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观点: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流程 (下)
各位科研同仁,昨天由于操作失误,把同一个内容重复推送,给大家工作带来不便,甚为抱歉。今天继续推送新内容,您的持续关注就是我
前进的最大动力。
我相信,只要您持续性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您将会成为科研达人,您将会收获满满,信心满满。同时也希望大家推荐微信公众号到学校群里,或者转发朋友圈,让更多的老师走进科研的乐园。 胡远明
(续)
四、课题研究的完整流程
从一项课题的研究周期上来说,市级及以下课题(包括区级和校级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为一年,省级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是二年,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为五年。
以2018年市级课题的流程为例:
为加强课题的过程性管理,近年来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实行“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平台”,所有申报的市级课题都要在“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平台”上记录其研究过程,“平台”将根据课题研究相关栏目内容自动积分,积分将作为课题结项评审研究过程性评价依据。其完整流程包括了三个阶段:即课题申报阶段、中期评估阶段和课题结项阶段。
(一)课题申报阶段:
1.课题申报:2018年1月25日,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下发《关于组织申报2018年度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的通知》,标志着2018年度课题申报工作正式开始。各个单位或个人登陆郑州市教科所“业务综合管理平台”后,点击“课题立项申报平台”,输入本单位代码和登陆密码,按照要求输入课题的摘要信息(题目、作者)并且将电子文档“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立项申报表”(附件1)以附件形式提交。申报时间:2018年3月19日—3月24日(3月19日前及3月24日后申报平台录入信息无效)。
2. 课题开题:2018年9月15日之前,在“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平台”上提交课题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按平台要求时间提交,节点后提交不计分。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综述、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等。
(二)中期评估阶段:
2018年12月30日之前,在“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平台”上提交课题的中期报告(按平台要求时间提交,节点后提交不计分)。中期报告是主要内容包括课题前期开展研究情况综述、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根据专家建议或意见的修改措施等。
(三)课题结项阶段:
2019年4月20日之前,完成课题结项工作,提交课题结项报告和辅助材料(目前结项通知还没有正式下发,具体提交时间和要求以结项通知为准)。
1. 结项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过程、主要做法与经验、研究成效、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参考文献等。课题结项报告为word文档格式,大小不能超过5M字节,篇幅需大于3000字符数(记空格),小于20000字符数(记空格),未提交或不符合该要求的课题将无法参加评审。
2. 辅助材料: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课例(教育案例)、小论文、研究过程中的图片或表格、调查问卷、课题组研讨的原始资料、读书笔记、参考文献资料等。将过程性资料拍照或扫描后插入到一个word文档中上传,文档小于50M。
省级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是二年,三个年头,第一年课题立项申报,第二年课题结项,第三年课题研究成果的评审。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是五年,第一年课题立项申报,最后一年课题结项,但一般每一年都要进行年度课题的立项和结项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
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始,到问题的解决过程,最后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我认为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途径或者方式。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还有其它的一些课题研究方式。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就是越简单越实用效果越好,因为我们中小学教师搞课题研究的目的不在于理论的构建和经验的创新,而更主要是实践性,即真正有效地解决一些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一名教师的个人成长史,本质上来说就是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斗争史,是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问题“相生相伴”。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看不到问题或者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不可能的,而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得以解决,那么这些问题就会不断“叠加”成为“烫手山芋”,以至于阻碍了个人的专业成长。
随着教育新理念和新信息的更新换代,我们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必将会面临着许多新的或者未知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需要我们去正视和解决的。课题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抓手,同时也是个人专业成长的一个捷径。
