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时,这样做,可以激发人体大能

中医书友会第2191期

I导读:当给病人做针灸治疗时,你是否注意过患者的体位,当将他的身体调整到和太阳成某个方向角度时,竟然可以借助天地的力量,将疗效发挥到最大。来看吴奇先生的经验。

天人相应太极共振与另一种独特针灸新法及验案

作者/吴奇

我们分析了天地太极能场与人体的共振,但是如果只有天地太极的大场,人体的气化不流动,那么天地之场对于人体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人体的气场是动态的,是运动的,有一定的方向和速度,而且在特定状态下,天地大太极与人体小太极会产生很强的共振效应。

比如,当①人体小太极任督脉环平面与太阳地球太极能场平面平行,方向一致的时候;②小场和大场的气化运行方向一致的时候;③在保持两个动态的同步平行平面重合的时候,即会产生很强的场,加强共振效应,像原子能加速器一样,使人体能场加强,并逐渐重新调整到最佳状态。    

如果能把这种太极能场理论运用于指导针灸临床,即选用一些特定的穴位,如五腧穴、俞募穴,运用灵龟八法等,则可能会使针灸的效果眀显提高。问题是有些人的任督脉、小周天是不通的,如何使其通畅,再与天地大太极共振,这是个较大的问题。下面笔者说明如何将其具体运用于针灸临床。

在设计诊床时,在床的四个支柱下角各装了一个可以稳定旋转360度的轮子,这样,诊床可以在原地作360度中任何角度的旋转。患者平卧在床上,一般是仰卧,调整枕头的高度,以舒适为度。在早上12点之前,半夜12点子时之后,头顶朝向太阳,双脚心远离太阳;在中午12点之后,半夜12点之前,调整方向,使双脚心朝向太阳,头顶远离太阳。

因为从两仪四相可以看得很清楚,从中午12点以后,到半夜12点之前,太阳方向是下降的,属阴。此时若以任督脉环属阴的任脉对准下降的太阳,则任脉向下运行的气化方向与太阳运行的方向相同,太阳的向下的气化运动或天地气化运动可加强推动任脉气化的下降,使之相谐共振;而半夜12点以后,到中午12点之前,太阳的「运行」方向是向上的,属阳。此时若以任督脉环的属阳的督脉对准向上运行的太阳,则含有巨大能场、能量的太阳气化运动或天地气化运动,可加强推动督脉阳气「向上」的运行,与之相谐共振,使任督小周天的运转加快加强。

这也是为什么用此种方法指导学生在不同时间,选择不同方向的气功静坐和站桩,会有非常好的效果。在临床中用这种方法,利用天、地、人、太极能场进行针灸治疗效果也会相当好。不过在临床实践中也会发现有些患者任督脉环很难推动起来,特别是对些重病、疑难病、久病患者,由于气滞血瘀,顽痰寒湿裹挟瘀血阻塞经络,即使将患者按上述方法安置在诊床上,行针后置于太阳—地球能场的引导下,任督脉环仍然不能推动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使用下列方法:   

1.令患者舒适仰卧,调整好诊床方位与患者头脚位置,以灵龟八法选择患者此时的子午流注开穴,或辨证论治找到相应的针灸穴位,施以针刺。  

2.医者调整本身的位置,或者背对(上午)或者面对(下午和前半夜)太阳,意念气化由自身下丹田向下过会阴,再沿督脉向上通过三关,过百会,然后下行经上、中丹田,再入下丹田,旋转几周,将医者本身的小周天与天地太极相谐共振。此时医者本身会感到下丹田发热,大椎亦温热,且两手臂外侧微微发麻。  

3.以医者本身已转动起来的任督脉环去带动影响躺在诊床上的患者,一般3~5分钟内,患者本人的任督脉环也会转动起来。检验患者任督脉环是否转动的方法是:看患者是否感到手臂外侧及手指尖(阳经)轻微发麻,有一种静电的感觉,脚心(涌泉穴)有少许能量流缓缓流出来,有时发凉,有时是「湿湿」的,有时是一阵发冷、一阵发热的感觉。

医者可用一只手掌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相并,垂直指向患者的任脉,放松手指,手掌沿任脉走向向上、向下划动。如果任督脉环气化已开始运转,任脉的「气流」当自上向下运行,任脉为阴,阴主降,有时医者手指自上向下划动时,手指尖上无任何感觉;而医者手指自下向上划动时,则会感到一股相反的、向下的「阻力」,这就是「气」在任脉自上向下流动的指证。 

4.再次轻轻调整病床位置,使患者任督环恰好对准太阳方向,即任脉弧线督脉弧线与太阳中心点在同一平面上,则运动中的天地太极能场(每4分钟太阳在天空中移动1度)会继续自动推动,再调整、「充电充能」于患者的小太极能场(其具体特征和切入点是人体的任督脉环)。笔者对很多疑难病患者都是通过配合这种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来看几个例子。 

