」尤精释义,招集缁徒,日盈数百。讲论疑滞,研赜是非,以烛嗣日,怡然自得。邢茅之报未嘉,藏甲之谤已及。」孝昌二年三月廿日,诏遣宿卫禁兵二千人夜围公第。公神色自若,都无惧容,乃启太师,开门延使者,与」第五弟给事中山宾同时遇害。春秋卌有一。公临终叹曰:“夫忠贞守死,臣之节也。伊尹不免,我独何为?但」恨不得辞老父,诀稚子耳。”仰药而薨。天下闻之,莫不流涕。虽秦之丧百里,汉之杀萧傅,何以匹诸?所谓人」之云亡,古之遗爱者也。既而圣上追远,叡后伤怀,赠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冀」州刺史。皇太后亲临哭吊,哀动百寮,自薨及葬,赗赠有加。遣中使监护丧事。赐朝服一袭,蜡三百斤,赠」布绢一千三百匹,钱卌万,祠以太牢,给东园轜车,挽歌十部,赐以明器,发卒卫从,自都及墓。太师悼世子」之夙泯,愍孤魂之靡托,乃表让爵土,追授于公。朝廷义之,哀而见许,乃改封江阳王。粤七月戊戌朔廿四」日辛酉窆于成周之北山长陵茔内。丹青有歇,韦编易绝,铭兹琬琰,幽涂永晰。其词曰:」
名世寥廓,非圣伊贤。资灵象宿,禀气河山。英哉上德,有从自天。百世随踵,千里比肩。仁为经纬,孝作终始。」学海不穷,为山未止。识同四面,辩非三耳。徘徊语嘿,优游宴憙。人官奚宝,天爵斯贵。合信四时,齐明五纬。」斧藻川流,雕篆霞蔚。业通邹鲁,声高梁魏。畜宝待价,藏器须时。通梦协下,命世应期。三事俞住,百揆允厘。」鼎实斯属,盐梅在兹。方赖股肱,弼谐元首。缉我王度,永作先后。天鉴孔明,宜登上寿。岂云不吊,如禽度牗。」暑往秋来,筮从龟袭。金铎夜警,龙轜晓立。寂寂原田,萧萧都邑。逝矣何期,瞻望靡及。昔游国道,华毂生尘。」今首山路,回望无人。短生已夕,修夜不晨。唯兰与菊,空播余芬。」
妃安定胡氏。父珍,相国太上秦公。息亮,字休明,年十一,平原郡开国公。亮妻范阳卢氏。父聿,驸马都尉太尉司马。」息颖,字稚舒,年十五,秘书郎中。舒妻清河崔氏。父休,尚书仆射。女僧儿,年十七,适琅琊王子建。父散骑常 侍济州刺史。
比较研究
北魏元氏墓志由于是少数民族拓跋氏汉化以后才出现的,其墓志在内容和书体方面很有特点。如志中墓主人的郡望籍贯、祖先世系的叙述,能够给我们透露出重要的历史信息,另外北魏墓志随汉化程度的延进,早期和晚期有不同的风格。
魏碑体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流行的一种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这种书法作品是鲜卑族受中原文化影响的结果,因而具有勃勃的强劲气息和质朴的浑重气魄,风格独特,是汉隶在演变为“黄初体”也即魏隶之后的又一次演变,成为后来唐楷的发端。如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继承了钟繇、蔡邕的正统书风,被康有为列为“神品”“高品上”,字体古拙放纵,有一种森严之妙趣。另外北朝书法多是史臣奉敕或亲友作书刊石,如《元彝墓志》中称:“乃命典臣,镌铭述盛。”元氏宗室贵族中亦有临摹汉文书法者,且不乏高手。如《元暐墓志》中称“王雅好诗文,草隶之工,迈于钟索。”但因“罕署书者之名”,书家多不见闻。所以赵万里在《汉魏南北朝集释》曾评北魏《元延明墓志》说:“此志文字尔雅,辞采遒丽,魏志中所罕见。惜无由知谁作矣。”元乂墓志制作精良,文采飞扬,书法圆润秀美,虽不见撰与书者姓名,但据元乂的身份与死后礼遇,必出当时名家之手,属官方精心安排之作。
北魏《元桢墓志》
