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舞蹈精粹]第396期: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

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Symphony No. 6 in F major,Op. 68),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他亲自命名为“ 田园/Pastoral ”。这部交响乐创作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创作这部作品时,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在这部交响曲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在对贝多芬交响曲的分析论文中,他对《F大调第六交响曲》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这一令人惊叹的图景,应该由普桑(法国十六世纪著名画家)设计,由米开朗基罗执笔……那些伟大、崇高而美丽的古代诗篇,在这一音乐的奇迹面前也变得苍白!……把脸藏起来吧,可怜的古董诗人们,可怜的凡人;你们中规中矩的语言,尽管纯净和谐,却也比不过声响之艺术。……是的,伟大而可敬的诗人们,你们被打败了。”

=============

《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其中第三、四、五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

乐章开始首先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投入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贝多芬并没有在主题上只是朴实地重复,形成恬静清新的自然美景,音乐自然流动,没有强烈的力度变化,表现出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宁。

第二乐章:在溪边。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降B大调,12/8拍子,奏鸣曲式。

这个乐章刻画了作曲家的静观遐想,在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音乐有如清澈的溪流,舒缓平静,偶有熏风微拂,水面上荡起轻微的涟漪,扭动了水面上倒映的白云树影。树林好似在做着深呼吸,音乐的律动微微开合,暗示着生命的韵律荡漾在大自然中。一组木管乐器摹仿的鸟鸣打破了宁静,音乐更加富于诗意。

第三乐章:乡村欢乐的集会。快板,F大调,3/4拍子,诙谐曲。

本乐章的主题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来自四方的欢笑乡民们,跳起了快乐的舞蹈。音乐取材于民间旋律,活跃而喧闹,质朴而粗犷,像一幅色彩鲜明线条粗旷的民间风俗画。当欢乐的场面达到高潮时,音乐出现了一些不安并很快变成远处的雷声,欢乐的聚会被打断。

第四乐章:暴风雨。快板,f小调,4/4拍子。

这个乐章中,狂风呼啸,裹挟着雷电排山倒海般袭来,瞬间便笼罩了大地。交响乐队中的弦乐刮起一阵阵旋风,低音大提琴发出沉重的怒号,短笛凄厉的尖啸像是狂风的呼哨,铜管和定音鼓的霹雳令大地震颤,包含乐队全部音域的半音下滑好像风暴在横扫一切,想把世界带进地狱一般。但是,暴风雨很快就过去了,代替它的是明朗的田园牧歌。

第五乐章:牧人的歌。小快板,“牧歌,暴风雨过后欢乐和感激的心情”,F大调,6/8拍子,回旋的奏鸣曲式。

这个乐章的主题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雨后的大地恢复平静,草地发出清新的馨香,田园牧歌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感激心情,这种喜悦、安宁、欣慰的情绪一直贯穿这个乐章,整部交响乐在这样的气氛中结束。

小编挑选了由著名指挥家蒂勒曼执棒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这部作品的实况录像供大家欣赏。

视频《田园交响曲》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