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

【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

刘书霞

杞县特殊教育学校

一、教材依据。

本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课中的《认识图形(二)》。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认识图形(二)》是对形状的认识,考虑培智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实物与图片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心理难度,让学生体验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能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相关问题,学以致用。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2名,男生10名,女生2名。其中孤独症倾向3人,其余为中度和重度智力障碍。能主动表达3-8个字4人,模仿发音1-3个字6人,咿呀学语2人。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是A组、B组、C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个别化指导。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直观形象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观察

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视觉分辨和手眼协调能力;

4、知识要求与技能方面:

A组:认识图形并理解其含义,能在认知、操作、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在生活中发现圆形;

B组:能在语言、实物或动作的提示下认识圆形。能在认识、操作、游戏活动中初步掌握圆形的特征,能在指导下发现生活中的圆形;

C组: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课堂教学,指认圆形。

五、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分辨圆形。

六、教具准备。

圆形实物、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送给你们礼物,想要吗?来老师的宝箱里摸一个作为自己的礼物。

师:每个同学手里都摸到一个物品,说说你摸出的是什么?

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它们都是圆圆的。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形宝宝。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二)——圆形。

(二)、新授。

1、感知圆形的特征。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手中都有一个圆形宝宝,请小朋友摸摸你手中的圆形宝宝,沿着物体表面和边缘触摸,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边说边做示范。

学生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总结:光滑的、没有角、圆溜溜、真能跑。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圆形,所有的圆形都是光滑、没有菱角的。

2、分辨圆形。

老师的杂货铺开张啦,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圆形硬币,到老师这里买一个圆形物品,记好了买圆形物品。买对了,老师额外奖励一个圆形饼干。(学生买过之后问他拿的是什么形状?加强巩固)

A组:独立完成;

B组:语言或动作提示下完成;

C组:辅助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游戏:找教室里的圆形宝宝。

随音乐找找圆形宝宝在哪里?教室里有没有圆形的东西?学生依次回答或是指出教室内圆形的物品,教师个别辅导。BC组辅以语言或动作提示,A组主动完成,帮助C组同学说一说。

2、让学生举例说说见过那些圆形物品。

老师也找到许多我们生活中圆形的物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依次出示:红绿灯(安全教育)、指示牌(限速与安全)、硬币、盘子、钟表、锅盖、光盘、纽扣、饼干等

3、动手做一做组合图形,利用圆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观察图片,那部分空缺?从多种备选图形中选出合适的图形(太阳、花朵、糖葫芦)。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认识图形》,知道了圆圆的、光滑的、五菱交的图形是圆形。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好,上课听指令小手小嘴巴都很听话。现在把掌声送给优秀的自己。

八、教学反思。

1、本课用趣味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活跃;

2、动手实践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增强

学习的主动性,加深记忆;

3、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注意课堂秩序,让学生在有序的环境里欢快自由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