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公式的方法学习黄连汤方证
发表于: 2020-02-042020-02-04
原文摘录:“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方证探析:
本条核心证为“腹中痛”,“欲呕吐”则为“腹中痛”的伴随症状。
所谓“腹中”,指从剑突下到脐部的部位;“胸中”代指上部,“胃中”代指下部。
以字面推测,“胸中有热”,其人舌苔当黄;“胃中有邪气”,则腹部按之充实有力并有压痛。
由此,黄连汤证的公式表述为:
黄连汤证=上腹部痛+腹部充实有力/压痛+舌苔黄
此处的外围证条文未明示,乃笔者推测并结合后世医家经验给予补充。
相比腹中痛而言,“欲呕吐”的识证意义要小得多,因此,公式中舍弃此症。
此处,笔者不拘经文,将后世医家宝贵的经验纳入公式,以使公式内容具体、明确、可信。
需指出两点:
其一,“核心证”与“外围证”的划分并非厚此薄彼,二者在方证构成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之所以将其分开讨论,旨在方便方证的表述。至于公式内容,亦不必非要求两个“+”,根据方证内涵,1个“+”或3个“+”均可。
其二,《伤寒论》中许多方剂在不同条文中有不同的“主之”,用公式表述时其内容也有所不同,可分而述之。如小柴胡汤1证、小柴胡汤2证、小柴胡汤3证等,不应将不同条文内容强行糅合于一个公式中,“主之”的目标不能脱离其背景,更不能将二者随意搭配。
方证表述的“公式化”只是一种临床思维模式,而不是思维的最终目的。
“公式化”,一方面使方证的内容显得简洁明了,另一方面也让辨方证的过程走向快捷。对于以辨方证为诊疗思路的经方医生来说,这种模式无疑简化了临床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直觉诊断能力。
另外,对于方证的研究者而言,“公式化”无疑强化了研究的规范化,乃至走向更深入的标准化;
对于有志于学习方证的中医学子来说,“公式化”使方证的入门变得轻松而有趣味性;
对于从事方证信息化开发者来说,“公式化”则有助于为计算机编程提供较好的路径。
本文来源《十年一觉经方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