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大,病难消!中医一张“土方”,化痰、除湿,值得品味
本文理论依据:《医宗金鉴》
你好,我是中医人,小药医师。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一个话题,这就是,无论是谁,身上只要湿气重,痰湿盛,那么他在治疗某些疾病,或者说在康复的过程中,就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面临更大的难度。
为啥这么说?我给你讲一个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男的,当时年纪是58岁。这个人啊,身材肥胖,而且特别喜欢喝浓茶。早晨起来,他得先喝一壶热水。这个水要是不喝,他根本吃不下饭。
结果有一次,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感冒了。身上发热,畏风怕冷,全身上下都不舒服,酸痛。
当时,他去看中医。刻诊,见舌体白腻,脉象浮缓。随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就是桂枝汤加减。
桂枝汤,我们早就说过好多次了,是辛温解表剂。着凉感冒发烧的时候,经常用这个配伍。具体的,我就不多介绍了。
按照道理啊,这个方子用下去,患者出点汗,很快就该好了。
可是呢,这人连服两剂之后,虽然说也出汗了,身体也似乎觉得爽利了,但是依然发热、畏寒。而且,伴随腹胀、食欲不振。总之,问题没解决利索。
这是怎么回事啊?医家当时也纳闷。于是,继续投桂枝汤,再喝几付药试试。
好了。这一回喝下去,患者反倒事儿大了。胸闷胀闷得厉害。汗出来以后,还是发热畏寒。
这时候,医家觉得有些不对了。他仔细观察患者的舌头,发现舌苔白腻。细问得知,患者食欲不振。医家于是连忙了解患者的饮水情况。得知,自从感冒以后,就不爱喝水了,饮水量明显减少。
这时候,医家知道了,患者的感冒之所以不爱好,问题就在于他有湿邪蕴于体内。这个湿邪不去掉,感冒甭想好!
于是,医家连忙换了方子。但见——
茯苓,白术,桂枝,生姜,猪苓,泽泻,甘草,大枣。水煎服。
结果,你猜怎么样?患者才用了一剂药,汗出来了,发热畏寒现象大大缓解,胃脘不胀闷,而且舌头上的腻苔有所消退。再用3剂,诸证悉平。
这个医案故事,是中医名家邢锡波老先生的一张医案。邢锡波老师1906年出生,1977年离世,在京津一带是享有盛誉的老前辈。
这里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给你讲讲吧。它说起来也很简单。
这个人,舌苔白腻,平时爱喝浓茶,喜欢喝水,素体肥胖,在治疗过程中屡屡出现胸脘痞闷、食欲不振之感。这些都说明什么?是不是说明他有痰湿啊?他的湿气太大了,化作痰饮,盘踞在心下胃脘之处,于是影响到进食,感到胃胀。
在这个状态下,为了治他的感冒,医家多次用桂枝汤,就是不好使。为啥?因为体内的痰湿之邪,影响了药物对体表外邪的治疗之效。
具体来说,你感冒了,外感风寒,脉浮缓,这就是风寒表虚,我就要为你散去风寒。这就是用桂枝汤的道理。但是你体表的邪气,因为你体内的湿气而难以去除。为啥?痰湿这东西,黏黏糊糊的,它是可以恋邪的。这就好比一层胶水里头,有一些脏东西。你要想把这层脏东西去掉,那得多费劲啊?所以说,要想顺顺当当地驱散肌表外邪,就得先把痰湿化散掉。
怎么化散?你看后来邢锡波老师用的方药,就十分典型——
这里头啊,茯苓、白术、猪苓、泽泻是专门健脾利水的。桂枝、生姜是解表驱邪的。大枣和甘草用于调和诸药,固护脾胃。
通过这个办法,一来能把痰湿之邪化散掉,二来还不耽误对表邪的驱散。所以,这就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了。
注意啊,邢锡波先生用的“桂枝、生姜、大枣、甘草、白术、茯苓”的配伍,学术界有人称之为“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看这个名字,特别像《伤寒论》里的经方。但是,你仔细在《伤寒论》里找,会发现找不到。原来,这个方子,是《医宗金鉴》里提出来的。《医宗金鉴》认为,《伤寒论》里有一个“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汤”,这个说法,一定是笔误,正确的当是“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其组成,就是桂枝汤去掉芍药,加上白术、茯苓,起到内化水饮,外散表邪的作用。
当然,对这个事儿,学术上是有争议的。但是无论怎么讲,这样的用方思路,经过实践证明,是合理的。中医临床利用“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获效的例子,比比皆是。
总而言之吧,这患者的的问题,就在于湿气太大、痰饮内积。他早晨不喝一壶水就无法吃饭,再加上肥胖,你想,这得积存了多少水湿之气?痰湿之气削弱了体内正气,患者就会感冒。而一旦感冒,气机失常,体内水湿代谢就愈发不好,于是患者胃脘胀闷、食欲不振,也不像从前那么爱喝水了。而且,水湿之邪还让表邪留恋不去,让感冒缠绵难愈。在这个时候,唯有把体内的水湿之邪化散掉,才可以解决表邪。不然的话,永远都事倍功半,无济于事。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才有了用武之地。这就是来龙去脉,你看懂了吗?
可见,湿气这东西,真的不能太大啊。否则的话,很多病都不爱好、治不了啊。湿气大,病难消,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不仅仅是着凉感冒。其他致病因素和湿邪混杂在一起,也会很麻烦。比如说淤血和痰浊混在一起,就成了痰瘀互结。风邪和湿邪混在一起,就成了风湿。寒邪和湿邪混在一起,就成了寒湿。热邪和湿邪混在一起,就成了痰热。所有这些,都会让病情变得复杂缠手,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所以才有同行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病人体重大。这胖子一旦得病,比正常人难治啊。
因此,我建议你,平时要节制饮食、多运动,务必控制体重。这不但可以防病,还可以有助于治病。
好了,这个事儿,就说这么多吧。如果你也是平时感冒不爱好的人,不妨也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体重太大了,湿气太重了。文中所用配伍,给了我们调治的思路,可以适当借鉴。当然,前提是,务必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进行。这样可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跟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