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犹太法典《塔木德》

昨天一篇关于犹太人教育方面的贴子,引发了大家的评论和思考,所有对其教育观点和方式肯定的一致谢过,就几位母亲家长和教育专家观点摘录如下:

还有朋友对问我有没有看过《塔木德》?说实话,我虽然有这本书的中文电子版很久了,却并未认真看过,感觉我昨天的内容相对肤浅了,非常有必要再进一步,把这本被称之为犹太法典的塔木德经的框架梳理一下,把所谓犹太民族的文化精化端上来呈现给大家,如果能够继续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讨,我认为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承方式的进步将会起到一点微薄的作用。

《塔木德》的由来

《塔木德》是犹太教的口传律法总集,是仅次于犹太教《托拉》的主要经典,也被称为“口传《托拉》”。也就是昨天文章里说到每个犹太人群聚集社区里,孩子到私塾中学习时,给他们讲授的长老,既负责传授也负责继续编撰犹太法典——《托拉》(塔木德)

公元70年,犹太民族的圣殿被毁以后,一代又一代的犹太先哲为了生存和民族精神的延续,持续不懈地向其人民宣讲和阐释《旧约》的前五章,称作《摩西五经》、《律法书》或《托拉》,也称《犹太教法典》,试图使人民不至于忘记了“上帝的律法”。这些通过口头讲述的内容汇编成集后,也称“口传圣经”或《塔木德》,成书于公元3世纪到5世纪。

广义的《塔木德》包括:《密西拿》和《革马拉》,《密西拿》的内容主要是犹太拉比和先哲们对《旧约圣经》的讲解和阐释,《革马拉》的内容则是犹太学者对前者的评述和讨论。《密西拿》共6卷63篇,两者加起来的诫律为613条,其中正诫248条,反诫365条。

狭义的《塔木德》单指《革马拉》这一部分,《革马拉》又可分为两大体系:巴比伦《塔木德》与巴勒斯坦《塔木德》,一般意义上的《塔木德》专指巴比伦《塔木德》。

《塔木德》成书历史

公元3世纪初年,犹太教口传律法集《密西拿》编成,它包括6序列共63篇。

以后在犹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上,出现一些条例需要有更明确的诠释与补充,巴勒斯坦和一些外地的犹太拉比编成了另外一部释义汇编,称为《革马拉》,它是用阿拉米文写成的《密西拿》的注释和补篇。

公元4世纪中叶,用希伯来文写成的《密西拿》与用阿拉米文写成的《革马拉》合在一起,两部份在书页上左右并列,成为一部更大的巨著,这就是《塔木德》。这部《塔木德》也称为《巴勒斯坦塔木德》或《耶路撒冷塔木德》。

巴勒斯坦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促使巴勒斯坦的犹太教学术研究走向没落,这时巴比伦的犹太拉比社团,继续对《塔木德》进行增订与编纂工作,在公元5世纪末完成了《巴比伦塔木德》。

《巴比伦塔木德》比《巴勒斯坦塔木德》更加充实完备,它是一部反映巴勒斯坦和巴比伦犹太人一千年左右年代里的宗教、文化、政治生活的巨大著作,长达250万字。内容包括《圣经》训诫、历史、诗歌、寓言、法律、民俗、宗教礼仪,甚至包括农业、建筑、天文地理、医学以及民事刑事等等。《塔木德》实际上是代表公元1世纪末到公元500年间犹太古代宗教、哲学、历史、生活习俗各个方面的规范。

由于《巴比伦塔木德》编撰于《巴勒斯坦塔木德》之后,经精通摩西律法拉比们的研究,更主要的是犹太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所以《巴比伦塔木德》的律法权威性超过《巴勒斯坦塔木德》。

一般律法问题的争论以《巴比伦塔木德》作为正确与否的衡量标准,而《塔木德》在生活上的实际应用,每每也修改了摩西律法的硬性条文。例如,摩西律法中三次提到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律法,此条律法实际上并没有如实地被遵行,因为肢体伤害以致残缺,对双方均无益处,问题的解决可在伤害者与被伤害之间协议处理,受害者可以饶恕伤害者,也可以要求其他形式的补偿;在被伤害者失去一只眼的案例上,根据摩西律法,被伤害者可以要求剜去伤害者的一只眼睛作为补偿,以达到极端的满足,但却被视为不是强制性的条规,被伤害者只要愿意,他可以得到金钱或其他形式的满足。

