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丨《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第十一輯)

《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

(第十一輯)

主辦:西南大學出土文獻綜合研究中心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出版時間:2020年6月

出版社:巴蜀書社

定價:70元

ISBN:978-7-5531-1353-1

簡介

近日,《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第十一輯)由巴蜀書社公開出版發行。

《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是由西南大學出土文獻綜合研究中心、漢語言文獻研究所主辦,專門刊發有關出土文獻的文字研究、語言研究、文獻研究、圖書評論等最新成果的輯刊,旨在探賾索隱,推陳出新,宏揚原創,發表交叉性、綜合性強的學術成果。該刊已收入中國知網和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臺,並成爲人大複印資料來源期刊。

目録

趙誠:殷墟卜辭所記考察/1

黃天樹:讀《甲骨文合集》礼記兩則/55

張玉金:殷墟甲骨文“步”字意義新探/59

蔣玉斌:甲骨文“誥”字釋説/70

吳鎮烽:司敗壴章劍考釋/77

劉信芳:清華(八)《治邦之道》試説/82

沈培:《詩·秦風·權輿》毛詩本與安大簡本對讀/98

徐在國:關於安大簡《詩經·君子皆壽》中一個字的考釋/113

劉寶俊、孟媛媛:楚簡“戁{難}、惖{易}”與《説文》“戁、惕”:是通假,還是同形/116

范常喜:洛陽西朱村曹魏墓出土石牌銘文零札(五則)/124

梁春勝:唐代墓誌俗字零釋/133

何山:關於《西南大學新藏墓誌集釋》録文及注釋的幾個問題/144

張小艷:敦煌賦字詞校釋/164

文章摘要

01

殷墟卜辭所記考察

趙誠(中華書局)

摘 要: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存在着大量的卜辭。對於這些卜辭如何理解、如何釋讀,大部分學者曾形成過一種共識。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始有個别學者提出疑問並試圖另作新解,但經另一學者反駁遂告終結。大概又經過了十多年,才又有學者從不完全相同的角度提出疑問並提出自己的新解,隨之引起國際性的大討論,從20世紀的70年代延續到90年代,經過二十幾年,仍未形成共識。又經過二十多年的考察,似乎可以參考傳世文獻結合商代人的意識從另一角度作出解釋,特此提出,以供學界明鑒。

關鍵詞:命辭;貞;天意

02

讀《甲骨文合集》札記兩則

黄天樹(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摘 要:筆者閲讀《甲骨文合集》時寫過一些札記,現在整理出其中兩則向專家請教。第一則認爲,《合集》20709“虎”上一字,一作“

”,一作“

”,二者當是一字異體。此字從“丙”得聲,可讀爲“逢遇”之“逢”。第二則認爲,《合集》28870卜骨上有一個字的兩個偏旁之間的距離寫得過大,舊釋作“單”“廌”二字,其實是一個字,即“獸”字。

關鍵詞:《甲骨文合集》;札記;兩則

03

殷墟甲骨文“步”字意義新探

張玉金(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

摘 :殷墟甲骨文中的“步”主要有三個義項:一是步行、行走;二是令/使……步行、行走;三是作人名、方國名。以往不少學者認爲甲骨文中的“步”可用作祭名,讀爲“酺”,這種説法不可從。

關鍵詞:殷墟甲骨文;步;義項

04

甲骨文“誥”字釋説

蔣玉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摘 要:古文字中有些表示人之器官行爲或特徵的字,常常簡化爲不寫出人形而直接表現器官行爲或特徵的形體。甲骨文

字表示一人正坐出言、另人竦舉雙手就言之形,很有可能就是兩周文字“

(誥)”的前身,也可以考慮釋爲“誥”字。本則札記繫聯有關形體,可爲文字源流研究參考,亦爲詞彙研究提供一些佐證。結合古文字字形來看,“誥”本來側重的是以言論告人(主要是上對下的訓教告誡),在認識到“誥”“告”具有共通性的同時,也要尤其注意“誥”的特定含義。

關鍵詞:甲骨文;考釋;誥;告;詞義

05

司敗壴章劍考釋

吴鎮烽(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摘 要:筆者在鑒定文物時見到一件青銅劍,甚爲重要,劍首有錯金銀銘文12字,器主爲司敗壴章,時代爲戰國早期,國别當爲楚國。銘文雖不難釋讀,但司敗的官名在金文中係首次發現,對於研究楚國的職官、姓氏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司敗;壴章;楚國

06

清華(八)《治邦之道》試説

劉信芳(安徽大學歷史系)

摘 要:文章旨在對“

”“

”“

”“

”等字詞提出釋讀意見,認爲“聖人以解”是用典故,孔子去魯適衛,適鄭,獨立郭東門,是“聖人以解”之例也。“芒税”乃比喻用法,謂税收如麥芒,猶多如“牛毛”也。“下不敢諒上”,諒承上謂“面諒”,上既“憎而遠之”,下自不敢當面同意而背後亂説。“以愈求生”,愈,勝也,“求生”乃生存競争,同行致力於勝出,古今皆然。“以求相賢”,相,交相也,同行競争,希望賢於對手也。

