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大暑 气候湿热
2019年7月23日(农历己亥六月廿一)10点50分,太阳到达黄经120°,我们居住的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从运气学角度,大暑标志着己亥年上半年结束,下半年开启。「厥阴风木」司天转为「少阳相火」在泉,火星对地球产生影响。
大暑也是己亥年三之气和四之气的分界。四之气大暑至秋分两个月,是一年六气之中「成」的阶段,决定着北半球生物在上半年的努力能否结成果实。
《黄帝内經·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讲:「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胕肿。」意思大致是说,四之气的气候炎热而潮湿,湿热相互搏斗又相互勾结,争扰于左上部,人们易患黄疸之证,导致全身浮肿。
脾畏湿。湿气干扰了脾胃虚弱之人的「脾主肉气」和「脾行水」,便会出现浮肿。「浮」为皮肉因气虚而失形;「肿」乃浊水滞留于皮肉中。
木克土,土虚则木乘,木气应肝在左,天热上行,故湿与热搏斗于「左上」。
综上所述,大暑至立秋16天,时令养生建议注意下列事项:
无厌于日
《黄帝内經》告诫人们:夏三月「无厌于日」。大暑之后的夏天只剩下了16天,却决定了入秋前身心细胞能量的盛衰。立秋之后的一个半月,虽然也属于「成」 ,但是已经进入了由阳转阴的「变现」阶段。故立秋之前应该避开空调,喝热有机茶去浊。
谨慎生冷
生冷食物伤脾。在湿热脾弱的气候下,谨慎吃凉食物和生水果尤为重要。将生水果切块儿,至少煮到60度,既不破坏水果的营养和味道,又可以减轻对脾胃的伤害。
即使是中青年,在暑湿的气候中也不宜过量饮食生冷。
健脾祛湿
通过饮食健脾和胃兼温补命门,可以增强抵御湿邪侵袭的能力。命门火生脾胃土。在湿气盛行的气候中,如果命门火虚弱,单纯健脾无益。
脾虚腹胀,若仍进食无度,可能使超负荷的消化系统发生崩溃。「脾不统血」之时,可能出现「血衄」,二便带血,甚者小便血水如注。
因此,脾虚腹胀时应延缓进食,饥饿时吃少量易消化的食物,有益于消化系统的恢复。
气候过湿之际,可多根据各地的习惯适量食用祛湿食材。
巧借天力
大暑之后的16天,对于一年的养阳特别珍贵。每日宜亥初卧床入眠,卯初前起床。早睡引天力补充身心阳气,早起舒发阳气得以生长。
及时就医
气候湿热,人易疲倦,保持足够的休息十分重要。湿热会影响心肌的正常功能。一旦出现心脏不适,应及时就医或保持静卧等候救护车。
大暑16天后进入立秋,己亥年的夏季就和我们告别了。怀着珍惜的心态度过每一寸夏日的光阴,积累足抵御秋冬寒凉邪气的资粮。
附:十二时辰与24小时对照表
(上述时辰以北京时间北京地区为准,京外地区计算时差)
———— / END / ————
文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