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杰》刘金,你精心编造的谎言是经不起推敲的,终将被狄公戳破

非常喜欢看《神探狄仁杰》这部剧,每次看狄公分析案情,总是非常过瘾,今天就聊一聊在幽州案中,狄公是如何一点一点识破刘金的。

01

假方谦死后,狄公在密道里救出了真正的幽州刺史方谦。一个被奸人谋害,困在密道中好几年,受尽苦楚的弱者形象呈现在狄公面前。

根据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来看,一般人都是不会怀疑这样一个受尽磨难的受害者的,会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可是狄公不是一般人,他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会进行推敲和验证。

当方谦赶走前来侍候他的狄春和一个仆人时,李元芳对此看法是,方谦这个四品大员非常节俭,事事亲力亲为,很难得。可是狄公却觉得这事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他是从朝中一般官员的做事风格来判断的。虽然此事有些不正常,但是并不能说明什么,他就把这件小事藏在心中。

有些事情,当你不注意时什么也看不到,可是一旦你上了心,许多些微的小细节就能引起你的注意,从而成为破案的切入点,或者深入调查某件事情的入口。

狄公就是这样一个事事留心,事事上心的人。

晚上,他和李元芳去看方谦,又一次发现方谦大骂仆人。一般情况下,主人骂仆人是常有的事,上级骂下级也是时常发生的事,可是狄公却从方谦的骂中看到了不同寻常的理由。

他什么也没说,把仆人暗中叫到自己房中,仔细询问才发现方谦身上的一些疑点,仆人进屋侍候,不是睡觉时间的他却从床上帐子里钻出来,并且把仆人大骂一顿,这一骂有一点掩盖什么,恼怒的成分在里面。

狄公是那种有了疑点就抓住不放,一定要一探究竟的那种人,于是一把火把方谦烧出自己的卧房,仆人趁机进去查看,才发现床上有治伤的白药,这就更让人起疑。

一个在密道中被困好几年的人,怎么会一出来就用上了治伤的白药呢?这太奇怪了,难道他以前不是在密道中吗?这是第一个疑点。

02

狄公为了弄清楚假方谦是如何把官银从密道中运出去的,询问了方谦在密室里是否听到了大队人马的走动的声音,可是从没有在密室里呆过的方谦根本不知道狄公为什么这么问,而是凭想象,以为在密室里听不到外面的声音。

可是他不知道,狄公是事事都要验证的人,不会单凭某个人的一句话,一件事情就相信的,于是狄公带了虎敬晖到密道里验证。

当狄公在密室里听到虎敬晖一个人重重的脚步声时,他笑了。

他推翻了方谦的谎言,并且验证了自己的推论,那就是方谦根本没有在密室里呆过,而是假方谦死后,才被人运进密室的,有了这一层推论和验证,狄公心中的猜想隐隐有了答案。

方谦是真的,因为狄公把他救出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他就任幽州刺史时的官印,上面有他的指纹,再一次印证了他就是那个真方谦。

可是方谦是真的,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问题。

他以前没有在密道,那么以前他在哪?他为什么要用白药,身上的伤从哪里来?带着这个疑问,狄公再一次把方谦自述的被奸人谋害的话过滤一遍,发现他的说辞漏洞百出。

03

方谦说,他曾被越王邀请参加了襄阳大会,后来越王谋反被杀,他曾担心了一阵子,但是发现并没有牵连到他,故而放心。谁知多年后,刘金前来找他,威胁要他谋反共同举事,他不从,结果回去衙门即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坐在那里,然后自己就被人绑起来,后来又移到密道里。

这是方谦精心编造的一段谎言,他以为这段话是天衣无缝的,却没想到在狄公耳中听来却是漏洞百出。

首先,越王召在襄阳大会时,方谦只不过是一个县令,这样的人物在越王面前根本不够看,绝对不会邀请他。

其次,一个人没有参加襄阳大会的资格,却知道襄阳大会的种种细节,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越王府的人,或者就是越王的幕僚。

最后,再联想到京城土窑中刘金被劫,翌阳郡主被害,刘谦的真实身份呼之欲出。

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狄公让狄春回京调方谦的档案。

04

狄春骑着快马,六百里加急,快速奔向长安,不辱使命,从京城拿回了方谦的档案。

狄公对着方谦的档案,一番仔细认真的审查,终于验证了自己的推论,方谦就是京城中在土窑中被劫的刘金。

刘金面对狄公的分析,一点一点从他的谎言中剖析出问题,一点一点的推论,终于使得刘金心服口服,他精心编造的谎言原来在狄公面前一点都经不起推敲和分析。

至此,幽州案又一个关键人物落网,狄公离真相也越来越近。

谎言就是谎言,它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再圆的谎言,也是有裂口的,想到弥补这一口子,就要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来圆,殊不知道,谎言越多出错的机会就越来,被暴露的机会也就越多。

所以,再真实的谎言,它也是谎言,也经不起缜密的推理和验证。

狄公识破刘金的真面目也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到表层下的真实用意,更要事事留心,事事上心,不要轻易相信谁的话,要有自己的判断,这样才能抓住主动权,而不是被人耍的团团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