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记忆·技 艺]龙游米糊:点燃炉火,煮进无尽乡味
导读
6月21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长的一天,也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到来。清晨5点,热浪还未袭来,龙游县大众路上经营早餐店的余素贞已经忙碌开来。馒头、酱粿、肉圆、发糕……这些常见的龙游小吃自然不在话下,但店里的招牌却是一道听上去“黏乎乎”的食物——龙游米糊。
衢州记忆·技艺
统筹:许彤 策划:沈庆文
执行:衢报传媒集团文艺副刊中心
记者 徐聪琳 责任编辑:吾献红 2016年06月23日
余素贞正在做龙游米糊。
绵密的米香慢慢在舌尖漾开
“老板娘,来碗米糊!”有客上门,余素贞应了一声便熟练地打开煤气炉子,待到大铁锅中的清水沸腾起来,她用铁夹子夹住一大块肥肉,沿着大锅四壁抹上一圈。“滋滋啦啦”响油声中,余素贞舀起一小勺米浆,迅速在锅壁上方划过,状似泼墨,米浆受热瞬间黏在乌黑的锅壁上,犹如一层雪色薄纸。酱油、猪肉丝、榨菜……纷纷入锅,滚水的姿色也丰盈起来。随后,烫熟的米浆被铲至锅底,打着小巧的卷儿被盛入蓝边大瓷碗中。
刚出锅的米糊白脆薄润,汤浓不稠。食客举起小勺子到嘴边,吹着气想让热汤快些凉下去,入口时就能感到米糊的细腻爽滑,舌头抵制下颚,微微一抿,汤汁入喉,绵密的米香慢慢在舌尖漾开。
“米糊下锅边时不能太厚,厚薄不均匀也不好。”余素贞开店12年,一旦有客人叫一碗米糊,她就会站在炉前泼下莹白色的米浆,“我说不好做米糊的技巧,但这大铁锅一定要换得勤。”
煮进无尽乡味的龙游米糊
“我妈妈原来就是卖米糊的,刚开始让我学着做,我不乐意。”20岁出头时的余素贞,觉得套着围裙、戴着袖套,站在一口大黑锅前的样子太难看,转而选择去工厂上班,“直到生了孩子,我才接过妈妈的锅铲。”
街道上渐渐热闹起来,一碗碗米糊也陆续出锅。“我爸爸住院呢,不能吃酱油。”想打包一碗米糊走的姑娘,望着锅里褐色的汤汁犯愁。“好说,起锅给你重做一碗。”余素贞二话不说,将铁锅里剩余的米糊倒进大瓷盆,洗刷干净,利索地做了一锅清汤米糊。“有些病人不能吃酱油,也有人不喜欢吃酱油。”只是,寻常龙游人的口味总是偏重,所以余素贞也习惯下点酱油提味,店里的桌上也少不了自家制作的辣椒酱。人的迁徙总是给食物带来变数,龙游米糊也不例外。它脱胎自福建福州鼎边糊,由商帮引进,可因在做法、火候、辅料上的些微区别,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食小吃。一碗米糊,其实不需要复杂的烹饪技巧,只因落到生活实处时,作出了适当的改变,就用厚实的味道深刻进这片土地,成就了那一碗简单温暖,却煮进无尽乡味的龙游米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