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朱元璋心情好坏看玉腰带?

腰带,是中国古代男子的重要服饰,不同的材质,显示出佩戴者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尤其是明朝时期,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对腰带的使用制定出严格的规定,上朝的时候,只要看他腰间系的腰带,便知道是什么品级的官员了,有点像今天军人戴的官衔徽章,不可胡乱佩戴。

明朝官员的腰带,是束而不系的,只用细绳系于腋下衣肋之际,没有束腰作用,是纯粹的装饰用具,为了使佩戴者显得气度大方。由于腰带束而不系,仅悬于腰际,常常活动,腰带免不了有时向上仰至胸部,有时向下垂至腹部,为了保持平衡,佩戴者必须用手扶着,呈现出“撩袍端带”的样子。

据说,明朝朱元璋时期的大臣们,还能根据玉带的位置,揣测出朱元璋的心情指数。当朱元璋的玉带上仰到胸部时,表明他心情很好。反之,当他的玉带下垂到腹部以下,则表明皇帝要大发雷霆之怒,甚至要杀人了。
现在,我以明代开国功臣汪兴祖的一条玉带为例,大致讲一下明代官员是如何根据品级来系腰带的。
1970年10月,南京中央门外张家洼附近的农民,在农田里平整土地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墓。接到报告,当时的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考古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根据墓志得知,此墓的主人是明代开国功臣汪兴祖。
经过几天的发掘,专家从汪兴祖墓中清理出:方胜形金胜件和云托“日”字形金饰件等金银器、12件大小基本相同的官窑盘瓷器、一组“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板”等多种珍贵随葬器物共74件。
消息传出,一时震惊中外。故宫博物院主动提出,要用一堆明清瓷器交换两只官窑盘。前段时间,故宫意外破损的那只盘子,就是当年从南京市博物馆换走的两只官窑盘中的一只。
然而,在汪兴祖墓出土的器物中,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如今陈列在南京市博物馆《玉堂佳器》展厅中的这组“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板”。
玉带板,也称为“带銙(kuǎ)”,因为玉不可以弯曲,所以先要制作成一块块的扁平玉带板,才能串穿成玉带。
玉带板一组共14块,每一块的长度在3到8.8厘米之间,宽度在4.2到7.9厘米之间。用纯洁滋润、白如凝脂的和田玉雕刻而成,主要带板的纹饰采用钻孔镂雕法,以重叠的层次,巧妙安排纹饰,在方寸之间,表现出龙在云纹中上下盘绕的威武神态。
在雕琢上,龙首雕琢的尤为精致,无论是须、眉、髯、鬃,还是角、鼻、唇、颚,都以传神的刀法,灵动的线条,准确地表现了出来,尽显龙的威严之态。
龙的周围饰以灵芝状祥云纹,巨龙在云层间穿越,栩栩如生,饱满而不失玲珑,大有宋元时期的玉雕遗风。作者以独具匠心、轻快流畅的刀法,把云龙纹雕刻地出神入化,表现出很高的艺术造诣。
更令人赞叹的是,已经精雕细刻的玉带板,底部又镶以金托,洁白的美玉在黄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富丽华贵,同时又有着“金玉良缘”的美好寓意。
14块玉带板,每一块都精雕细琢,玲珑剔透,堪称中国古代玉雕工艺的杰作。把这些精美的玉带板镶缀起来,就是一条彰显着富贵与地位的玉带了。
明代出土的玉带,大多是素面没有纹饰的,像这汪兴祖墓出土的这条玉带,不仅用了华丽的金托,上面还雕刻了如此精美的云龙纹。在南京地区明代王公贵族墓葬中,仅此一例。按照明朝的规定,只有皇家才能使用龙纹装饰。汪兴祖到底有着怎样显赫的地位,能够佩戴这样显贵的玉带呢?
