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三国最仁义的皇帝,为何被骂伪君子?吕布改变了他一生

史书上的刘备,誉之者称其仁义宽宏,是少有的仁义之君,而作为《三国演义》小说的第一主人公,在很多民间评论中却并不讨喜,「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刘备哭出来的江山」,甚至被 贬之者斥其虚伪做作,假仁假义之徒。

这样巨大的评价反差,除了 《三国演义》小说,如鲁迅先生所言:「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并在衍生的相关戏曲、影视剧中,让一个有些窝囊、爱哭鼻子、没多大本事、只会拖麾下良将后腿的君主形象,竟得以深入人心,关键还在于真实历史上的刘备,前后半生的行为作风,确实反差太大。

从公元196年,被吕布偷袭徐州,到公元201年,去荆州投奔刘表。这四年,可以说是刘备一生中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的刘备,确实是真心真意以拯救万民为己任,行的是堂堂正正的王道。

刘备还是安喜县尉的时候,痛打傲慢的上司,挂冠而去,可见他的刚正不阿,不与小人同流合污。担任平原相时,在天灾害民贼盗蜂起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剿除盗匪,安抚民众“同席而坐,同皿而食”,可见他的勤政爱民。正是如此,连受命刺杀他的刺客也被感动,“不忍刺,语之而去。”

而刘备统帅的数千人马驰援徐州,解救被曹操大军屠戮的百姓,更是一次无畏抗暴的义举,所以才赢得了陶谦的信任,糜竺、陈登等当地官员的拥护,徐州百姓的爱戴。

颇有自知之明的陶谦,不准备让两个儿子涉足仕途,而将刘备作为了自己的接班人,才有:“拔益精兵、表荐刺史”和临终委任等一系列举动,这一过程并不是暗箱操作,而是众望所归。

从此,喧嚣的汉末乱世中。多了一股生机勃勃的势力,这个势力的主公,心中所想的全是尽己之能,从此匡扶风雨飘摇的汉室,安抚久困兵戈的苍生。

可惜的是一切理想主义,都随着吕布的到来成了泡影。出于对间接解徐州之围的感激,刘备收留了当时如惶惶之犬的吕布集团、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刘备与袁术苦战之时,徐州又被吕布袭取,一时间主客逆转,刘备陷入“饥饿困淑、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的窘境,连家小也被吕布夺走,不知道当时的他作何感想,是在嘲笑自己的养虎为患,还是在感叹乱世的无情?

吕布以冷酷现身说法,给刘备上了最生动的一课,乱世中容不下情义,对敌人的仁慈就意味着对自己的残忍。此后,刘备向吕布投降了,却又暗中连接曹操,几经反复交战,终于因为他的一句话,送掉了这位穷途末路的“飞将军”的性命。

可叹此刻的吕布,竟还自以为对刘备有不害妻子之德,辕门退兵之恩,把活命的期望寄托在这位“仁厚长者”身上,却不知今时不同往日,此刻的刘备,早不是君子可欺以其方了。

当吕布如妇人般被溢死的时候,刘备的处境也未见得多好,因为它面对的是权谋机断都在三国中数一数二的人物:曹操。在无时无刻的怀疑、猜忌、监视中度日,当然是痛苦的,何况还有一群曹营谋士,在不停提醒曹操“切勿纵虎归山”。

此时的刘备,大概真有一种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霜剑寒相逼的痛楚,一代人杰,竟不得不以种菜来为自己的雄心遮掩。

曹操是知道刘备的才具的,所以才会对他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耳】的狂言,但曹操的大气和傲气,又是他放过了斩杀这个命中宿敌的时机。

此时的刘备,在屈辱偷生中,亦未放弃心中的梦想,就是重振汉室。所以当董承等为了自身利益进行毫无胜算的政变时,他竟也义无返顾的也参加这场“衣带诏”,但恐怕想想又后悔了,毕竟经历了太多风雨的他,早已不再单纯,所以才会主动请缨,攻击落魄中的袁术,用“以进为退”的方式,不止是逃脱了许都这个囚笼,也避免了成为没落的外戚集团殉葬品的命运,又博得了一个攻灭篡逆国贼的好名声。

在不知不觉中,此时的刘备,虽然依旧兼有匡扶汉室、平定天下、安抚万民的理想,但在不知不觉中,已逐渐转型为凡事皆以利益为先的乱世诸侯。

徐州百姓对旧主的回归是欢迎的,但刘备带给他们的却是一场新的浩劫。他又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所部全部溃散了,他自己也如孤家寡人般的投靠了袁绍。

但“所失亡部卒渐渐来集”和“关羽亡归”之后,他的雄心再度燃起。刘备脱离了对也还算不错的袁绍,到汝南和刘辟等贼寇为伍,重新举起了反曹大旗。乌合之众怎堪曹操百战之师一击?这次的冒险再次以失败告终,紧接着,刘备投到了同宗刘表的手下,开始了他此生最为悠闲的数年时光。

此时的刘备,已经在残酷的现实中和屡次失败中惊醒,原来自己追求的那种“外圣内王”,以仁义取得天下,完全是一种美妙的空想,表面的仁义道德,成为了他打造自身形象、争竞天下的工具。

