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通硬币发行中的五大遗憾(上)
遗憾一:曾经的硬分币呈样未被采用
我国从1955年开始铸造发行1、2、5分硬分币,距今已经整整经历66年的历史,是目前使用寿命最长的人民币。在“文革”期间的1969年至1975年之间,曾试铸国一些分币呈样,图案极具时代特色,但最终未被国务院采用。
1969年4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第二次上报关于新版人民币设计稿和硬币样品的请示,上报了1969版革命圣地的硬分币方案,但未见回复。
这套硬分币的正面图案和现行流通的硬分币相同,背面图案:1分硬币为井冈山(以前一直错误的认为是湖南毛主席故居);2分为延安;5分为天安门。
全套三枚,铝合金材质;采用币边滚字工艺,1分为五角星;2分为“兵民是胜利之本”;5分为“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套币最先出现的是年号在正面的版本,后来又出现年号在背面的版本,并且工艺上有区别,这套币于2013年和2014年两次出现在北京的拍卖会上,开始时令人存疑,后来有资料证实了这套币的真实性。
两套币工艺不同有三点:一是第一组(年号在正面)天安门左右两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字迹清楚,第二组(年号在背面)不清楚;二是币边工艺不同,第一组是先滚边后压印,第二组是先压印后滚边;三是第一组底纹为平面,第二组底纹靠近边缘为凹面。
(第一组)
(第二组)
1975年11月18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在1969年合并)向国务院上报关于设计、印刷新版人民币的报告,硬分币有两套方案。
1975版工农学硬分币,面值为1分、2分、5分,铝合金材质,齿边,直径分别为17、21、24毫米,正面中央图案均为天安门,图案上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下方是年号和麦穗、齿轮;背面图案:1分是红小兵,2分为女社员,5分为钢铁工人。图案右下方是阿拉伯数字的面值,左上方是汉语拼音书写的面值。此套硬币设计主题明确,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第一套)
这套样币也有两个版本,一套是正面图案为天安门、年号在正面;另一套正面图案为国徽,年号在背面。两个版别的背面图案细节也有差别。
(第二套)
1975版农作物硬分币面值为1分、2分、5分,铝合金材质,正面图案与现行流通硬分币相同;背面图案:1分为大豆、水坝,2分为棉花、工厂,5分为麦穗、拖拉机。面值壹分、贰分和伍分置于图案中央位置,在中文大写面值上方、农作物下方写有阿拉伯数字面值。
此套硬币感觉主题不够鲜明。后来有学者分析,当时的设计思想是:表达粮、油、棉和农,以及轻与重。这样才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的主题,粮油棉和农业大发展,不了解那段历史,很难推测设计者的思路。
根据1975版工农学硬币的形式,判断应该还有一个版别未出现,也许将来能够发现。
上述介绍的1969版、1975版未发行硬分币见诸于官方记载,均产自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因文革未能发行,属于上呈样币,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不仅是钱币珍品,还是难得的文革文物,极其珍贵。
遗憾二:长城币过早停发
“长城”币系中国人民银行以“长城”为图案所发行的一套供全国各族人民使用的普通版流通金属币,最早发行于1980年4月15日,至1986年止。这套币的发行背景实际上是当年国家为了缓解流通领域壹元券和角券的紧张而铸造的,可以参与流通,但是问世后该套币似乎未能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在流通市场上并不多见。“长城”币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套退出流通领域的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