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首五律,好像在记流水账,为何能得到后人推崇?
《金针诗格》云:“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涵蓄,方入诗格。”
也就是说,诗歌要有内在的含义,才能体现含蓄性。
可是杜甫有一首仕宦诗,乍一看像在记流水账,可是仍然得到了明代文学家钟惺的推崇。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晚出左掖》昼刻传呼浅,春旗簇仗齐。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
左掖,在宣政殿东边的门下省,杜甫任左拾遗期间,在此办公。
我们先从字面来读,看看这首诗是不是在“记流水账”。
首联,昼刻传呼浅,春旗簇仗齐。
昼,白天;刻,古代计时的单位;传呼,指古代传呼报时的声音;春旗,青旗;簇仗,集聚仪仗队伍。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白天传呼报时的声音微小,准备上朝的青旗仪仗队伍已经排列整齐。这是描写百官上早朝之前的情景,好像没什么特别。
颔联,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退朝后在花丛底下分散;回到院中,沉醉在绿柳旁边。
唐朝官员上班也是早出晚归,先排队到宣政殿上早朝,退朝后再回到各自办公处所,到了傍晚打卡下班。
从表面理解,颔联描写的是官员退朝归院的情景,“归院”就是指回到各自办公处所,杜甫的办公地点在门下省。
此外,“花柳”还描写出了大明宫内的美好景色,好像只是在赞美大明宫,没有表达出很特别的感情。
颈联,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楼上的积雪融化后,会湿润整个长安城;皇宫上空的白云距离宫殿很低。
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归院后见到的景物。
还是从表面来理解,楼上的积雪融化,会湿润整个长安城,侧面描写出大明宫的楼多;天上的云距离宫殿很低,侧面描写出大明宫的楼高。
这两句也好像只是在赞美大明宫,但是尾联非常奇怪。
尾联,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
谏草,谏书的草稿;鸡栖,指傍晚时分。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避开旁人,烧毁谏书的草稿;傍晚时分才骑马回家。
这两句如果不仔细推敲,就会简单认为,只是在写下班回家的情景。
整首诗的脉络是这样的:早上排队上朝,然后退朝归院,再写院中所见,结尾打卡下班。
您看,这根本没什么意义,整首诗就像初学写日记的小学生写的“流水账”。
即使中间两联的写景,也没有表达出特别的感情。
这还是我们心中忧国忧民的杜甫么?难道杜甫做官后,也只考虑安逸享乐了么?
当然不是,这首诗仍然体现了诗人的忠君爱民之心。
我们来思考四个问题。
(1)首联,“传呼浅”与上早朝有什么关系?
在唐朝,皇帝卯时上朝,官员要提前在殿外等候。为了不迟到,官员自然要时刻注意报时声。
而杜甫却说,此时的报时声很微小,而官员仍然能够准时在殿外等候,这说明什么?
说明官员上早朝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心里本来就想着上早朝。
这是反衬的手法,用“传呼浅”反衬官员们期盼上朝的热情。
那么官员为何期盼上朝呢?
(2)颔联,退朝就退朝,干嘛要写从“花底散”,在“柳边迷”?
花和柳都是美好的景物,这是烘托的手法,用“花柳”的美好烘托官员退朝后的喜悦之情。
您看,官员们期盼上朝,退朝后还能感到喜悦,前两联都指向同一个理由:朝堂上发生了能让官员们感到喜悦的事。
那么,朝堂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3)颈联,诗人在院内办公,为何不谈公事,却欣赏“楼雪”和“宫云”呢?
颈联只是在写景么?
从行文脉络看,显然不是,因为无法解释官员为何而喜悦。
那么颈联到底有何深意呢?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这两句中的“楼”和“宫”都是指大明宫,也就是说:大明宫的雪融化后,可以湿润整个京城;天上的云(也就是指天空)距离大明宫很近。
而“天”又象征皇帝,“大明宫”不仅是皇帝居住地,也是朝堂所在地,可以借代“朝堂”。
因此,“宫云去殿低”的意思是:皇帝距离朝堂很近,也就是指皇帝亲临朝政。
“楼雪融城湿”的意思是:朝堂上的政见可以影响到整个长安城。
换句话说:官员之所以期盼上朝并且感到喜悦,是因为朝堂上与百姓相关的政见,得到了皇帝的批准。
(4)尾联,下班回家前,诗人为何要避开旁人焚烧谏书的草稿呢?
读懂了颈联,尾联就迎刃而解了:诗人也提出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建议,并且是通过密章的形式呈给皇帝,他不愿自己居功,因此焚烧草稿,让百姓来歌颂皇帝。
由此可见,明代文学家钟惺说“杜甫有大臣之体”,这个评价是极为恰当的!
这首诗表面上只是记录了诗人为官的一天,其实分别通过反衬、烘托和比喻的手法,借景写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忠君爱民之心。
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不过只是杜甫的美好愿望,唐肃宗刚回长安时,确实有过励精图治的想法,然而没过多久,贾至被贬为汝州刺史,杜甫又一次感受到了职位危机。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杜甫每日到曲江边饮酒,写下了有名的《曲江二首》、《曲江对酒》等诗,明天继续为您解读。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