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偶虹漫谈“五法”

近日细读傅谨教授的《戏曲“功法”论》一文,获益匪浅。

看上去是个“老话题”,却是新论文。可见,通常挂在嘴边的戏曲的“四功五法”,在理论上仍有非常大的探讨空间。就连“五法”之说到底是哪几项?确定的来源是哪里?是谁最早提出来的?如何理解“四功”是戏曲表演的基本语汇,“五法”属于戏曲表演的训练核心呢?这篇论文——标准的论文——梳理和阐释了这些基本问题。文章也强调了“功法只是表演的基础能力,不能替代戏剧内涵的阐释和理解”,这非常必要,之于观者而言,功法是戏曲欣赏的重点,但不是全部。

翁偶虹是戏剧编剧大家,对戏曲理论自然也有涉猎,比如对京剧“八大拿”剧目的梳理,也包括对戏曲“五法”之说的介绍与分析。

京剧艺术的“唱、念、做、打”,称为四功。锻炼四功,基于五法。五法之说有三:

一般谓“手、眼、身、法、步”为五法,“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而“法”则指“手”、“眼”、“身”、“步”的规矩和方法,其说甚古,微觉舛序。

程砚秋兄曾谓“口、手、眼、身、步”为五法,特别指出“口是发声的口法”,为四功中之“唱”,揭出注脚,独具卓识。

亦宥谓“法”为“发”之讹,以“甩发功”列于五法者,殊不知“甩发功”仅技巧之一,“发”如可列,则“髯口”、“翎子”等亦可俱列。

程砚秋《梅妃》
我供职于中华戏曲专科职业学校的时候,曾请教于郭春山、蔡荣贵、丁永利诸君。“手、眼、身、步”,说亦略同。惟于“法”字,永利兄认为武戏讲究的“法”,即是“伐”字,讲的是腿上功夫。对此,蔡荣贵亦称是。他既肯定了“伐”字,而且认为适用于各个行当。“伐”字本义为攻杀击刺,排兵行阵,讲究“步伐”。一般以“步伐”相联成词,认为步即是伐,伐即是步,反冲淡了伐字的本意。攻杀击刺,并不仅限于孤立的步法,腿上手里,必襄其成。由此可知“伐”为五法之“法”之不确。数十年来,我总想在文字记载中找到更确凿的核实,而事与愿违,迄未得之。兹特拈出,为考核五法者提供参考。
在“四功五法”之外,还有一个提纲挚领的“五法”,京剧界称之为“大五法”。这是在“四功五法”基本掌握之后,进一步研习整个剧艺的方法,包括观摩、检查、吸收、磨综四个重要程序。它的总称是“薰、默、筛、搭、旋”。
“薰”即薰陶,是指学戏之后,必须耳濡目染,经常观摩。
“默”即默习,是指学戏之后,必须时常咀嚼,默习于心。
“筛”即筛选,是指剧艺既成之后,必须从观摩所获中,筛选自己所需所能而扬长弃短。
“搭”即搭配,是指剧艺在趋于风格化的过程中,转益多师,旁收博采,尽量撷取掇拾,一技之长,一枝之秀,以充实,丰富自己的艺术营养。
“旋”即旋削,是指剧艺上的刻苦磨练,精益求精,要像切削金、木一样的旋去棱角,无懈可击。旋的功夫是一个演员毕生事业中永无止境的一道工序。
程砚秋《二进宫》
顾名思义,“熏、默”两法,实指学习;“筛”法实指检查;“搭”法实指吸收;“旋”法实指磨练。多少年来,优秀的表演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习艺心得,总结了这五个字,称为“大五法”。后来梨园汤武的谭(鑫培)王(瑶卿)、武戏文唱的杨小楼以及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三大名净之所以彪炳千古者,均得力于“大五法”。
运用“大五法”,必须有较厚的艺术修养,始能得其妙谛。反之,则入岐途而贻笑柄。从前有位唱丑角的小寿山,演《审头》的汤勤,陆炳问:“汤老爷可曾带得家眷否?”小寿山答以“小官未曾带得家眷否。”有人指出“否”字是赘误,而他却以频聆某前辈名丑即如此念法为据,终生不改。这就是只懂“熏、默”,不懂“筛、搭”的后果。
武净李溜子常傍九阵风演《泗州城》,饰灵官。他久涎九阵风的五指耍鞭。他也把耍鞭的技巧,运用在灵官鞭上,那想拇指初承,鞭即落地;拾而复承者再,鞭矗而落者再,倒彩哄堂者亦再。最后,管事者喝其下台,他还自信自怨地说:“本想把武旦的玩艺儿,搁在武花脸里,露一排脸,没想到戳了犄角啦!”这就是不懂得真正的“搭”法,而盲目搭配的幼稚病。

