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理】跨越太极的门槛——明明白白谈“懂劲”

20世纪70年代,赵泽仁、张云在王培生家学拳

未懂劲时的困惑

太极拳与其他拳术不同之处在于懂劲的困难。由于懂劲不是先天自然之能下的能力,所以在懂劲之前,人们往往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是否练得正确,故常有下苦功而无进步之事,即“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故学习太极拳,切记绝不可自以为是,绝不能认为自己可以无师自通。一个不懂太极拳的人,是无法想象得出太极拳的技法应为何物。当不懂太极拳的人想象太极拳时,只能以他自己认为可行的方式去尝试。由于太极拳所应用的是反先天自然之能的方法,而不懂太极拳的人所认为可行的方式,自然是他所能做的,即先天自然之能的方法,因此也就必然是与太极拳技法相反的方法。注意,这里不是讲某种方法是否有效,而是讲它是否属于太极拳技法。对太极拳的理解只能通过长期实践,在明师的指点下,一点一滴地形成。太极拳的学习训练过程是一个师徒手搭手、口传心授的过程。具体讲,就是推手训练。如果没有与明师长期推手的亲身体验,想懂劲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未懂劲时,最主要的困惑是身体所应该有的状态与体内的感觉。比如与人一搭手,自己是否处于正确的放松状态,对自身的平衡稳定是否有准确的感知。由于这些都是新的、无形的东西,在懂劲之前自己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从技术上讲,主要的困惑就是如何处理好弱(丢)与僵(顶)的矛盾。常见是为求松而弱,为求实效而顶。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必然的。这里首先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要正确认识胜负与对错之间的关系,不以胜负论对错。在大多数其他武术技法中,胜负与对错多是比较直接的对应关系,胜了就是对的。但是在太极拳训练中,特别是还未懂劲时,多数情况下,胜了却是错了。这是因为这时能在推手或技击中取胜,往往是因为使用了自己所熟悉的、基于“先天自然之能”的技术。解决这个认识上的问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而最终所要解决的是身体上的体验问题。推手训练就是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体能的过程;从具体技术上讲,就是如何从丢与顶的两极,逐渐向不丢不顶的中点靠近的过程。必须注意的是,在学习推手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总以为自己是懂得推手原理的,只是做不出来或做不好而已。须知,事实上,做不出来,身上就没有体会,就不可能真得懂。只有能将技术做出来,又能讲清楚原理,才是真懂。正如王培生师爷经常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科学的东西。”

在还没达到完全懂劲的程度时,常会出现一种有点奇怪的感觉:即当你偶然正确地使用出一个太极拳技术,很轻松地将对手摔出去;此时你可能会感觉这不是真的,似乎是对手为了助你而自己故意跳出去。特别是这种效果很难马上重演,这时你会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与作为。这是真正懂劲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这时不必过于纠结。当这种现象能比较经常地出现时,说明你已经开始懂劲了。当这种感觉出现时,不再感到奇怪,而是很舒服、很享受,同时能轻松地重复时,也就是达到懂劲了。

懂劲后的品位

学习太极拳的关键在于懂劲,这需要通过大量的、在明师指导下的推手实践,才有可能达到。推手训练的主要部分,就是在太极原理的指导下,讲解练习太极拳中各种具体劲法的应用;而后练习,直到能够熟练掌握。这个过程就是拳论中所讲的“着熟”。通过大量的、结合太极理论而进行的具体劲法练习,逐渐启迪对太极拳劲法原理的整体认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即拳论中所讲的“懂劲”。能达到懂劲,才能算是懂得太极拳。

从着熟到懂劲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不但要学、要练,还要多思考,就是拳论中说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与懂劲之前相比,懂劲后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己有了正确的判断力。简单地说,就是能明白学习与训练中,哪些东西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懂劲后才能“愈练愈精,默识揣摸,渐至从心所欲”。只有在达到懂劲后,才能做到在训练中不迷失方向,不走或少走弯路;继而达到拳论中说的“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即在以后的训练中常会出现跳跃式进步。

懂劲就如同一道门槛,跨过去就进入了太极拳的殿堂。从学习训练的角度讲,懂劲之前所面临的是懂不懂的问题,训练即是在寻找正确的道路。而懂劲就是懂了、已经入门了,之后面对的就是功夫的水平程度问题,即如何进步提高。懂劲后的程度一般可分为三段或称为三品。下品:懂得太极拳的基本原理与技击方法,但在应用时还不能达到完全自如的程度。在具体技术的使用方面,常常达不到最高效率。中品:能够将各种技法融会贯通,应用自如。上品:应物自然,常常能够打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他人视若神明。从下品到中品,以勤学苦练为主,是一个靠扎扎实实下功夫去提高的过程。而中品到上品,除勤学苦练外,还需天赋、悟性,故能成者极少。

