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与修行,它们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修行界有句话说:“如果不懂得修行的奥秘,就是盲修瞎练。” 一个人修行了,他会逐渐开发自己的智慧。当智慧越来越广大的时候,对于以前修行中的那些困惑,会逐渐一一的解开。那么,以前的那些感觉困惑的东西,再也不是问题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个修行的人,刚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有许多困惑,是一种正常现象。
除此之外,修行界还有这么一句话:“修行不修心,白白修一生。” 也就是说,真正的修行,就是修心,但是修行,到底要如何修心?很多刚刚开始修行的人,会觉得很困惑。特别是那些想通过打坐来修行的人,要如何运用打坐来修心,会感觉到特别茫然。
带着这个问题,本章节就与大家重点分享一下,打坐与修行,它们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如果你能看完本章节内容,可能你就会真正弄明白。,首先,我们来看看打坐的特点。
打坐的特点
过去修行,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都讲究打坐。通常说来,打坐是要做到五心朝天。虽然道家也有不讲究五心朝天的,其目的只是为了吸收天地能量,但是总体说来,他的真正奥秘也是为了辅助自己的修心。因为这个世界的一切修行方式,都离不开修心。
所谓的修心,就是让自己的心,越来越趋向于清静、无为。如果一个人头脑中杂念太多,他就达不到这个目的。
01:打坐的奥秘,就是通过对身体的约束,来达到对心念的约束。约束自己的身体,只是第一步。让自己的意识,对修行产生一种最直观的认知——打坐就是约束自己。
过去修行,非常讲究自我控制。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强,他的成就也越高。其实不光修行如此,一个人做事能不能成功,他的自我控制力大小也是最关键的原因。
众所周知,现在有个名词,叫做“全息”。人的任何部位,都存在着息息相关的“感应”。这种现象,有人也称之为“全息宇宙”。
那么,当一个人在打坐时,通过这种身体的约束,也能达到对心的一种约束。当一个人逐渐养成一种打坐的习惯,那么他自然也就养成了一种自我约束的习惯,通俗点说,就是通过打坐,来培养自己的控制力。
虽然说通过这种身体约束的方式,让人达到自我控制的力量很微薄,但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当你不断的约束自己,时间长了,达到这种自我控制的效果,也是非常可观的。
但是,这还不是最快的自我控制的方式。也就是说,打坐所带来真正修行的效果,并不在这一方面。
02:打坐的真正效果,并不在于通过对身体的约束,从而养成一种自我约束的习惯。
众所周知,每一门打坐,都要求入静。特别是依靠打坐来修行的门派,对入静的要求特别的严格。以前很多人,为了让自己最大程度入静,远离一切外在的干扰,就选择去深山老林中。这样断绝了一切能造成自心变动的根源,从而达到修行的效果。
因为不接触任何外在的东西,所以由内而外,自然而然的就屏蔽了一切干扰源,他的心,也就能更好的入静了。但是,这并不是他通过打坐能达到修行效果的真正原因。
一个人打坐,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境界。真正的修行境界,就体现在一个人打坐时,思想杂念能减少到什么程度。思想越清净,杂念越少,他的境界就越高。其实人的修行境界,也是从人的杂念多寡体现出来的。
为了提升自己的境界,在打坐中,就需要主动让自己的杂念,逐渐不起作用,甚至变得越来越少。
初期修行的人,多数都离不开正常的生活状态。那么生活中的各种状态,都会在打坐中反应到人的思想中来。那么,在打坐的时候,就要做到控制自己的这些心。有的人说,初期打坐的时候,达不到入静,甚至根本无法入定,怎么办?关于这个问题,刚开始学修行的人一定要注意,不要刻意去追求入定,也不要太在意自己能不能入静。
但是当思想中出现各种杂念的时候,要尽量做到自我控制。如果不控制,你的打坐,才是真正的“盲修瞎练”,就不起作用了。修心能提升自己的境界,似乎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事情了。但是千百年来,真正肯在心上下功夫的人,却少之又少。因为人们普遍说的,都是在苦中修,却忽略了在吃苦的同时,自己的心,要从当中发生改变。真正的修行,就是要在吃苦中,发现能让自己产生各种心念的原因所在,然后使它发生变化,这样你的境界,才会提升。
二 修行的人,到底能不能“赶潮流”?
有的修行人,对于世俗间的一些节日总感到纠结,纠结的原因,就是自己到底要不要过这些世俗间的节日。不过这些世俗间的节日,可能就什么都不用想。但是身在世俗之中,看着别人都在过年,都在过节,自己孤清清、冷寂寂的,心里又很不是滋味。
其实大可不必。修行的人,最主要就是修心。自己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一些,甚至让自己过得好一些,是没有问题的。过去修行的人讲究既不过分的吃苦,也不要过分的享福。许多人都在不要过分的享福上去查自己的“老底”,却没注意到,过分地吃苦,也偏离了修行的核心。所以,能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只要不铺张浪费,就可以了。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一个能将生活过得很好的人,他的修行,也必定不错。因为“世事洞明皆学问”,做人的学问高了,修行的态度就更端正,你的境界可能就会提升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