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初探

由于博物馆建筑功能使用及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许多设计师对博物馆建筑的功能需求不够了解,对博物馆建筑与陈列的关系也不清楚,因此在建筑设计上只能按照《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进行设计;

同时,由于建筑设计的专业性,博物馆方很难看懂建筑图纸,更无法根据自身需要对空间划分、功能布局等提出具体意见;

再加上博物馆建设作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在“城市地标”的要求下,“交钥匙工程”造成的空间设计不足成为了博物馆建筑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的建设工程中,笔者通过对建筑实例的研究与分析,尝试从博物馆建筑使用者的角度对博物馆建筑的空间划分、功能需求、人员流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博物馆建筑的空间划分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对博物馆建筑空间的划分: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第 3.1.1 条规定博物馆应由藏品库区、陈列区、技术及办公用房、观众服务设施等部分组成。同时规定观众服务设施应包括售票处、存物处、纪念品出售处、食品小卖部、休息处、厕所等;藏品库区应由藏品库房、缓冲间、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保管装具贮藏室、管理办公室等部分组成;陈列区应由陈列室、美术制作室、陈列装具贮藏室、进厅、观众休息处、报告厅、接待室、管理办公室、警卫值班室、厕所等部分

组成;技术及办公用房应由鉴定编目室、摄影室、熏蒸室、实验室、修复室、文物复制室、标本制作室、研究阅览室、行政管理办公室及其库房等部分组成(图 1)。

图1《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博物馆建筑空间划分

由于《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中四大功能没从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分类,设计人员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或甲方要求进行空间划分,其结果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出现空间功能分区不明,观众及管理人员流线混乱等情况。

2根据博物馆建筑使用功能进行空间划分:

从博物馆建筑使用功能来看,可将博物馆建筑空间划分为面向观众服务的公共空间和进行文物研究、保护工作的办公空间两大部分,其中办公空间为《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的藏品库区和技术与办公用房。公共空间为《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的陈列区和观众服务设施。

当公共空间与办公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的时候,可设计巡更通道用于管理人员进出和参观人员消防疏散。夜间安全巡查时,巡更通道与公共空间内观众通道共同构成博物馆安全最后防线(见图 2)。

图 2 按使用功能进行空间划分

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将博物馆建筑划分为办公空间和公共空间后,博物馆内观众及管理人员活动区域清晰明了。

二、博物馆空间功能需求细分

参照《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全国博物馆评估办法》、《博物馆评估标准》、《评分细则计分表》以及博物馆安全管理等实际工作需要,笔者对博物馆建筑空间进行如下细分:

(一)公共空间

将原陈列区和观众服务设施细分为陈列区、服务区和管理区三个组成部分,其中陈列区由基本陈列展厅、临时陈列展厅组成,是博物馆对外展示文物藏品的专门空间;服务区由售票处、大厅、接待室、儿童及青少年活动区、多功能报告厅、餐饮服务区、纪念品销售区、公共卫生区等组成,是面向观众的服务空间;管理区由管理办公室、志愿者办公室、多媒体机房、陈列装具贮藏室、警卫值班室、讲解员休息区、更衣间等组成,是博物馆公共服务管理中心(图 3)。

图 3 博物馆建筑公共空间细分示意图

陈列区

博物馆展厅根据使用形式的不同分为基本陈列展厅和临时陈列展厅。基本陈列展厅数量可根据博物馆实际需要设计多个。

临时陈列展厅按照《评分细则计分表》数量与影响力条款,最低要求是每年举办6个(含)以上展览,因此建议设计 2 个以上的临时展厅以便展览内容的更换。

服务区

(1)售票处

《博物馆评估标准》要求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售票处应设在室内,作为博物馆对外服务的门户,售票处不仅仅是起到售票的作用,采取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登记是确保文物和公共安全的一道防线,同时也起到控制参观人数的作用。有的博物馆将其纳入总服务台的功能,结果攒动的人头,嘈杂的声音、漫长的隔离带对博物馆室内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无法像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那样将售票处设置在庭院外,参照恩施州博物馆售票处位置,将领票窗口设置到大门外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图 4)。

图 4、恩施州博物馆领票处位置

(2)大厅

大厅是连接陈列区、服务区和管理区的主要空间,除了考虑观众服务中心需要的空间外,按照《博物馆评估标准》要求,还需要考虑免费物品寄存处和特殊人群服务设施、设备的存放区域以及观众休息空间。

(3)接待室

位于公共区的接待室在新闻发布会、文物捐赠仪式、重要接待等实际工作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空间设计上应考虑独立的茶水间、卫生间。

(4)儿童及青少年活动区

作为宣传教育机构,《博物馆评估标准》展示和教育条款要求博物馆内设有专门的教育服务区;《评分细则计分表》社会教育条款对专门的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场所也有要求。因此,儿童及青少年活动区是博物馆建筑的必备空间,将其设计成独立的儿童及青少年考古方面的科普教育空间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5)多功能报告厅

作为科学研究机构,报告厅是博物馆建筑必备功能,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的需要,将其设计为多功能报告厅是最佳选择,同时考虑灯光音响控制室和化妆间等配套用房大小及位置。

