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故乡元家庄【赵芳云】

独处不是孤独,是喧嚣背后的一种享受。

在空调屋里呆了一天,吃罢晚饭掂了一把躺椅,拿了一把扇子上了我家阁楼上的小院子。

坐在躺椅上,向远处望去,万家灯火的高楼大厦挡住了视线,往高处看,天空中没有星星。耳边的嘈杂声掩盖了亲切而悦耳的熟悉的蟋蟀的叫声,能分辨的就是各个楼层空调外壳发出的轰轰隆隆的声音。

立秋的夜晚凉爽了好多,躺在躺椅上,惬意中夹杂着诸多的回忆。

三年前,同样的夜晚,坐在躺椅上往远处望去,浩瀚的天空繁星点点,无边无际的宇宙显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渺小的连一粒沙尘都不及。

在河南林州东姚镇农村的夜晚是宁静的,“拆拆洗洗、拆拆洗洗"是蟋蟀清脆的叫声,偶尔能听到墙外结伴去村外乘凉的村民的说笑声。到了夜里的十点半左右,村里的宁静连自己的脚步声都不想去打扰它。

我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现在到了儿子工作的新乡,总觉得这座城市是他乡,我是寄居者。

闭上双眼,独处成了回忆的美好时光。

土墙、土炕、土坯房,鹅卵石铺的小路把土院隔介成了不规则的几何图形,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林州桂林镇元家庄。

有月亮的晚上,我家大门口聚集着邻家大婶们在乘凉,我和小伙伴穿梭在她们中间在捉迷藏。邻村只要有电影放,放下碗筷和同伴跑的比兔子都快。没有玩具,路边捡几个光滑的石子抓篮儿,光滑的石片玩踢方。

我们同学之间还流传着一句幽默的笑话:“晚上打耳翘,咣的一声,耳翘找不到了,第二天去合涧赶会的路上发现了”。

民以食为天,让人回味的永远都是妈妈的味道。玉菽米,大麦糁,晒干的扁豆籽煮熟,再下点面条,淋上一勺自家酿的纯粮醋,再描述你该流口水了。小米儿干饭和蒜泥调制的老缸酸菜、红薯叶是绝配。

忘不了的是我十二岁当的姑姑,巧合是嫂子、侄子我们三个都属龙,想不到我十二岁就升级长了一辈。

嫂子在地里干活,我抱着六个多月的侄儿去地里喂奶,回来的路上他挣扎着要下地玩,谁知一噘屁股拉了我一鞋臭臭,弄得我路都没法走,只好随手抓了一把土擦了擦,紧接着几疤掌打在他屁股上。他哭了没有我忘了,回忆起来我是笑了,还笑得特别开心。

长大一点,队里分韭菜,侄儿总是把我们分的往他住的里“偷”",“偷”的没有路上洒的多,嘴里还嘟嘟囔囔说着“闲”话:“我奶奶家分的菜为啥比咱家多”。

我上初中时,脚脖子生了三年的疮,一直不好,他给我起了个外号叫“烂腿小妞儿”。那时他刚学会说话,吐字不清,冬天早晨醒得早,他拍着窗户用稚嫩的声音喊:“烂腿懒小妞儿,还不起来去上学”。

转眼我当奶奶了,我的孙子也在开始学说话了。土墙、土炕、土坯房改变了它原来的模样,改变不了的,那永远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元家庄,不是故乡, 永远是我的家乡!

【作者简介】:赵芳云,林州市东姚镇人,出生于桂林镇元家庄村。曾动过一次大手术,术后积极生活,康复良好。

敬请点击赏作者其他文章:

1、新人驾到:父爱止于12岁【赵芳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