六、课题研究的相关建议
(一)建议以一个学期为一项课题的研究周期
就中小学教师而言,绝大部分课题都是来自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问题,都属于是小课题。那么,从研究时间上来说,一项小课题研究的周期一般两三个月或者一个学期就完全足够了。因此,建议中小学教师实际的课题研究实施周期为一个学期为宜。
另一个方面,相关部门的课题研究周期是一年,但一般都是按照年度进行的。而中小学教师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往往都是按照学年安排的。学年和年度之间是有交叉的,也就是说,相关部门的管理周期和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安排有错位。这样,就会因为课题组成员工作岗位的变化或者工作性质的调整或者自身其它因素变故,导致课题无法开展的现状。如某教师课题申报时的研究对象是六年级学生阅读方面的研究课题,但随着上半年工作的结束,下半年可能改教一年级学生或者其它年级,显然研究对象变化了,课题继续开展就有一定的难度了。比如某教师本来是教语文学科,但第二学期由于数学学科人员紧张,那么学校可能会安排该教师教数学学科,这样如果之前的申报课题属于语文学科的话,那么第二学期由于学科的变化而不能正常进行课题研究工作了。还有部分教师生孩子或者工作调动等等不可控因素,都可能导致课题研究工作的“戛然而止”。
因此,建议中小学教师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周期为一个学期,开学初结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课题选题,学期中(大约2个月左右)进行中期研讨活动,学期末进行课题的结项工作,撰写结项报告。这样,一个学期基本上就保证了课题研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当然,一个学期的研究周期,仅仅是从课题研究工作本身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考虑,如果要参与相关部门的课题评审工作,可以适当进行变通,也要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完善相关信息,在“XX教育科学研究平台”完成既定研究任务。这种形式上的研究任务,显然要简单的多了,只要多关注一下即可。
(二)建议选题后即开展研究工作
我们以市级课题为例:从课题申报通知的下发(2018年1月25日)到课题申报(2018年3月19日—3月24日)再到立项结果的公布(一般需要一个月时间,即4月中旬),往往有很长一段时间(差不多3个月)。在这个阶段,相当多的教师一直在等立项结果的公布,课题研究工作并没有真正实施,即使能够通过立项也失去了课题研究的最佳时机。如果没有通过立项,可能也就放弃该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了,前期的课题申报努力也就付之东流。
事实上,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开学初选题之后就可以实施研究工作了,至于能否通过立项先不用考虑。由于刚刚选题,对课题的问题和原因、研究目标和内容以及现状综述等内容都比较熟悉,因此也就容易即时进入课题研究的状态。再者,一个学期才刚刚开始,具有较长的课题实践阶段,多一些探索和试错的机会,也相对比较容易出成果。此外,课题组刚刚组建,课题组成员的信心都比较充足,课题内容也比较了解,而且比较稳定,因此课题研究工作的推动也就比较顺利。退一步讲,即使课题没有通过立项,自己实实在在的做一项课题研究工作,解决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三)建议开展校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由于各级各类课题都有指标的限制,因此从学校到区(市、县)再到市级课题的申报,老师们能够立项成功的比例并不是太高。为了保证各学校课题申报工作的有序性,不至于出现混乱状态,因此相关部门在立项通知中就对每个学校的具体申报指标数量进行分配,并在申报系统上进行了指标设置。那么,如何让这有限的为数不多的申报指标发挥巨大的引领作用呢?
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相当多的教师之所以“积极”申报课题,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即评职称的需要。当然,教师的这种行为也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也不能上纲上线地进行批判。那么,如何既能够兼顾满足教师的功利性需要,同时也能够让教师真正做一些课题研究工作呢?我们认为,开展校级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解决办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加强课题申报的层次性。把学校的课题分为几个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校级课题、区(县市)级课题、市级课题和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就不说了)。每一年申报上一级课题,都是从上一年的下一级课题中产生,如果上一年没有下一级课题,那么就不能申报上一级课题。比如,该教师要申报区(县市)级课题,必须上一年有校级课题;该校教师要申报市级课题,那么他上一年就必须有区(县市)课题,否则就无法申报市级课题。同理,如果要申报省级课题,那么他上一年就必须有市级课题。如此一来,教师要想申报上一级课题,首先就必须有校级课题,因此校级课题是所有级别课题申报的基础。
2.做好课题的推荐工作。由于各级各类课题申报的指标限制,每年向上一级申报课题还是僧多粥少,因此,在向上一级申报课题时要进行课题的筛选或者推荐工作,即把上一年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最好的课题筛选出来并向上一级推荐申报,最好进行成果展示、答辩等环节。这样做的价值在于,教师不仅要有下一级的课题,而且还要保证上一年该课题认真进行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好的研究效果。当然,由于课题的研究质量较高,向上一级推荐的课题通过率也会大幅度的提高。
3. 功利性和实用性二者兼得。校级课题是最低级别的课题,课题做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该课题能否向上一级部门的申报推荐。这样的话,教师的研究工作也就不敢马虎,需要实实在在地做一些课题研究工作,就必须让研究回归到课题的本源,即基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研究。只有在做好校级课题的基础上,教师才有机会得到上一级的结项或成果证书,才能满足评职称的需要。也就是说,获奖证书已经成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副产品”,是课题研究工作扎扎实实有效开展的结果,而不再是“投机”或“功利”,而是课题研究工作的真正“投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