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花苑第五届全国文学大奖赛246 直挂云帆,风雨同舟 | 金华
直挂云帆 风雨同舟
——母校侧记
金华
“老师带进门、修行在自己”……离别仿佛昨天,其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眼泪和欢笑早如过眼烟云般飘散;铭记在心的是恩师的举手投足和校园的一草一木——就像魯迅的藤野先生時時給予鼓励、給予战胜困难的勇气。
我幸运遇到好几位“藤野先生”、其中不乏气如幽兰的女先生,然而当年确实懵懵懂懂地虚度了年华;作为改革浪潮里长大的一代离开多年以后才真切地感觉自己的“童年”结束了……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当年的点点滴滴和美好回忆就成了体会平庸且五味杂陈生活的一剂良药。
法律人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正义的色彩?多年后的自己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经常反思自我、反思社会……只有逢学院的重要节日才能在梦中看见一幅辽阔的画卷徐徐展开……
郑州大学的校名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听说当时郭老來郑大的時候正值夏天,感觉写的不太满意回去重新写了又送过来。
有人说对母校最准确的情感是——自己在心里骂一千次、却不允许别人骂一次。无论旁人如何议论这四字映入眼帘一直感觉如此潇洒飘逸、郭老的风度和学识在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老校园文科区的教14楼……60年代的苏俄建筑和八角楼(教16楼)是当时每个郑大文科生思想碰撞和灵魂交错的圣殿。
这两栋建筑没有任何特色、外表那么的沉郁,灰色的水泥外墙更加缺少诗情画意留给人的感觉就是冷酷;教14楼里面的光线也不太充足。了解母校的校史知道:文革时这附近死过很多人在那个混乱动荡的年代很正常。尽管如此多少年并不妨碍一代代师生在这圣殿之中去探寻真理、追求正义……真理越辩越明有時就在眼前感觉伸手可及,正义却往往在一片黑夜之后还是躲闪隐藏。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校园建筑、一草一木也是一代代师生灵魂深处的记忆。无论哪一片树叶落下校园漫步之时处于文科区感到的是思想的跳动,在理科区会感到复杂冗长的运算和思维之严密,在音乐系会感到音符的跳动,广袤的校园每一块水泥地、每一方草丛、每个无人问津的角落都承载着与众不同的回忆,每个秋虫的轻轻一跃都留下自己特殊的痕迹和符号……
古人云,七步之内必有芳草,就像人类个体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树叶、青草、水泥地……静静屹立的校园建筑无声无息送走一批人,迎來一批人。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己、为国、为民族为世界无论能否作出贡献,作出多大的贡献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郑大人!
弹指一挥间有的郑大人为探求真理,不惜背井离乡,远走海外。文科区当年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师们:中文系的陈继会老师在南方的学校继续探索文学思想之路、商学院的谢太峰老师北上首都、震动史学界的高敏老师已然做古等等……
理科区神采奕奕的曹策问老校长、霍裕平院士和近百岁高龄的吴养洁院士还有许多许多……
多年来江河日下的历史学科今天是母校双一流评估冲A的重要的砝码,教育全球化浪潮之下……大文科教育势在必行,让当年那些割舍历史选择中文放弃政治选择法律 的无奈学子多一条生路。
古人传家必拜天、地、君、親、師,因為有了科学,天地不再神秘、皇帝早已无影无踪,构建新型现代的亲子关系和師生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內容。
京师大学堂开办之初,很多纨绔子弟,官二代纷至沓来,教员不学无术。法科一直都是香饽饽,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究竟是为什么?发财、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还是为了一张饭票?
百年來中国的法律人走了一条充滿荊棘又带着光环的路,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大炮和刺刀之下,清末政府被迫开始了法治之路出现了第一代法律人。
关于法律本质是什么争议不断?法律是政治的晚礼服、法律是专制君主的婢女、法律是制定一种规则改造人、制裁人……清朝末年到民国法律人不可謂不勤奋,不比大海东边的邻居落后,在法律的学习和研究是兩大法系并行在全世界也是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法学大家辈出……不少法学家兼顾实践和理论或庙堂之上纵横捭阖;或法庭之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絕。
因为随后的军阀分冶、政令不一乱世之中再加上从封建君主的桎梏下解放出來知识分子们或许太渴望呼吸民主与自由的空气了,“法治”是那个时代蛊惑民心最好的幌子和口号,民国法律人大行其道到处是一派欣欣向榮……
今天若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给予研究回顾和反思,也算是对当下论坛有所帮助……
学者们认为民国的法学家是自由的,除了最基本的人身自由、言论自由思想上也是享受充分的自由。民国时代很少听说有无端迫害包括法学家在内的知识分子的事件。
谈到自由,我们不得不再次谈到关于文革……这个包括法律人在内的知识分子永远抹不去的痛。希望后代不那么快的把他给遗忘,唯有寄希望于将来缅怀、沉思历史在螺旋形反复上升,有人说多难兴邦或许是对的……
四十年來法学院的变化是社会民主法制进程的一面鏡子,也是普通百姓对法律阶层的认识折射。从引进到吸收、从认识到解釋从而导致法律学习和研究的本土化、民族化!
