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情研究为“撬点”,真正“让学生站在学校的中央”

❑ 程核红
上海市彭浦初级中学校长

在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引起广泛热议,使我们越来越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的对象是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成为每一位教育管理者思考的命题。我们要让学情研究成为教育实践的常态,加大研究学生的力度,把学情研究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抓手。

01

让学情研究成为一种深入的观念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戴维·帕金斯在《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书中指出:“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这是实践方式的转变,我们只有“目中有人”,才能真正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把学情研究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这是推进学情研究的基础。

02

让学情研究成为一项系列的制度

01
教学视导制度

上海市彭浦初级中学建立了随堂听课记录制度,由外聘专家、学校党政、分管领导、教研组长以及学科骨干等教师组建教学视导团,每周对教师的随堂课进行听评。我们把随堂课分为推门课和视导约课两种形式。前者不提前打招呼;后者每周提前和相关教师约好,并把约课信息(下周听课的时间及班级等)在校园网上公布,欢迎更多的教师走进课堂听课,互相借鉴,交流提高。在听课过程中,视导团使用并不断完善各教研组精心研发的“课堂教学观察量表”以及教学处设计的“听课反馈表”和“视导汇总表”等。这些观察工具更侧重学情的分析及关注。听课后,视导团按照学科分工,与上课教师及时沟通反馈,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把更为精彩的课堂呈现给学生。

02
导学案和校本练习制度

导学案是以学法指导为重点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通过引导并指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知识点梳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运用导学案教学,旨在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加强,学习效率和效益得到提升。校本练习是从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练习,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行分类指导,旨在发现个性化问题,实现个性化学习。我校已形成各学科的导学案及校本练习资源库,要求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认知情况,进行分层设计、使用与完善。

03
教研建设制度

教研是发掘经验的有效媒介,教研是产生学术的最初舞台,教研是传递教改导向的适切场所,教研是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我校的教研建设,更多引导教师沉浸到学情研究的典型经验中、学情研究的课题研讨中、学情分析的最新研究中、学情动态的及时反馈中。基于学情研究视角的教研活动,使学校的课程建设与课堂研究呈现新的面貌。

04
教学设计制度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校坚持要求教师把“学生活动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学生的学习关注度、参与度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参数,从而把学情研究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我校多年来把“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创设适应性、教学问题的设计难易、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学习方法的多样化”等问题作为评价一堂课的重要内容,评价方式的变化带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03

让学情研究成为一组实践的活动

我校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开展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每次的研究课活动我们都确立不同的主题,让教师在依据主题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学情研究。此外,我校每学期还会安排2~3次课例研究活动,每次活动过后都举行校级层面的活动总结研讨,旨在引导教师对学情研究进行反思,对反思后的实践进行深层次、进阶式的再思考。

我校每学期还开展两次学科节活动,每次学科节为期一个月左右。我校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级的科技竞赛,如“头脑OM”“全能脑力王”等,为学科节活动增资添彩。例如,我们围绕“科学筑梦,创新成长”的主题,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电动飞碟飞行打靶”“探究垃圾分类高效实施”“纸结构承重竞赛”“化学风暴瓶”等一系列趣味活动。又如,第四届数学学科节围绕“奇趣数学,智慧同行”开展了“学科节会标设计比赛”“24点大赛”“趣说数学演讲比赛”等。通过学科节,我们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不仅鼓励学生各显所长,更引导其关注团队间的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进步,既普及了科学知识,树立了科学精神,还培育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科素养。

让学情研究得以在实践中落实、深化,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时空的广阔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经历的丰富性和学习评价的激励性,使学生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