犹太拉比在《塔木德》制定的口传律法就这样说:丢去一只眼睛的被害者不应要求伤害者的眼睛,但是可以向伤害者要求补偿他所失去的眼睛的价值。通过这种妥协的方式,摩西规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律法条款,事实上被废止了。犹太拉比们应用《塔木德》的“哈拉卡”部分,极力解释摩西律法,使之与当代现实生活相适应,说明律法应该如何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在整个中世纪,欧洲犹太人对《塔木德》的研究非常活跃。时至今日,犹太教正统派仍然认为载于《塔木德》的律法乃出于上帝的启示,对这部律法集的诠释和补充的工作仍在继续。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犹太文化得以复兴,《塔木德》再次受到重视。犹太教正统派教徒认真研习着《塔木德》,并试图争取将《塔木德》定为以色列国的大法。

《巴比伦塔木德》曾在犹太人民中间口头流传数百年,成书后在印刷术发明前使用手抄本,约在公元1482年首次在西班牙印刷出版。

《塔木德》的基本结构和评述(以《巴比伦塔木德》为主)

《塔木德》凝聚了上千年来2000余名犹太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航图,是滋养世代犹太人的精神支柱,是其他民族的人走进犹太文化,接触犹太智慧的一扇必经大门。《塔木德》早已成了犹太人真正的衣钵。到处流浪的犹太人,随身携带着这本书,以此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巴比伦,是一个犹太自治区,犹太人在这个地区的时间比在其它地方的时间更长,从公元前586之后到公元1040年---约1626年;从赛勒斯【Cyrus】的覆亡到蒙古【Mongol】征服的时期。

在巴比伦出生的Rab和Samuel,拉比Ashi和Rabina.Rab和Samuel,他们到了圣地坐在Judah the Prince的身旁,将代表权威的口传律法的法典密西拿带回了祖国。在公元216年Rab在Sura建立了一个学院,该学院繁荣了8个世纪。“托拉的戒律是净化人的生活”。这是他名言之一。他教导说,未来的生活不只是被动的,因为正义的力量不会停下。正义在这个世界和未来世界将越来越强大并永远持续下去,在未来正义的人们将上帝的光辉下喜悦。他声称:因为流放,上帝【Shechinah】哀悼,上帝祈祷:在对待我的孩子时,愿我的仁慈大于我的正义。新年仪式中最庄严的部分也归功于Rab。

在Nehardea的Samuel 是一个医生和天文学家,在犹太教中是一个划时代的人。他放弃了耶利米先知教导的原则,使得犹太人能够在非犹太国生存并提供服务。Dina d’malchutha dina,就是他的规则,意思是这个地方【巴比伦】所有刑法都是上帝的律法【也就是让犹太民众尊守非犹太国家的刑法】。

对于其他两个名字,Ashi,死于公元427年,并且在Sura学院任院长42年,结合了大量的【学者们的】的记忆,这些学者的脑力秩序是非同寻常的,这使得他能将塔木德中混乱的部分系统化并为其编纂成法典作准备。Rabina完成了巴比伦塔木德的编纂。他死于公元499年。是他让下面的这段话成为犹太教仪式:舌不犯罪,嘴不狡诈;否则让我的灵魂成为尘土,无声无息。

《巴比伦塔木德》全书约40卷,分为6部:一为农事、二为节日、三为妇女、四为损害、五为神圣之事、六为洁净与不洁,共250万字,全部用希伯来文写就。这部巨著不仅是一部注释《圣经》律法部分的权威经典,而且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

其内容除宗教训诫和道德说教外,还包括大量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民间习俗,乃至天文地理、医学算术及植物学知识。它不是史书或百科全书,却包罗万象,成为犹太智慧的源泉。整部作品通俗易懂,睿智隽永,成为犹太人行为处世的指南,同时也对处于流散状态的犹太人维护民族统一性、加强凝聚力起到无比重大的作用。

对没有自己的祖国并流离失所的犹太人来说,《圣经》和《塔木德》就是祖国。孩子们从父母那里接受关于戒律和生活习俗的教育,并在犹太教会中接受拉比(犹太教教士)的教导。这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犹太人。