(6)纪念品销售区、餐饮服务区、公共卫生区

这三个区域位置要考虑参观人员流线,同时需要考虑商品仓库、餐饮操作间、无障碍卫生间等配套用房需求,大型博物馆这三个区域均可设计多个,方便观众使用。

3 管理区

博物馆公共空间除观众以外,还有大量的保安、保洁以及讲解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因此公共空间需设计多个办公用房。

(1)管理办公室

管理办公室最少需要设计两个,一个是博物馆单位管理人员用于公共区域行政管理,一个由外包的保安、保洁等专业公司管理人员使用。

(2)讲解员办公室、志愿者办公室

《博物馆评估标准》对讲解服务和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出较高要求,空间设计上不仅考虑办公需要,还应考虑更衣间的位置。

(3)陈列装具贮藏室

陈列装具贮藏室设计上应靠近临时展厅,便于临时展览变更时使用。

(4)多媒体机房

随着电脑科技的迅猛发展,博物馆开始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文物进行全方位展示,因此多媒体机房成为了陈列展览必备的功能用房,为减少信号衰减,其位置应靠近基本陈列展厅,从管理维护和安全防范的角度出发,应将其从防火分区上与陈列区隔离。

(5)警卫值班室

公共空间设计的警卫值班室不仅仅是白天安全管理需要,更重要的是夜间安全值班、巡查需要。

(6)卫生间

卫生间设计上应靠近警卫值班室,避免夜间安全设备布防后,人员走动造成误报。

(二)办公空间

将原藏品库区和技术与办公用房细分为藏品库区、技术用房、行政办公区和其他用房四个部分,其中藏品库区包括管理办公室、缓冲间、除尘区、文物摄影室、鉴赏室、藏品暂存库房、藏品库房、保管装具贮藏室等,是从事文物保管工作的专用安全区域;技术用房包括标本制作室、美术制作室、熏蒸室、物理和化学实验室、文物修复室、文物复制室等进行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专用区域;

图 5 博物馆建筑办公空间细分示意图

行政办公区包括行政办公用房、会议室、档案库房、荣誉室、图书库房、阅览室等行政办公空间;其他用房包括安防监控中心、消防控制中心、气体灭火钢瓶间、空调机房、弱电中心机房、杂物间、卫生间等其他设施、设备用房(图 5)。

藏品库区

(1)藏品管理办公室

应设计在靠近文物库房的位置便于管理。

(2)缓冲间

应采取 AB 门设计,并满足除尘设备空间需要。

(3)鉴赏室、文物摄影室、保管装具贮藏室

功能用房均与文物实物操作相关,从文物安全管理的角度将其设置在文物库区,确保文物安全。

(4)藏品库房、藏品暂存库房

按照《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设计,其大小应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2 技术用房

文物修复与复制涉及纺织品、字画、漆木器、石器、陶瓷器、骨制品、铁器与青铜器等,其大小、数量需要根据博物馆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技术用房由于其使用的化工原料及制剂不可避免的存在影响空气质量、化学污染等特殊情况,因此在建筑设计上不仅要考虑通风、排污等问题,更要考虑对藏品库区的影响,做好物理隔绝与安全防范。

3 行政办公区

博物馆是一个特殊的科研机构,除了一般单位需要的办公用房外还需要设计图书库房及阅览室。除了规范的档案库房外,按照档案管理达标的要求,还需要设计荣誉室、档案阅览室和档案整理室等相关用房。为便于管理,图书库房、图书阅览室、图书整理室等可设计在一个工作区域内。

其他用房

(1)消防控制中心、安防控制中心

由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明确规定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或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机械防(排)烟设施的建筑,应设置消防控制室,而《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第 4.7.4 条仅规定藏品库房总门、珍品库房及珍品陈列室应设置安全监视系统和防盗自动报警系统。因此建筑设计单位将消防控制中心作为重点进行设计,忽视了博物馆安全监控中心的设计,最终随便用一间房间作为安防控制中心使用。

有的博物馆将安防监控中心与消防控制中心合并使用,又违反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消防控制室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的规定而不得不进行整改。

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离不开现代化的安全防范技术手段,安防监控中心应作为强制性规范纳入《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根据《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一级风险博物馆安防监控中心应由预警通道、监控操作控制区、不间断电源间、卫生间、休息室组成,其建筑面积的大小应根据监控设备的多少全面考虑。

(2)警卫值班室

办公区警卫值班室除了白天门卫工作外,还必须和公共区警卫值班室一样执行夜间安全巡查工作时使用。

三、博物馆建筑空间流线分析

笔者没有查阅到博物馆参观流程相关文献,按照工作经验,一般观众参观博物馆完整流程为:购票→服务台问询→参观陈列展厅→观看演出→参加儿童及青少年活动→购买纪念品→餐饮、休息→离开博物馆。

▲图 6 博物馆建筑空间关系、管理人员流线和观众

根据博物馆参观流程和实际使用情况,笔者绘制了博物馆建筑空间关系、管理人员流线和观众参观流线图(图 6),尝试对博物馆建筑空间关系、人员流线进行综合性表述。

四、总结

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对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出个人浅薄的看法。笔者认为,《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已经远远落后于博物馆建设的实践,在许多方面需要修改和补充。

希望建设单位和设计部门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考虑好博物馆公共空间和办公空间的划分,设计好参观人员和工作人员流线;并将安防控制中心和消防控制中心列入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确保文物安全,力求“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展示好,利用好,让文物说话,让历史鲜活”。

(作者:湖北省恩施州博物馆 文博馆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