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风水败局——堂倾水去,魂归天国
“
寿有50,称王14载,生前死后判若云泥。也许,这就是洪秀全的宿命。
龙力不足,有案无朝,洪秀全祖坟先盛后衰,反吉为凶。
不可否认的风水事实摆在洪㳂三墓面前:门户一重,门禁之外是另外的世界,一个不属于洪氏所有的世界。洪㳂三墓的重大缺陷,正是在于视线所隐、轻易察觉不出的明堂地势和水的流向上。
广州正处粤中低山与珠江三角洲之间的过渡地带,地貌层次结构明显,地势由北向南分北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台地区、南部平原区三级地形逐级下降。
位居广州北部的花都,山前高丘陵海拔300——500米,南部平原海拔低至5米左右。河流多由北部高丘陵发源,向南流经平原,汇入流溪河和芦苞水。水系除北部梯面有一条溪流之外,其余均向南流,分别注入流溪河和白坭河,纳入珠江。
洪秀全祖坟宏观地形图
白坭河又名巴江(古称巴由水),上游源于国泰河、大官坑,下游与新街河水汇合。新街河旧称横潭水,是白坭河主要支流,发源于梯面羊石顶,流经花山、横潭、新街、大陵、岐山,在五和注入白坭河下游,主要支流有天马河、铁山河(含旧称的正迳水、牛牯屯水)、铜鼓坑(含旧称的苏峒水、田美坑)。
新街河由东北而西南,至洪㳂三墓前,随即南流直去,再斜向西南。数十里外,流溪河自东北而西南、珠江由西往东横过南部,直去之状稍改,但远水不救近火。洪㳂三墓外堂,地势自北而南倾斜递降,百水南流,遂成不变的事实。
近吉远凶,尚有可为;近凶远吉,百无一用。洪㳂三墓铁定可用,但墓前左右两水奔流而至,西山瀑布余波未息,水激流急,鳌鱼山略作拦截,随即倾泻而出,有去无回。内堂已显不祥之象,吉凶转换更是快速突然,一出前砂,脱离花北山丘,顿时满目离象,明堂不属己有,大势去矣!
今鳌鱼山
明堂倾跌,水去无情,土地坛的这一幕,在石坑梅魁第早已出现过,两地风水缺陷,如出一辙。占据风水术一定比重的水法,其弊进一步强化定格,积重难返,覆水无收。
顺水局,前倾如倒,水到堂而复去,石坑祖居梅魁第有此,令洪氏一族付出了数百年贫穷,离乡别井不脱盗寇的代价;土地坛洪㳂三墓有此,终令天王洪秀全天国幻梦一场,致灭族之祸。
气数未尽的清王朝,为了应对轰轰烈烈的洪秀全起义,不惜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和约,丧失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为代价,火速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回过头来集中力量镇压太平天国。
1864年6月1日,在湘军的重重围困下,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湘军主将曾国荃率军攻破天京,洪秀全遗体被掘出,戮尸枭首,焚骨扬灰。
清光绪年间绘制的湘军炸塌龙脖子城墙图
寿有50,称王14载,生前死后判若云泥。也许,这就是洪秀全的宿命。
随着太平天国时代的结束,玉几临轩的洪秀全最终魂归天国。曾国荃的兄长曾国藩当了两江总督后,将“天京”改回“江宁府”。
(本文选自桐源居士著作《千年堪舆——二龙争珠》第四章“刀劈芙蓉”一节。)
作者丨桐源居士
图片丨桐源文化、网络公开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