对“直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的刘表,刘备表面上韬光养晦,发发“骳里肉生,功业不建”的感慨,干的却是到处结交荆州士族和士人,收买人心的勾当,竟到了“荆州豪杰归先主日益多”的地步。

荆州士人对不思进取的刘表反感甚多,这样一个有雄心的“仁君”实在适合他们的胃口,可曹操大军的南下打破了刘备“和平夺权”的步骤,而刘表的猝死和蔡氏的夺权,使得刘备的处境变得更为凶险。

没有听诸葛亮的进言,不立刻攻取襄阳,倒不是因为不忍,而是在前有坚城,后有曹操大军的情况下,自觉没有胜算。

之后,联东吴、战赤壁、夺荆南、借南郡、取西川,夺汉中,刘备将天下枭雄的本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度将刘璋与孙权这样的“盟友”都玩弄于股掌之间, 终于开创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基业。只是早年那个事事以仁德为先、以苍生为重,以信义为本的作风,在蜀汉章武皇帝身上,亦不知还剩下了多少。

看历史应当用发展辩证的眼光,随着时间推移,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性格作风发生变化,所作所为当然也不尽相同。

终究,躺在永安宫龙榻上,让后人熟读《商君书》《韩非子》 的帝王,早已不是那个在涿郡慷慨任侠的仁者。

陈寿《三国志·先主传》将刘备的一生事迹都叙述得很详细,唯独少了论述刘备前后半生大不相同的行事作风,是如何转变的,为什么会转变,才造成了后世论者对刘备观感的大相径庭吧。

(0)

相关推荐

  • 这就是刘备!【三国争霸41】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兴平元年 公元194年 陶谦告急于田楷,楷与平原相刘备救之.备自有兵数千人,谦益以丹杨兵四千,备遂去楷归谦,谦表为豫州刺史,屯小沛.曹操军食亦尽,引兵还 ...

  • 没有三让徐州只有三败徐州,连续创业失败的刘备都经历了什么?

    刘关张剧照 一将功成万骨枯,没什么事可以一蹴而就,创业者一路走来都历尽艰辛.比如魏蜀吴,曹操也是输输赢赢打下一片天,孙权也在胜负之间坐断东南,再看看刘备,字玄德. 鞭打督邮 184年,刘备参与征讨黄巾 ...

  • 细数刘备八次背叛,你还觉得他是仁义之人吗?

    在多数人看来,刘备带给大家的形象是仁义爱民.善待下属.就以仁义爱民来说,刘备在当阳和曹操打仗时,被迫转移,于是刘备"率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在这种紧要关头,有人对刘备 ...

  • 刘备前期到处投奔人,为何到哪儿都很受尊重?郭嘉一句话点明原因

    刘备前半辈子,可以说是颠沛流离,四处逃亡,说一句夹缝求生也不为过.然而,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刘备却所向披靡,所向披靡,这是为什么?其实,郭嘉曾经一语成谶,刘备大红大紫! 陶谦对刘备救援徐州的陶谦表 ...

  • 三国历史人物——孙权(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 ...

  • 三国:魏蜀吴的皇帝

    三国:魏蜀吴的皇帝

  • 三国(魏蜀吴)皇帝列表

    三国历史时期.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实际上以丞相的职位掌握东汉政权,取得"魏王"称号,加九锡.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其位,同年强迫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 ...

  • 中国三国时期曹魏皇帝世系图谱(高清大图)

    三国-曹魏 开国皇帝:曹丕: 时间范围:公元220年 – 265年: 都 城:洛阳: 先 辈:曹参: 三国时期的曹魏是由魏王曹丕于公元220年,迫使汉献帝禅让而建立的朝代,共历经5帝3代,国祚46年: ...

  • 曹操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双男主,不管在才能还是人格上,出类拔萃

    曹刘作为前三国时期的双男主,在实力和运势上肯定要好过其他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人.刘备早年当地方官的时候政绩不错,深得人心,任平原相的时候郡民刘平派刺客杀刘备,最后被刘备感动了,袒露实情而去.曹操说,汝妻 ...

  • 三国文坛之争 皇帝兼职大文豪 诸葛亮嘴下败将也不赖

    诸位看官,一提到三国时代.人们都会想到那句浪花淘尽英雄.然而<三国演义>开头的那首<临江仙>其实是说秦汉的.说三国的是首<西江月>.正所谓[前人耕种后人收,说甚龙争 ...

  • 三国最奇葩的皇帝,一大怪癖让大臣全都蒙圈

    三国时期仅有短短的几十年,皇帝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在这些皇帝中,最奇葩的,就是吴国末代皇帝孙皓了. 孙皓是孙权的第二任太子孙和的儿子,不过孙和在和孙霸争权时被废,失去了太子的位置,也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 ...

  • 三国时期有哪些皇帝或君主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 ...

  • 三国时,东吴皇帝孙亮想吃梅子,命宦官去仓...

    三国时,东吴皇帝孙亮想吃梅子,命宦官去仓库取蜂蜜.没想到,宦官取来的蜂蜜里,竟然有老鼠屎.孙亮把仓库的官吏招来询问,官吏说:"蜂蜜有专门的存放器皿,器皿都被遮盖收藏的,不可能有老鼠屎, 这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