联系实际、运用法律知识实现法律的价值和目的是任何一位法律人孜孜以求的,离开法学院这么多年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加上个人的一些努力,终于看到了一丝丝法律女神的微笑,从过去的一盆浆糊稍有了那么一点感觉……
三 我们怎样学?
如果说理工科是在发明造物主所不能造的东西,谋取人类幸福改善人的生活,法律学科浑然不同和所有制度文明一样作为人文科学存在的价值取向……塑造人……改变人,整個法学大廈最核心的部分是基础,最精美的部分是外裝飾掛件,在大厦之外要有高大的風景樹、要有草坪 !
章学诚曾提出历史学的4个方面,史学、史识、史才和史德。那么学习法律也具备这四个方面:法律学习、法律知识、法律人才和法律道德。
有人說法学家都是天生的,顽强的自由的土地之上人才辈出……程师弟30余岁就出任国内主力法学院副院长。
学习法律和別的人文科一样对现存的知识体系分析比较然后再联系现实 龙儿触类旁通、一通百通;当然对于古代法律学习还要从新的考古发现中寻找资料。
沧海桑田如今令人欣喜的看到不惑之年的法学院从刑法界的一統天下(阶级斗争时代专制主义工具留下的痕迹)、90年代经济法律理论街谈巷议、只有到近年來法律学习和研究重新回到了理性:理论法学、应用法学並行其道,尤其是过去不太重视的(基础)理论法学重新焕发了青春甚至很多新的交叉学科、复合学科也开始方兴未艾……
民国出生的法学家还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又有一大批50后60后的大家成就斐然管窥之见在法律史学默默耕耘何勤华老師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一呼百应洋洋巨著十六卷法律文明史是中国向世界展开的一面光輝的旗帜,在目前法学研究学习全盘西化的浪潮之中让我們看到古代东方人同样创造了这么灿烂的的法律文明,原来法律的天空中真的不只有罗马法!真的大家绝不能是闻鸡起舞、随波逐流,独立思想、兼容并包兼收并蓄而绝非充满功利见风使舵的市井小人……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近现代中国的改革先行者都是个性鲜明民族主义者,任何一个民族沒有一点点自己的東西,有存在的必要么?怎么去找到存在感?有人说所谓理论研究都是进口货,没有自己的东西华而不实这当然是偏激之词。像鲁迅先生所说真的法律人也是猛士、敢於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鮮血!
五 我的藤野先生们
作者简介
金华 男 汉族 大学学历,现居河南郑州,文学爱好者。
“文学百苑·改稿荐稿”群启事
具体细节电话或微信沟通
联系电话:13343811328 微信:shuai_pengju
重要通知
第五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启事
4月1日开赛 今日开始接收参赛稿件
为活跃文坛气氛,发掘文坛新秀,河南科技报·《文学百花苑》杂志社决定举行第五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活动,此次大赛由微信平台《文学百花园》独家首发;参赛内容要积极向上,主题不限,题目自拟,4月1日起正式启动。
1、作品要求:每篇作品字数2000字内,每首诗在40行内,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可多篇文章参赛(只取最高奖)。
2、来稿需注明【参赛】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3、参赛唯一邮箱:1403384853@qq.com
4、本次大赛以点数取胜,打赏资金不返还(1元折合2个点击量)一个有效评论折合3个点击量(有效评论一个ID只选一次)。
5、最终评奖办法:综合点击量占百分之九十,评委占百分之十。90+10=最终点数),原始综合点数在500点以下者,不纳入最终评奖范围。
6、本次大赛设大奖一名,奖金:2000元(现金);二等奖三名,每人奖金1000元;三等奖六名,每人奖金500元;优秀奖五十名,每人奖金50元。
7、本次大赛杜绝恶意刷帖,一旦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发帖公布其不当行为。
8、收稿时间:即日起(4月1日开赛)到2021年2月28日止,获奖信息在最后一贴推出后的第10日公布 。
9、获奖者颁发证书,一、二、三等奖作品入选河南科技报·文学百花苑专栏,500点(折合)以上优秀作品皆有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资格,具体视个人意愿而定。
10、2021年4月上旬在河南郑州市举行颁奖典礼(暂定),每位与会者在河南科技报选登一篇文学作品。届时将邀请邀请文学界名流参与颁奖活动与互动,与会者表演自制节目及互动。邀请河南电视台制作新闻和专题报道,穿插部分获奖者发言。
主办:河南科技报·文学百花苑
后期事务:文学百花苑全国征文大奖赛组委会
2020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