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岩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岩土体是大自然的产物,每一块岩土体都具有纷繁复杂和炯然不同的特性。由于岩土体的复杂性,岩土理论中有了很多的假设和经验,有了很多的近似和定性。因此,在解决由岩土体的变异性、多相性和不连续性造成了岩土体的强度、渗透和变形的三大工程问题时,理论联系实践是岩土工作者的必备选项和基础。
岩土工程正如刘建航院士所说的“理论导向,实测定量,经验判断,检验验证”为基本原则,只有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依据,通过试验、模拟,定量分析,加上工程师的经验判断,并最终通过时间检验和验证,继而吸取相关的经验和教训,螺旋式上升。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是岩土工程的两大支柱,两者相辅相承,不可有任何的偏颇。任何否定理论与实践其中一方面的理念,都是不可取的,也会在工程实践中碰壁。
岩土工程产业链中,经验的确占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岩土工程理论却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只有在正确的理论的指导下,岩土工作者的经验积累才具有建设性、系统性的意义。因为毛主席说过:“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应用于老中医式的岩土工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有些岩土工程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和领悟,才能活学活用,才能将自己的合理的理论和正确的经验应用于岩土工程。毛主席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们”。就说明我们岩土工作者要认真学习、积累经验,方能有效的处理工程问题,切忌通过自己的一知半解去感觉。
记得有一次在四川某罕见的深层湖相软基工地,由于软基的承载力只有30KPa,施工单位场地平整加载了厚约3m左右的垫层,造成40m以外的软基出现了高约2m以上的鼓胀。这时一位长期在四川耕耘的老专家说到,由于软基已经破坏,强度已经衰减,故原设计的管桩(四川交通系统第一次使用)不能用了,只能采用“路改桥”设计变更了。他的话赢得了在场同志的一致喝彩声,因为,他们感觉老专家说的太对了。当时就让笔者觉得汗颜,因为哪个软基处置不都是存在施工扰动后触变效应。
呜呼,盲的崇拜披上具有“似理论”外衣,和具有“虎假狐威”的经验分析,是岩土工程界最可怕的敌人。因为,它往往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尤其是对岩土工程这种有时会出现理论难以精确表达或量化,或有一些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地方时,成为了一些具有一些“理论感觉”而“经验丰富"的人们的幌子。
反之,有些岩土工程的纯理论应用,而缺乏合理的经验辅助分析也是不合理的,其往往造成岩土工程的模型、边界、参数失真,导致计算、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差之千里。尤其是随着计算机及其形形色色的岩土软件发展,大大提高了岩土工程的计算和模拟能力。使有些学者迷信于这些纯粹的理论而在岩土工程的天地开始尽情驰骋。殊不知,这种具有华丽的外表、美丽的曲线、深奥的公式和现实工程完美拟合的计算、模拟,尽管能登录某些“核心”期刊,但相当一部分已脱离实践而成为无源之水。反之,作为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岩土工程师,由于下笔晦涩,外表粗陋,故难登大雅之堂。写篇文章,不挂上所谓的“基金、课题”,那是相当的难以成功投稿。哎,笔者也不能免俗,在自己以第一作者写的四十多篇文章里,有两三篇是“贴了金”的。唉,香菇难受!!
呜呼,吾辈从事的岩土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土”的学科,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纯粹的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很难有效解决岩土工程问题。怎么有了美丽的外表就可登堂入室,高居庙堂之上。好像没有点美丽的曲线和晦涩的公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岩土工程的。沈珠江院士说“科学崇尚适用”,这在非连续、大变异的岩土工程是非常适用的。其实岩土工程的核心问题是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否则美丽的曲线、晦涩的公式和炫丽的模拟只能是华而不实的花瓶而已。合理的应用工程经验对岩土体参数、边界等进行适当的调整,方能有效解决解决岩土工程问题。
记得某高位滑坡发生时,某著名科研机构得出会产生高速滑坡的模拟结论。其美丽的模拟图像,伶俐的汇报解说直接导致了工程变更净增造价约4亿元。当初无论笔者怎么解释都不被认可,因为的确是人轻言微啊!无奈,只有撂下一句“时间会证明你们模拟的是错误的”而黯然离去。因为,在笔者的眼里,上帝给予的时间是公平的,不会因为某个权威而改变,时间会给予合理的答案。几年过去后,再抬头看看那仍悬挂于半山之上而静静的笑看人间给其模拟的华丽外表时,让我感觉到了披着“学术权威”外衣的可怕与悲哀。
幸运的是人民交通出版社收了我的稿件,并且得到了交通运部的科技创新入库评选荣誉。这个带有人民的出版社给了我慰藉,说明岩土工程活在人民心中,而没有活在庙堂之上。
李广信教授说:“岩土工程强调现场勘察、科学试验和工程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愿我们岩土工作者以理论为导向,以实践为方法,摒弃一切不合理的想法、做法,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念为指引,为祖国的岩土工程事业多做贡献,多做有益的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