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老底子怎样过七夕

《姑苏晚报》2021年08月14日 A06版

  本报记者 管有明 本报通讯员 陈佳瑶

  作为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之一的苏州,过七夕的习俗也是丰富多彩,包括吃巧果、染指甲、乞灵巧、祈种生、送健绳等。昨天,姑苏区双塔街道的居民们就体验了一番苏州人过七夕的传统习俗。

  做巧果——

  心灵手巧的美好愿望

  品尝巧果是过去苏州人七夕节的一大习俗。其实,巧果并不是水果,而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成的油氽点心,民间管这种食物叫“苎结”。据《吴郡岁华纪丽》记载:“吴中旧俗,七夕,市上卖巧果,以面和糖,绾作苎结形,或剪作飞禽之式,油煮令脆,总名巧果。”吃巧果,以此寄托让食用者心灵手巧的美好愿望。当天,居民上官星星在家中用馄饨皮油炸成小点心,撒上芝麻,“我们苏州人喜欢吃甜的,再放上一点白糖,吃起来一口一个酥脆。在七夕这个日子里,就是要让人甜到心里。”

  染指甲——

  与凤仙花的唯美邂逅

  记述苏州及附近地区节令习俗的《清嘉录》中这样记载:捣凤仙花汁,染无名指尖及小指尖,谓之“红指甲”。凤仙花是一种极易种植的花卉,有红、白两色,初夏至深秋,次第开放。这种不怎么起眼的草本小花,却受到历朝历代年轻女子的喜爱。因为用它来染指甲,可以使自己显得更加妩媚靓丽。相传,如果染的红指甲能够保持到春节还不褪色,让老年人看,可以使他们的眼睛不花。而《昆新合志》则云:“七夕,少女捣凤仙花汁染指尖。”七夕既然是女儿节,妇女会借此展示自己的美貌,所以就有染红指甲的习俗。“古时染指甲用的涂料不是指甲油,而是用凤仙花捣成碎末,再加明矾和水做成的,涂在指甲上晾干,做出来的红指甲颜色特别鲜艳,而且能保持几个月不掉色。”居民上官葛彬正用捣好的凤仙花汁敷在指甲上。

  乞灵巧——

  丢巧针里的满满仪式感

  以前过七夕时,妇女们都要做针线,谁穿针引线多,就代表谁比较聪慧。而浮针则比较有趣,就是在七夕节的前一天晚上,用杯子盛一杯沸水和冷水混合起来的水,放置在中庭。等天明日出之后,在太阳底下晾晒,直到水面慢慢生成一层薄膜,捏一枚小针放在水面上。这个时候观察水底小针的投影,来检验一个人是聪明还是愚笨。刘侗《帝京景物略》谓之“丢巧针”,这时倒影会呈现出动物或者花草等各种形状,就预示人会变聪明;如果影子是直的,像一根棒,就预示人会变笨。“今天就让我丢一根巧针,让我看看这影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居民吴晴笑着说。

  送健绳——

  为牛郎织女相会搭“桥”

  “来,我要扔一根彩绳,让喜鹊为牛郎织女搭一座桥。”在江南,一直有七月七送健绳的习俗。传说喜鹊因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急需大量绳子,当初为这对情人说媒的老黄牛,想起民间在端午节给小孩手腕拴彩绳以求健康,取名“健绳”的风俗,就发动人们献绳。于是,大家相约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绳扔到屋顶或窗台,让喜鹊衔去搭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