例一、崔某,女,34岁。1989年9月初诊,在两年前发现有乳腺癌,进行手术,术后半年发现向胸骨转移,3个月来胸骨剧痛,呼吸困难乏力,经介绍来找笔者诊治,在午时12点之后,针灸申脉、三阴交,患者仰卧在诊床上使双脚心对准太阳,由于诊床不时转动,而使患者的任督脉环平面与太阳光直射面同步(任脉、督脉与太阳处于同一平面),患者自觉有一股极冷的气流(她形容像冰水样)从脚心涌泉流出去。经过太极能场针灸治疗两次后,患者的胸痛逐渐减轻,乃至停止,之后两三个月都未再痛。   

例二、Mary,德国人,女,50余岁。自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她只有10岁左右,因过于饥饿,长期营养不良,后逃离德国,在亲戚家一下子吃了许多面包、乳制品、肉类,当天即双下肢水肿,一病就是40多年,看过很多医生,一直没有什么效果。从1989年开始找笔者诊治,最初笔者用针灸、中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后来选用太极能场针灸疗法,三次后腿肿开始消退,六次后腿肿完全消失,且疗效巩固。笔者在史坦佛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为医学院学生讲中医针灸时,还特别请她讲述自己的治疗经过,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惊奇。    

例三、Pamela,女,38岁。乳腺癌患者。患者在乳癌手术后进行化疗,血象下降,全身乏力,胸痛,失眠,处在一个极度衰竭的状态,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后经人介绍来找笔者作太极能场治疗,经三次治疗后,体力明显改善,胸痛大减,睡眠亦逐渐好转,血象亦有所上升。患者自述,在治疗中,有一股冷气从涌泉流出,30-40分钟后逐渐减少。    

例四、王某,女,35岁。太原铁路一中教师,患脑瘤,经常头痛发作,每天3-5次,每次约1小时,头痛剧烈,难以忍受。1987年9月初诊,当时笔者用了天地太极能场治疗方法。首先以自身小太极与天地大太极能场共振;再将自身太极场去同步感应患者的任督脉环;然后将患者的任督脉环对准天地大太极能场。10分钟后,患者头痛大减,两次治疗后头痛消失。    

例五、张某,女,40余岁。萎缩性胃炎患者,1987年9月初诊。患者主诉无食欲,经常腹胀,乏力,大便干结,身体处于一种衰竭状态已近半年。当时使用太极能场疗法,与上述例三基本相似,治疗两次后,排出很多恶臭粪便,食欲大增,三次后脘腹胀痛大减。

例六、An,女,50余岁。乳癌患者,手术后不愿意化疗,但感觉乏力,胸闷,血象很低。自1996年初开始用太极能场针灸疗法,辅以中药,每周一次,三四次以后体力明显上升,舌由暗红变为淡红,身体感觉有非常明显的改善。同时患者在接受能场治疗时,闭上双眼,在其天目部位竟然可以看到彩色的光环、光束在振荡,并变化颜色。由于患者擅长绘画,便把当时所见到的图像,用彩图画了下来(见图5-10)。      

(1)刚开始治疗时,从「天目」看到灰蓝色的能量如潮般地涌动;

(2)治疗2~3分钟后,能量场化为深蓝色,中间出现一条明亮的光带;

(3)5分钟后,光带变成非常耀眼的能量团;

(4)10分钟后,可以看到太极能场的波频在不断变化,最后变为高能量的、极其壮观美丽的紫红色辉光,呈太极状旋转。

在「实相五」我们讲过,不相同但相似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谐共振,这与中国古代哲学中讲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类相召」之理出于一辙。所谓气功「超距诊断」、「超距治疗」的作用,已被古今许多临床事实所证实,但直到1978年,这一事实于第一次被现代实验所证实。

这项实验实属意外的收获,当时为了研究气功师阙阿水发放「外气」时,气在体内运行时所引起的温度变化规律,林雅谷等采用瑞典的AGA热谱图仪测试。实验证明,气功家阙阿水在运气时,一股热流自受测人手臂而下直抵掌心。根据实验常规,除了实验对象之外,还应有一位不懂气功者作「对照」。

意外的是,当阙阿水内气运行时,AGA热谱图仪显示,一股热流居然也会出现在这位做「对照」的不会气功的小青年身上的相同部位。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相同的生理部位「气」感召的客观存在,为气功外气的「超距」治疗和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实际上,笔者就是根据太极能场理论,巧妙地利用了「人与人之间相同的生理部位『气』的感召」,天与人之间的太极环的同气相求、同类感召,使「天与人」、「人与人」的气化共振感召形成一个环环相接的气化感召的连环链条,最后达到天地能场通过医者,再为患者调整、输入并补充能量的目的(见附图5-11)      

  图5-11如何启动天地太极场与医生、患者的太极场共振示意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