在明代开国功臣中,汪兴祖并没有像徐达、常遇春、汤和、李文忠、刘基等人那样有着响亮的声名。据《明史》记载,汪兴祖是安徽巢县人,生于1338年,死于洪武四年,也就是1371年,享年只有33岁,可谓英年早逝。
少年时期,汪兴祖是朱元璋部将张德胜的养子,一直跟着义父南征北战,小小年纪就立下不少战功。1360年6月,养父张德胜在一次战斗中阵亡后,22岁的汪兴祖就继承父业,统领着义父原来的军队,继续追随朱元璋攻打元朝十余年,为明王朝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很受朱元璋的赏识。
明朝初年,汪兴祖先是攻克汴梁、洛阳等地。后跟随大将徐达,攻占德州和元朝首都。不久后的1371年,汪兴祖和傅友德合兵攻打四川时,不幸中飞石阵亡,时年33岁。消息传来,朱元璋非常悲痛,追封他为东胜侯。
战功赫赫的汪兴祖,年纪轻轻就战死沙场,实在让人不胜唏嘘。专家认为,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会陪葬这么精美的玉带。腰带,对于中国古代男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服饰之一,它不仅有实用价值,还象征着男子的身份地位。
腰带的产生,与中国古代服饰密切相关。古人穿着长袍,腰间必须系带,如果不系带,会被视为无教养、轻礼仪的表现。唐代之前的腰带,以皮革腰带为主。到唐朝时期,朝廷把皮革腰带做为官服,用以标志官阶的高低。
历史上最早的玉质腰带,始见于北周时期,最初只是在腹前正中的腰带两端连接处加玉质带钩,后来发展为围绕带面缀镶一圈镂雕花纹的片状玉块,成为身份的特殊象征。
因为玉带所代表的特殊意义,古代皇帝常常把玉带作为贵重礼品,赏赐给有功之臣或自己喜爱的大臣,“以示异恩”。如宋代的神宗皇帝,就曾经在收复失地的胜利喜悦中,兴奋地把自己佩戴的一条玉带当场解下来,赏赐给了有功之臣王安石。
明代统治者沿袭并发展了唐朝关于腰带的官服制度,把腰带规定为革带,带上缀有带板,按官员品级的不同,分别用玉、金、银、铜、乌角等不同材料制作的带板,分别称之为玉带、金带、银带等等。据《明实录》记载,一品玉带,二品花犀带,三品金钑(sà)花带,四品素金带,五品银钑花带,六品、七品素银带,八品、九品乌角带。盛大节日,文武官员穿着朝服,佩戴不同的腰带,显示出官员的不同身份等级。
依据明朝规定,汪兴祖出土的云龙纹玉带,是明代一品官员佩戴的,标志着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出土于南京太平门外板仓的这组明代云龙纹金带板,是明代三品官员佩戴的。跟它同墓出土的一组狮蛮纹琥珀带板,在明朝考古中极为罕见。
有趣的是,细数云龙纹金带板和狮蛮纹琥珀带板的数量,都是20块。据明代张自烈《正字通》记载,一条完整的玉带是由三台、圆桃、排方、鱼尾、辅弼等部分组成,共20块。
让人奇怪的是,明代官员的腰带上,装饰上20块带板之后,就变得相当长,而官员们腰腹一般没有那么粗。那么,明朝腰带是怎么个佩戴法呢?
然而,相比于同为20块的云龙纹金带板和狮蛮纹琥珀带板,汪兴祖墓出土的这套“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板”为什么只有14块呢?而且形状与上述的不完全一致,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汪兴祖出生於元代中期,死於明代初期(公元1371年),他这个腰带很可能是元代贵族使用的,洪武初期,皇帝奖励战功显赫,于是把这条腰带赏赐给汪兴祖了;还有一种可能,根据当时考古发掘报告来推测,汪兴祖墓被盗掘过,一些带板就能已经被盗了,所以只有14块。
(0)

相关推荐

  • 玉带II-梁庄王

    湖北省博物馆"梁庄王墓出土文物珍品展"第六期. 本期继续延续上期主题,请你欣赏梁庄王墓里出土的其它几条精美玉带.上期的以素工为主,本期几条玉带则是以雕工见长. 明代 金镶青白玉隐起 ...