關鍵詞:清華簡;治邦之道;釋讀

07

《詩·秦風·權與》毛詩本與安大簡對讀

沈培(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摘 要:本文通過對讀《詩·秦風·權輿》毛詩本和安大簡本,討論三個問題:第一,對於簡本首句的讀法,提出了跟整理者不同的意見,認爲應該讀爲“始也乎,我夏屋渠渠”。第二,討論毛詩本首句“於我乎”的含義及其形成的原因。第三,認爲毛詩本“不承權輿”與簡本“不爯權輿”各有所當,不能將二者等同。文中涉及詩旨、斷讀和字詞等方面的問題,有助於準確了解詩義,對了解古代文本流傳的複雜性也有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詩經·權輿》;安大簡;詩旨;虚詞;文本演變

08

關於安大簡《詩經·君子皆壽》中一個字的考釋

徐在國(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

摘 要:《詩經·君子偕老》“蒙彼縐絺”的“縐”在安大簡中寫作“

”。在安大簡整理過程中,最初分析爲从“玉”,“攸”聲,後經李家浩先生提示此字右側“

”實爲“羽”之省寫,字當分析爲从“玉”,“翛”聲,與今本“縐”音近可通。此字的考釋過程再次證明了字形對古文字考釋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安大簡;《君子皆壽》;縐;翛

09

楚簡“戁{难}、惖{易}”與《説文》“戁、惕”:是通假,還是同形

劉寶俊、孟媛媛(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摘 要:在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三種戰國楚簡中,表示“困難”和“容易”意義的字有時寫作“戁”和“惖”。楚簡的整理者和簡帛學界大多認爲,楚簡的“戁”就是《説文》訓爲“敬也”的“戁”字,在楚簡中通假爲“難”;楚簡的“惖”就是《説文》訓爲“敬也”的“惕”字,在楚簡中通假爲“易”。本文認爲,楚簡中的“戁”和“惖”應是戰國楚系文字表示{難}、{易}意義的專造本字。楚簡“戁、惖”與《説文》“戁、惕”是同形字而非通假字。

關鍵詞:楚簡“戁、惖”;《説文》“戁、惕”;同形字;通假字

10

洛陽西朱村曹魏墓出土石牌銘文零札(五則)

范常喜(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摘 要:洛陽西朱村曹魏墓出土石牌200餘枚,其上銘文多是對隨葬品的名稱、數量等的記録,研究價值頗高。本文着重對銘文中的“甑覆”“㯀覆槃”“辟方”“竹簁箱”“杵臼”等五處字詞作了補釋。

關鍵詞:西朱村曹魏墓;石牌銘文;古文字

11

唐代墓誌俗字零釋

梁春勝(河北大學文學院)

摘 要:唐代墓誌多俗字,今人在釋録時,往往不識或誤釋。文章選取22字試作考釋,指出“

”當是“黄”字俗訛,“

”當是“霸”字俗訛,“

”當是“汗”字俗訛,“

”當是“文”字俗訛,“

”當是“褫”的俗字,“淉”當是“課”的换旁俗字,“

”當是“躬”字俗訛,“

”當是“瑰”字俗訛,“

”當是“裾”字俗訛,“

”當是“凋”字俗訛,“

”當是“紉”字俗訛,“

”當是“鬌髮”二字俗寫,“

”當是“短”字俗寫,“

”當是“憖”字俗寫,“

”當是“莖”字俗寫,“

”當是“淄”字俗寫,“

”當是“祉”字俗寫,“

”當是“淅”字俗寫,“

”當是“緑”的類化换旁俗字,“

”當是“孟”字俗訛,“

”當是“頲”字俗寫,“

”當是“凡”字俗寫。

關鍵詞:唐代;墓誌;俗字

12

關於《西南大學新藏墓誌集釋》録文及注釋的幾個問題

何山(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摘 要:《西南大學新藏墓誌集釋》著録259種北魏至五代新見墓誌文獻,大部分爲首次發表,於文史等相關研究價值突出。該書將拓片、提要、釋文和注釋相結合集中刊布,總體水平較高,堪稱流散碑誌文獻整理的典範之作。但該成果在文字釋讀考辨、字詞及史事注釋、行文體例、斷句標點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甚至錯誤,本文選擇典型實例分十四類進行校理,旨在爲该份材料的科学有效利用、後續相關文献的整理與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西南大學新藏墓誌;釋讀整理;疏誤;考辨;碑刻文獻與近代漢字研究

13

敦煌字詞校釋

張小豔(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摘 要:敦煌賦中有一些字面普通但不易理解的字詞,前人或有失校、誤録甚至歧解。本文對其中的“冤冤”“火幕”“姪慄”“凍傈”“鏤掌紅犀”“跢”“撼戰” “歌卧”等八則字詞作了較爲詳盡的校釋。

關鍵詞:敦煌文獻;賦;字詞;校釋

信息來源:“語言與文獻”公眾號

微刊小編:掾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