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少年行》,多少边塞情,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尽显赤子之心

自古以来,保家卫国,铁血男儿,沙场百战,血染黄沙,“不破楼兰誓不还”的英雄气概,一直充盈着我国传统诗歌的脉络,让纤弱诗作生生增添几分铁骨铮铮之气势。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

如今年老无筋力,独倚营门数雁行。

这首《少年行》是组诗的第一首,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少小之时的不羁狂放以及年老之时的体能衰弱,两个时代的截然不同的风貌,把一名守家卫国而付出一生岁月的士兵形象,给鲜活地描绘出来。其中辛酸,可谓甘苦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这里写下诗人对过去少年时光的回忆,充满了饱尝辛苦之后的自豪。边州,边境地区。骣骑,骑马之时,马不配辔鞍,以此显得马术高超。蕃马,外邦之马匹,暗示收获的战利品。黄羊,活动在域外之地的动物。

遥想当年,少年时代,青葱岁月,性格不羁,狂放自傲,长年累月奔走在边境地区,对于敌方形势从来不曾有过丝毫放松,一直以能够打击对方嚣张气焰为目的,如此情形之下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另有一番骄人气象:骑着缴获的外族马匹,凭借着高超的马术,根本不需要装配鞍辔,不时闯入敌方区域,和伙伴争先恐后地射杀着黄羊。

前一句说着“惯放狂”,后一句解释着如何狂放:“骣骑”突出自身高超的马术;“蕃马”更是了不得,暗戳戳地向人显摆:快来赞颂吧这是战利品;而“射黄羊”一事,既展示了和伙伴的武艺超群,又表明了胆识过人之处。所有都并非无故罗列,而是自有走向和用意。

“如今年老无筋力,独倚营门数雁行”,诗人前面回忆当年之豪勇,在此则写当前自身的现实状况,无奈之情顿时显现,自然落寞至极。日月如梭,时光飞逝,如今年老体衰,筋骨无力,再也不复当年之勇猛,只能斜靠着军营大门,独自发呆着,偶尔抬头仰望天空,默默地暗自数着飞过的大雁队伍,一行又一行。

如果说少年时代的肆意奔放是诗人所列的一生之高光时刻,那么到得此处年老体弱则如飞瀑坠崖急转直下,把生命的无能为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生在世,最怕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确,无论当初如何英雄霸道,也抵不过岁月这把利刃的无情收割。这虽是生命的必然,却终究是心有不甘。

有人以为诗中“数雁行”是表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意,此种解释实在却是有点儿太过勉强。毕竟,历数古今诗歌雁的形象出现,必定与离愁别绪、伤时感怀、忧国爱民,等等有关联。所以,雁有南来北往之举,更有鸿雁传书之喻,日薄西山,岁暮当晚,睹物思人,当是因为内心被勾起了怀南归乡之情。

纵观本诗,语言简练,明白晓畅,诗人在诗篇之中大胆运用日常口语,把少年时代的奔放不羁之豪意展现无遗,以此对照年老时期的体质衰老之悲壮,从而塑造出来一个戍边卫国的战士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极具强烈的艺术吸引力,令人读罢为之动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