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藩个人图书馆

读《清流道光县志》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前几年把《清流道光县志》用白话读了,把它在这里发布,想帮助阅读文言文有困难的朋友,更好地了解清流历史。为了让读者能有个对校,征得史志办同意,把原文和我的白话读文一起发表。

原文:

                     卷首

清流县志叙

我朝自定鼎以来,统一区宇,人安六合,垂二百余年矣。凡夫土地、舆图、山川、风土、人物冠裳之盛,功业文章之美,备详一统志。下及直省、府、州、县、卫,皆有志乘。予恭膺简节,出守汀南。数载于兹,适上宪修辑通志。檄各照事宜,留心采访。汀郡八邑,开局伊始。清流乔令赍所缴省局稿本,丐序于予,余为之弁言简端。

清邑自宋开县后,志凡三修。然陈、邓二令旧本,世远年湮,既多缺失。王令增修,年岁颇近,而其所载记,亦不尽满人意。作史难,作志尤难,此古人所以有五难之论也。

今本,厘为十志,仿郑渔仲《通志》之例。若舆地、建置、赋役、职官、学校、选举、人物、艺文、食货、杂志。先撮其纲,后系其目,义例贯串,秩然不淆。则志虽非史,亦未始非史之遗矣。莅斯土者不沾沾于簿书、钞谷,而留意于此,即有心民瘼者之所为也。余尤喜其因通志之修,而邑乘兼成且速。是役也,纂修者若而人,分校者若而人。向非令之治,洽于人心,而邑之绅士应之如响,能若是哉。是为序。

道光九年己丑腊月   吉旦

吉旦知汀州府事长白觉罗诚善撰

张水藩读文: 清流县志叙

追溯我(清)朝历史,自从建国以来,统一境域,人民安居乐业,已将近200年了。凡是关于土地疆域,名山大川,风土人情,名人志士,衣冠服饰的繁盛,伟大的功业,隽永的文章,全部都很详细地反映在《一统志》里。以及各省、府、州、县、卫都会有的志书里,这些内容也都有反映。我恭敬地接受上司的选拔调度,出发来汀江之南履行镇守之职。在这待了几年,刚好碰到上司打算整修编辑通志。于是发文要求各地遵照执行,留心做好采访收集报送事宜。汀州郡下属的八个县,还在开始行动的时候,清流的乔有豫县令就带来了准备报送省里的县志初稿,请求我给写个序。于是,我就写了这个序言,放在县志的开头。

清流县从宋朝开县以来,县志编修了三次。然而陈桂芳和邓应韬两位县令编修的旧县志,年代久远,缺失的内容很多。县令王士俊增修的县志,年代虽然比较近,但这书所记载的内容,也不能叫人满意。写史很难,写这个面面俱到的“志”就更难了,这就是古人有“五难”说法的原因。

现在这本县志,分为十个方面,仿照南宋郑渔仲《通志》的体例。像舆地、建置、赋役、职官、学校、选举、人物、艺文、食货、杂志这些部分,都是先提纲挈要,再列条目。这样体例就贯穿井然,顺序就不会错乱。志书虽然不是史书,也不见得就不是史书的的衍生物。莅临到这个地方的长官,不要沾沾自喜沉溺于钱粮账簿和钞票谷物。而是要能够留心上面所列举的这十个方面,这就是关心百姓疾苦的人所应该做的。我特别高兴的是由于这次修通志,而促成清流县志的快速编成。这次清流修县志,负责编撰的有几个人,分头校对的也有几个人,是多人合作完成的。清流以前并不是乔有豫县令管辖,由于乔县令和清流老百姓关系融洽,所以地方绅士积极响应修县志的号召,才能够这样快速完成。这些就作为序言了。

道光九年己丑年腊月   初一

知汀州府事长白觉罗诚善撰写

读后感:

 古代官员并不像现在一步步历练出来,都是从一介书生直接到县令位置上,志书记载的事,就是县令们所要做的事,所以古代志书是很重要行政参考书。据说朱熹到一个地方当官,就要一册一志,一个是钱粮簿册,一个是当地志书。抓住这两本,也就抓住这个地方的财政和风土人情,官就好当了。也就是觉罗诚善所说的“莅斯土者不沾沾于簿书、钞谷,而留意于此,即有心民瘼者之所为也。”

觉罗诚善是长白山镶黄旗满州人,“笔帖式”出身。“笔帖式”为满语,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笔帖式”出身的人晋升比较快,一方面是八旗子弟,另一方面是在领导身边,他们的模式被称为“ 八旗出身之路”。写过这个叙的第二年,觉罗诚善就到厦门上任了。

我用白话把原文读出来,放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有不同看法欢迎提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