作者合影(左为赵泽仁,右为张云)

赵泽仁,从学于武学大师王培生(印诚)先生之开门大弟子骆舒焕老师,并被骆师推荐到王培生师爷家中深造,被王培生师爷视为再传弟子中的佼佼者。他遵循王培生所倡导的“真东西必须能当场试验”的原则,面对各种挑战从容应对,被美国、欧洲等多家武术团体聘为高级顾问。2016年和2019年,两次应邀赴美国讲学,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张云,经师父骆舒焕先生推荐,至王培生师爷家中深造近30年。移居美国后,常年传授中国传统武术。1993年受王培生师爷委托,在美国成立“印诚功法研究会北美总会”。入选《中国当代武林名人志》。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0)

相关推荐

  • 【原创】回顾与顾留馨先生的推手,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编者按:本文摘录 ...

  • 太极松功击人如放电(二)

    我们练习太极拳怎么来这手,首先抓住她的要点,万法归一,我们 近来太极拳界有许多人认为,太极拳没有或者不讲招法的应用,并将其贬为低级无用的,我个人以为,这是十分错误的.武术之所以产生,开始所求的就是招法 ...

  • 威海玄同太极拳馆,玄同说太极:乱拳打死老师傅?其实咱一点都不乱

    乱拳打死老师傅,这句话的意思可不是随便一个愣头小伙子就能收拾老师傅. 这是在警示我们:练套路,不能被套住.被套路套住了,叫不乱.不乱可不叫太极,乱而不乱才叫太极. 乱其实是褒义的,是活:老在这是贬义的 ...

  • ​[每周拳理]杨氏太极85拳中切莫忽视的十个不到位

    每个动作要做到位,即整套拳中的每招每势不能走过场.滑过去或遗漏掉,常见不到家的有以下十个. 一.起势接左掤时,右手应经上腹前.向右前.再向胸前里磨一个小圆圈转回,至此才与左手上下相合.老师边示范边提醒 ...

  • 【拳理】太极始祖张三丰——张、三、丰三字的功夫(下)

    丰--上下安轴坤六断 丰,本义是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人体丰满之情态. 如果说三是乾三连之象的话,丰就是坤六断之象,一竖从中间将三分为六段."三"是左右横开的平衡状态," ...

  • 【拳理】太极训练六问

    问题1:为什么要提倡科学化.合理化训练太极拳? 解释: 太极拳不论从健身角度还是武术角度来讲,它的载体是人的身体.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着手对人体运动力学和肢体结构相结合的训练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科学.合 ...

  • 【拳理】肖云浦先生谈孙氏拳技击要义

    作者拳照 肖云浦先生为人低调,面对我这个比他年轻20多岁的"嘴把式"也十分谦逊,交谈时总是以请教的口吻,让我实在惶恐.从肖云浦先生介绍其自身的技击经验中,我归纳起来大概有这样几条, ...

  • 【拳理秘笈】裆不圆,何以练太极!今天教你如何圆裆

    裆不圆,何以练太极! 圆裆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要领,但裆部是特殊部位,确实难以让人去指点和现场纠正,而文字的描述也确实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圆裆的目的是为了让下盘符合力学的拱弧结构.古时候,中国多拱型桥 ...

  • 王芗斋谈拳理

    万物一理,拳亦如是,其入手原则皆近似,非指绝对之局部,非指具体之环节也.拳艺之精,始于初之正确,而后方入正轨明途也.习拳应以善字入手,从静中作为方能达初之精确之正路也,再增繁功以臻至入微入妙也.然学识 ...

  • 【拳理】门内学练太极基本功的详细步骤及运动量

    一.门内学练基本功的详细步骤 传统杨式太极拳对基本功是非常重视的.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没有基本功的修炼,不能算是传统杨式太极拳.门内的基本功类型众多.次第分明,要求细致 ...

  • 只谈拳理不讲单操的“武学”文章”,是武术爱好者的精神鸦片——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古传武术传承至今日,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以武术单操为训练主体的技击武术,被表演套路所取代.当人们想重拾技击武术的时候才发现:茫茫人海当中,已经很难寻到懂武术单操的民间传人.而能够落于文字被记载下来的 ...

  • 【拳理拳法】由“形意拳、八卦步、太极腰”说起!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