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 | 让教育回归现实,在实践中学习
让教育回归现实,在实践中学习
——“STEAM教学精品培训班”学习体会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400050) 刘婷婷 段启辉
1
-初识STEAM教育——科学知识与技术结合的产物-
随着数码时代的推进,隐形矫正器的出现为像我这样的正畸患者带来福音。然而在市场上,有性价比较高的国产矫正器“时代天使”,也有价格较贵但明显缩短正畸时间的进口矫正器“隐适美”。迫于对正畸时间和舒适感的需求,我最终选择了进口矫正器“隐适美”。深入了解发现,两种矫正器的正畸原理相同而技术不同,“隐适美”更具隐形高效、稳定舒适和美观的特点。
这个问题归根结底与“技术素养”的培育有关。正畸的原理是科学知识,若只有科学知识,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只有当科学知识转变为好的技术,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陶行知先生也说过“那些不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都是伪知识”。因此,暗示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培育学生的技术素养。而STEAM教育正是将科学知识与技术有机结合的最好产物。
2
-探秘STEAM教育——让教育回归现实,在实践中学习-
2018年12月14日~12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学生物教学编辑部主办的“STEAM教学精品培训班”,开启了“STEAM教育”的学习之旅。
STEAM教育源于美国的STEM科学教育,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人文(Arts)和数学(Mathematics)教育深度融合的跨学科综合课程,李高峰老师形象地将其比喻为科学教育中的杂粮“全麦面”。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渐愈烈的今天,我们逐渐意识到学生通过老师讲授获得的很多都是间接知识,学生无法将其应用于新的情景,指导现实生活,最终成为了惰性知识,它仅仅可以用来应付考试而不能用于指导生活实践,这就是高分低能的道理。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实践、去创造,获得的直接知识与创造性思维,才是能改变生活的活性知识。而具备了活性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才是新时代所需要的STEAM素养的创造性人才。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8年版)》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的四大课程理念。其中“教学过程重实践”的提出表明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而重实践的环节必然会涉及超越学科本身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因此,将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实践活动中,就显得非常必要,特别是将“科学、工程、技术、数学和艺术人文”STEAM整合到实践活动中。
此次培训,李高峰老师全程渗透STEAM教育理念,为我们展示了一些别开生面的生物课情景。如“眼睛的结构与功能”相关教学中,可用瞳孔笔感受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的收缩;自制检测图感受生理盲点;小组合作体验一只眼睛的距离感;辨别照片颜色体验视细胞的不同活跃程度等。抽象的科学知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开展,显得生动形象、简单易懂,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习得的知识必将是印象深刻的。此外,李老师还现场实践了“仿制公道杯”、“制作水果电池”、“编织法、折纸法制作DNA双螺旋模型”等活动,让老师们切实地感受到了STEAM教育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即是通过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STEAM情景中去实践,让课堂更具趣味性和操作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创造,在实践中思考与提升,换言之即是“做中学”。用李老师的话说,STEAM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不仅仅只是听科学,看科学,更要做科学。
3
-实践STEAM教育——培育具有STEAM素养的社会公民-
STEAM教育是新课标倡导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良好方式之一,注重体现跨学科性、趣味性、体验性、情景性和协作性等特征。作为一线初中生物教师,我一直困惑于生物学科价值的提升问题,因为生物不参加升学考试,学生不重视,学习兴趣不高。此次STEAM教育的培训,给予了我全新的启发与思考。学科要得受到学生重视和喜欢,不仅仅只有考试的途径,完全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发一些初中生物实践活动课程,融入STEAM教育理念,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培育具有STEAM素养的社会公民,整体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
仔细想想,当下的社会大背景就是一个STEAM环境,需要的是兼备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数学素养和艺术人文素养的人才。STEAM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只有真实的问题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有真实的问题情景才有实践的意义。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因此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也能渗透STEAM教育,培养出具有STEAM素养的社会公民。
当然,STEAM素养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渗透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中,需要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因此,教师不仅要懂得开展STEM教育的实践活动,更要把STEM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STEAM教育真正地成为一种教学常态。
4
-畅聊STEAM教育——改变生活改造自然-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或看到这样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李高峰老师则认为“科学不是生产力,技术才是生产力”。其中“科学”主要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知识体系,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而“技术”更多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怎么改变人们的生活?”这样的技术性问题,目的在于改造自然。因此,将科学知识融入技术,用技术应用科学知识的STEAM教育便是改变生活和改造自然的不二选择。
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施一公院士曾说过“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无论从世界顶级期刊比例、诺贝儿奖获奖比例、还是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比例均可作为有力旁证:“21世纪是生物知识大爆炸的世纪”。但生命科学的世纪并不等于生命科学赚钱的世纪,更不等于生命科学就业好的世纪。暗示我们,爆炸性的生命科学知识若不转变为好的生物技术,将无法体会生命科学改变生活和改造自然的便利。因此,生命科学更需要开发大量类似的STEAM课程,指导人们运用生物技术改变生活。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生物技术诞生,改造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