  • 中国·南京市博物馆藏文物精品 明朝首饰冠服 1

    2. 1.云龙纹金镶玉带明洪武四年带板长3-8.8 厘米 宽4.2-5.3 厘米南京中央门外张家洼汪兴祖墓出土这套玉带系选用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而成,色泽纯正,质地坚硬.洁白如凝脂.共十四块.葵形镑四块, ...

  • 比起琅琊榜一,风起长林真的输了吗?这个细节确实弱了

    只谈道具,不涉剧透,多图预警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故事发生在第一部50年之后.靖王之子执政时期,延续了第一部大气辉煌的格局.从宣布主演为黄晓明.刘昊然之日起,唱衰之声从未断过.如今剧已完结 ...

  • 古玉界:古人为什么喜欢“玉鹿”?

    在古人心目中,鹿是一种瑞兽,有祥瑞之兆.<宋书·符瑞志>载:"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认为鹿为纯善禄兽,"鹿"与"禄"谐音,寓 ...

  • 古玉界:浙江良渚博物院玉铖与玉璧赏析

    浙江余杭良渚博物院 玉铖 浙江余杭良渚博物院 玉铖 浙江余杭良渚博物院 玉铖 浙江余杭良渚博物院 玉铖 浙江余杭良渚博物院 玉铖 浙江余杭良渚博物院 玉铖 铖的最初功能是作为生产工具或武器斧子,后来演 ...

  • 古玉界:古人为何传玉不传金?

    金和玉常常被人们放在一个天平上衡量,乱世藏金.盛世藏玉,金和玉两者各有千秋.不过论起传承来,从古至今似乎更偏向"传玉",考古学家证实了这一点.我们也常在古装剧中看到一些大家族选择玉 ...

  • 古玉界:​精美的西周玉勒子, 它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位于济陽劉台子的西周时期的逄国墓葬出土了近千件玉器,它种类齐全,玉质上乘,造型多样,工艺精湛,纹饰流畅,时代跨度大,它含有山东龙山文化.后石家河文化.齐家文化.商代晚期的玉器,是我们研究古代玉器的最为 ...

  • 古玉界:南越王之玉组佩

      南越王的组佩   南越王赵眜墓葬出土的是迄今为止可见的西汉时期最完整优美的玉组佩(图155).这一点很有趣,我们在前面说过,文献中记载的汉初,长安当朝并没有真正完善玉组佩制度:从出土资料看,西汉的 ...

  • 古玉界: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华夏祖先选择美石磨制玉器,最早见于2000年前的内蒙古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对白色玉块表明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业的萌芽与建立. 在我国,玉器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

  • 古玉界:古人为什么喜欢“玉勒子”

    玉勒子,又称"蜡子","官名"为"勒"字底下加个"玉"字旁,有圆柱形.扁圆柱形.束腰形.橄榄形等等,是挂于胸前或腰间的玉 ...

  • 古玉界:商代王室之玉

    商代玉器的高峰时期在商代晚期,即盘庚迁殷后的270余年间.商代王室 礼仪玉多选用和阗玉.燕.怪鸟是商族崇拜的图腾,羊是商代向神献牲的家畜.商代玉器除少数武器及礼仪玉没有全部饰纹外,其余玉器都披上了华美 ...

  • 高古玉 | 一招教会你看玉的沁色

    沁色是出土玉器的常见外部特征,也是鉴定古玉真伪的重要依据. 古玉沁色成因的自然科学研究 (一)白沁成因的研究: 青玉单耳龙纹杯 宋 经火呈白色 白沁成因--高温白化说 刘大同<古玉辨>曾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