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差别之动态与静态
中西医的最大差距就是动态医学与静态医学的差距,中医是动态医学。人体拥有动态变化机制,它取决于人体能量循环体系和与外界的能量交换。现代医学没有建立起动态变化体系,是一种静态医学。
生命不是一个静态的生存过程,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西医采用病人与普通人对比方法,建立起了指标体系,就是照葫芦画瓢!虽然能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但也存在僵化性。例如著名的“三高”就存在错误,而马兜铃致癌说也是一种片面的看法。这些都是静态研究得出的片面结论,不通变化之理,错误是一种必然。
血压不断变化,血糖也是不断变化,血脂也是不断变化,这些变化规律是什么?主导性的因素又是什么?现代医学都没有讲清楚、说明白,能量医学能够解释这些现象,就是能量交换的影响,以高血压为例,而冬天将会增强寒性能量,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现在一些通用的说法是,冬天容易血压升高,实际上是,冬天必然导致血压上升,如果将衣物去除,所有人的血压都是上升的,这就是变化的原因,
变化之理是能量性变化,不是物质性变化(或者是物质能量总量上的变化)。因为他是一个能量体,存在可循环的持续发展的机制,人体具有三大能量系统,其中包括肾上腺素主导的生物电能,胆碱为代表的胆碱能,甲状腺素代表的氧化热能。这三大有机组合,构成了人体状态。人体“热”分三种。并形成了逻辑循环过程,循环过程就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了能量体,这种能量逻辑的形成就是生命,而中医采用了五行相生相克来描述这个能量循环过程。
循环能量体系动态变化取决于人与外界的能量交换,夏天,由于外界热量较高,那么人体的热能不消耗,必然存在热能增加情况,这时期的病症必然体现特殊性,出现中暑、郁热扰心、肠梗阻等热能性疾病。冬天必然出现寒性能量增加,生物电能增强的现象,秋冬季人体静电增加就是体现。春天处于寒热交接的时期,所以乙酰胆碱形成最多时期,而冬天寒冷的时期,胆碱酯酶是降低时期,夏天应该是胆碱升高时期,所以会形成不同的变化规律。
中医研究的就是人体能量交换领域的逻辑,这种研究有粗略性,不是非常准确,未来将会对所有物质进行客观性检验,然后再进行准确性判断,例如,胆红素确定是热能物质无疑,胆汁酸、乙酸等就是寒性物质。而乙酰胆碱是平衡物质,中医用枢来形容。
除了受季节的影响,还受制于精神的影响,中医神志影响是确定的人体几大神经递质平衡关系问题,这个变化也会展现出不同的病症表现,从目前一些研究来看,这个过程很简单,也就是研究物质变化与温度变化之间关系的问题,同时研究几大神经递质直接对抗关系问题,这些实际上能够找到这种关联,喜属于多巴胺增加,恐属于肾上腺素升高,怒属于乙酰胆碱升高,被属于谷氨酸及天冬氨酸升高,思属于糖分消耗增加。这些循环变化,就是动态机制,是现代医学的研究空白。
西医的静态研究来自于固定物质的静态研究,也来自于电镜的尸体的静态研究,这种研究手段注定了西医的静态理论性质,这也是物质医学的原始缺陷。简单人,简单思维,简单理论,形成了必然的过程,所以西医更受普通人的喜欢。不把药物和医疗进入到循环体系中检验,容易造成医疗事故,这将是检验一切医疗科学与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