元氏宗室墓志中的魏碑体风格各异,其书风大致可分为雄强与秀美二派。太和景明,迁洛未久,书体雄强厚重,端方峻整,是魏碑的主体风格,如元桢、元羽、元嵩、元思、元详、元勰等墓志;正光以降,渐趋秀整,书体秀逸、平和雅致,有南朝书风。如元倪、元焕、元纂、胡昭仪、元悌等墓志。总的趋势是向隋唐楷体过渡。
北朝墓志主要为元氏宗室墓志。由于选石精良,镌刻精细,充分表现了书者的笔韵和刻工的刀法,志文书体已近楷书,被称作魏碑体,历来被视作古代书法艺术珍品。其书风大致可分为雄强与秀美二派。太和景明,迁洛未久,此时魏碑用笔以方笔为主,结体缜密,法度森严,略取侧势中敛外放,书体雄强厚重,端方峻整,极具阳刚之美,是魏碑的主体风格。如康有为所说:“气象浑穆,魄力雄强,点画峻厚”一类。北魏太和改制后出现的第一方墓志《元桢墓志》既无隶体法则,又没有唐人间架习气,以成熟的楷法出现,成为典型的流行于洛阳邙山的墓志书法风格。北魏元羽、穆亮、元嵩、元思、元详、元勰等墓志同属此体的作品。有学者称之为“北魏邙山体”。北魏正光以降,由于南北文化的相互渗透,南朝秀美飘逸的书风对北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北魏前期那种险峻奇崛,棱角分明的特征逐渐减少,代之以清丽温婉,和缓舒朗;结体方正平稳,用笔改方为圆,书体秀逸、平和雅致。如元倪、元焕、元纂、胡昭仪、元悌等墓志。另外魏碑的书写也有古朴稚拙,天真自然者,不为一般法则所囿。如元鉴、奚智墓志,看似不合法度,结构和用笔有较大随意性,但恰如康有为所说:“笔法跳跃,结构天成,兴趣酣足”。
北魏《元嵩墓志》局部
北魏《元详墓志》局部
北魏《元倪墓志》局部
北魏《胡昭仪墓志》局部
北魏《奚智墓志》局部
北魏后期及东魏、北齐至隋代的书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复古现象,即隶书又重新流行。在这期间的墓志中反映的比较明显,如北齐《窦泰墓志》《娄黑女墓志》、北齐《石信墓志》等。这说明北朝在楷书过渡之中的不稳定性,楷书的基本形式和法度尚不完备,至唐代楷书达到高峰,最终完成了形式与法度的构建。
北齐《娄黑女墓志》局部
北齐《石信墓志》
北魏墓志与隋唐以后的墓志相比,可以发现,元姓宗室墓志的志主多非善终,志主大都死于宫廷政变与政治斗争。如洛阳出土元彝、元谭、元悌、元湛、元廞、元子正等墓志皆在建义年间刊刻,应为集体同时安葬。是因为这些墓主皆罹难于“河阴之变”。这是北魏迁洛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自相残杀的结果。而隋唐以后由于科举制度的创立,打破了原来门阀士族把持选官制度的局面,为广大寒门庶族的子弟大开了入仕之门,科举选官制的出现和发展,使宗室墓志迅速减少,官僚仕人的墓志比例逐渐增多。与北朝墓志相比,墓志中所反映的王室自相残杀的现象逐渐减少至消弭,从一个侧面表明贵族门阀制已退出历史舞台,这些都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较前进步的重要表现。
作者简介
谭淑琴,女,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主要致力于古代石刻如汉画像石、碑刻墓志和古代佛教造像艺术三方面的研究。曾主编国家级重点工程《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碑刻墓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