这些都是事实,并非笑谈,运用“大五法”者,可鉴而戒。

——链接阅读——
程砚秋谈五法 | 张火丁水袖视频集锦



本文摘自《翁偶虹看戏六十年》

(0)

相关推荐

  • 毛世来谈四功五法之念功—念白中的“眼”

    京剧旦角的"四功五法" 毛世来      我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讲究"四功五法".所谓"四功"是指"唱.念.做.打":所谓 ...

  • 翁偶虹:漫谈京剧“四功五法”之“五法”

    漫谈"五法" 翁偶虹 翁偶虹给尚长荣说戏 京剧艺术的唱.念.做.打,称为四功.锻炼四功,基于五法.五法之说有三:一般谓"手.眼.身.法.步"为五法," ...

  • 翁偶虹:漫谈《赤桑镇》

    裘盛戎.李多奎<赤桑镇> <赤桑镇>是出冷戏, 今天由北京京剧团裘盛戎.李多奎两位同志重演舞台, 就挖掘传统剧目的工作来看, 是一件可喜的事.这出戏, 在各种地方剧中并不陌生, ...

  • #京剧里的老故事# 一次,翁偶虹到金少山...

    #京剧里的老故事# 一次,翁偶虹到金少山家里商量剧本<钟馗传>的修改事宜,恰巧赶上杨小楼的女婿刘砚芳也在.刘砚芳有个儿子叫刘宗杨,一直跟随杨小楼学习武生(杨无子,遂将宗杨视为可继承杨派衣钵 ...

  • 翁偶虹:霜叶红於二月花—叶盛章和叶盛兰的艺术成就“3”

    霜叶红於二月花--叶盛章和叶盛兰的艺术成就(3) <三岔口>李少春饰任堂惠,叶盛章饰刘利华 举足轻重的刘利华 叶盛章以武丑挑班是在一九三五年以后.当时富连成的中坚学生李盛藻.陈盛荪.杨盛春 ...

  • 翁偶虹与程砚秋:在此岸和彼岸之间

    翁偶虹先生 是读书的种子,也是江湖伶人,也曾粉墨涂面,也曾朱墨为文.甘作花虱子与菊圃,不厌蠹鱼与书林,书破万卷,只青一衿:路行万里,未薄层云.宁俯首于花鸟,不折腰于搢绅.步汗卿而无珠帘之影,仪笠翁而无 ...

  • [转载]翁偶虹:为程砚秋先生写剧本

    1924年,我才在华乐戏园初次看了程砚秋演出的<红 拂传>.程腔的新颖悦耳,立刻征服了我.可以说,程腔 是使我对于旦角感到兴趣的发轫之始,而程腔的发展阶段 也就在我的心目中印下了一个蓝图. ...

  • 【侃京剧】翁偶虹谈:裘盛戎的韵味

    在将近二百年的京剧史中,唱工花脸不谈其流派师承,只谈其声腔特色,约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宏厚凝重的系统,始于何桂山,循序为金秀山.刘永春.裘桂仙.讷绍先.郝寿臣.王连浦.马连昆.娄振奎.赵文奎.一个是 ...

  • 翁偶虹:芳信斋与尚小云

    演员演戏,各有性格:试观其剧目风格之不同,即知其性格各有所异.他们的不同性格,明显地表现在为人.处世.谈笑.癖尚等日常生活之中.众所周知,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在演出剧目中,不论从故事情节.关目排场. ...

  • 翁偶虹:花絮缤纷之《五花洞》

    王幼卿.筱翠花.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 <六五花洞> <五花洞>是当年家喻户晓之剧.剧情神话离奇,而降妖除邪,亦寓安定民生之意.剧本原出于春台班胡喜禄.张喜子.王长寿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