《巴比伦塔木德》的风格大部分都是含蓄简洁,不易阅读的。常常反复出现省略地表达,一个句子由一个单字表示。讨论,提问,回答紧密交织,缺乏明确的划分。

为了理解这些讨论和上下文,要求努力思考和密切注意有经验的学者指导和辩论说明的详细阐述。要真正理解不能单独靠语法和词汇。即使是一个精通希伯来语和亚拉姆语的学生,但是没有经过传统犹太人的指导而开始读塔木德,他会发现一页也翻译不了!有一个伟大的语言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塔木德编著者曾经宣称:假如在一代人当中突然暂停塔木德的学习,传统一旦丢失,要想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塔木德》中的宗教信仰

在塔木德摘要中详细描述了独特的宗教生活理论。塔木德宗教尝试用律法和正义的理性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整体。在他们眼里人类的一切没有什么是微不足道的,每件事都是受宗教控制且神圣化的。宗教规则和义务伴随一个人从小到死甚至更久远。它们指导着人的愿望和每一步行动。吃睡,公民义务,家庭生活---所有一切都在《托拉》的秩序之下,这个秩序是人们自由且喜悦接受的。

虽然(while)每一个宗教尝试这样的规则,但是塔木德系统是犹太教努力尽善尽美的代表。Arstne Darmsteter说:“在我们的眼里,这是出于对这些思想家的尊敬和报偿而给于的最伟大的头衔。在犹太教中我们有这样最完整的也是最完美的宗教思想的解释。” 后来的I. Zangwill(Israel Zangwill)描述拉比犹太教为一部这样法典:让智力情感无约束地思考和怀疑,产生哲学和诗意,又约束着让精神,不让它无约束地领驾于爱和奉献之上。以便甚至连对宗教没有感觉的非利士人至少能保持健全强大且机械地道德,这是他们快乐和教育后代的源泉。若把宗教比作音乐,如果他们不能给我们他们自已的小奏鸣曲和交响曲,也不应当演奏错误的音符和刺耳的和音。

如果说《旧约》是一部永恒的书,那么《塔木德》则是犹太人日常生活的伴侣,充满着生命的智慧和化解危机的良谋。它不是史书,却在谈史;它不是人物志,却在述说人物;它不是百科全书,却包罗万象。正是它孕育了西方文明的模式,成为犹太智慧的源泉。与《圣经》、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伊斯兰的《古兰经》,并称为影响人类文明的巨著,是真正的传世经典。

《塔木德》在世界上广泛流传,大约被译成12种语言。尤其是犹太人人手一册,从生到死一直研读,常读常新。它不仅教会了犹太人思考什么,而且教会了他们如何思考。它用一种始终如一的声音,构建了犹太人的世界观。它宛如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或思想深邃的学者,始终和每一个犹太人进行交谈和讨论,并穿透琐细的生活,让人感觉到鲜活的智慧和触及万物的力量。

《塔木德》不是一部普通的文学著作。它不具有任何一个文学作品的共同之处,而是构思一个由它的律法来判断的世界。古希伯来人将它比作塔木德之海,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它的本原。《塔木德》确实像大海,面积广阔,深不可测,有一种像海洋一样广阔而运动的感觉。它广阔的表面有时平静,有时因争论的波浪而喧闹。像大海一样,它充满了(swarm密集,充满)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很难说清楚里面的是是非非。如果有人想安全地航行于在《塔木德》大海之上(想获取这些宝贵的知识和铭记在它坚不可摧的页面上的灵感)就一定要熟悉指南针和舵的(也就是《塔木德》的语言和思维模式),加上有经难丰富的长老的指导。

在各个世纪的迫害和黑暗中,《塔木德》拯救了以色列人,避免了智力和道德的退化。用I. Abrahams【Israel. Abrahams】说:“《塔木德》是世界巨作之一,拉比教育是圣经的后续,和所有的后续一样,《塔木德》和圣经不是对等的,但是《塔木德》继承了圣经的伟大。所有犹太著作都是这个后续《塔木德》的后续。它们无一例外的有统一的原则:最有真实感的文学著作都是包含生活,智力是道德的女仆,最好的书是教人怎样生活。公义救人脱离死亡。不朽的文学作品的主题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公义。

真正的《塔木德》中译本一直没有出版,坊间流行的各种所谓“塔木德大全”之类的书籍,皆是生搬硬套、胡乱拼凑的犹太人当代“小故事”。

如果您看到下面这样的目录,就不要去买了(基本上就是中国式塔木德成功学了):

如果您看到的目录里有这些的字眼,那么您可以翻开来看看,让塔木德的思想进入您的心田:

扫扫可关注,转发分享是美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