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建立的蜀汉有这三个人永远不会灭国,可惜全被诸葛亮害死!
公元221年,刘备颠沛流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成都称帝,正式建立乱世第二个国家蜀汉。刘备称帝主要还是因为曹丕代汉自立,如果刘备没有称帝,那么伐魏将变得名不正言不顺,刘备是汉中王,而曹丕是一个国家的帝王,属于地区向中央发起挑战,间接承认曹魏的“合法性”,不仅刘备会低人一等,手下也会跟着刘备低着脑袋做人。虽说刘备建立了蜀汉,但他并没有第一时间伐魏,而是选择为关羽报仇雪恨,对东吴发起大规模战争,最终兵败夷陵,只当了三年皇帝便一命呜呼。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军政一把手,以后主刘禅年幼为由,直接将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不仅刘禅没有权力行使,手下的大臣同样也小的可怜,“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杖二十以后亲决。”连打二十以上的板子都要亲自过问一下,可见那些掌管刑法的官吏基本“形同虚设”,在诸葛亮强大的魔法下,蜀汉各级官员敢怒不敢言,对诸葛亮的意见只能埋在心底。
其实,刘备在死后特地为蜀汉留下不少人才,其中有三个人最有才能,如果活着,蜀汉怕是永源不会灭国,可惜最后都被诸葛亮“害死”了!
第一位:魏延。
真正的魏延并非是《三国演义》中的叛变分子,诸葛亮也没有因第一眼看魏延不爽便直接断定此人今后必谋反。在刘备入蜀时,魏延率领私人部曲加入刘备,诸葛亮没有发表任何看法。魏延的加入,无疑是一滴最新鲜的血液,融入汉军之中,众所周知,刘备手下有关羽、张飞,不过二人的性情实在危险,张飞习惯毫无节制的惩罚士兵;而关羽心高气傲的不行,看不起那些文臣。魏延比之关羽张飞来说少了些菱角,多了些责任!
219年,刘备取得汉中,自封汉中王,对这次立功之臣进行封赏,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汉中太守的位置,大家都认为是张飞,“铁杆两兄弟”一个守荆州,一个守汉中,到哪都是名正言顺。然而,刘备却说:“魏延来守。”魏延当然有这个能力,无论关羽得势蜀汉跟着“水涨船高”还是刘备败亡,蜀汉危机四伏,汉中永远是固若金汤。刘备死后,魏延便开始跟随诸葛亮,北伐期间大破郭淮、费瑶,数次提出天才想法“子午谷奇谋”,只可惜全被诸葛亮否定。
魏延的能力放眼整个三国来说都能排的上号,这样一位固守大将,最终却因诸葛亮的一句话而死:延或不从命,军便自拔。魏延表示非常不服气,本来自己可以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统领三军,继续完成北伐大业,结果因诸葛亮一句话彻底破灭了,恼凶成怒的魏延直接发动兵变,想要直接夺取三军控制权,最终以失败而终,在汉中被马岱砍了脑袋,蜀汉痛失一位堪比韩信的军事天才。
第二位:杨仪。
对杨仪的才能,想必各位朋友有些陌生,如果真一板一眼的论起来,对蜀汉的作用等同于魏延。当然,这也不能怨杨仪,这和他的职业有关: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毫无疑问,杨仪是一位内务天才,负责粮草调动和大军的吃喝拉撒睡。也正是有魏延、杨仪一前一后的付出,诸葛亮才得以活到了五十四岁。
“亮深惜二人,不忍有所偏废也。”正是这句话将杨仪推向了深渊。对杨仪、魏延这种人来说你越公平,他们便认为你是“偏心”。正是这种猜忌下,杨仪砍了魏延并灭其三族。杨仪消灭了魏延后,一路美滋滋的想着如何继承诸葛亮的地位、威望,可惜到了成都后,杨仪被任命为没有随从的中军师,越干越没劲,越干越不好好干,结果被刘禅发配老家种地,向刘禅送上封“批评书”后,自杀了。
第三位:马谡。
“马氏五常”并不是一句瞎话,而是事实。228年,诸葛亮开始第一次北伐,马谡随军出征,在把守街亭一事上,诸葛亮力排众议,强行将马谡委任大将军,抵御曹魏老将张郃,结果,马谡被张郃分分钟“办”了,诸葛亮对此只唉声叹气的份了。
为了避免落人口实,诸葛亮将马谡杀了,悲催的马谡,一直跟随诸葛亮学习,结果落了个兵败被杀的下场,成了诸葛亮的“替死鬼”,可悲可叹!
魏延、杨仪、马谡,个个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到了三国后期,这三个人足以撑起蜀汉的一片天,如果诸葛亮当初交给魏延兵权,杨仪相辅相成,马谡负责谋划,或许蜀汉才是三国最终的统治者,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