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
【原文】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诠释】此胁下是指腹部两侧而言,非季胁之部也。寒客肠腑,偏侧腹痛,脉现紧弦,此拘挛之脉,寒引之痛也。证属气机闭阻,寒实内结,故当温药下之。此发热,非太阳表证,亦非阳明腑实热结,证脉俱不作应。作为寒实内结,一般不会有发热的症状出现,既便出现发热,热势甚微,乃营卫失和之象。故主方大黄附子汤,攻下里实,去其寒结。
【治法】温经散寒,攻下里实。
【方药组成】大黄3两,附子3枚(炮),细辛2两。
【服法与禁忌】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力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经方方论】方中大黄,直攻泻下,峻下结实,其性寒凉,与附子、细辛,大热之品相配,去其性存其用,变寒下为温通,又且止痛,共成攻下寒积,缓解挛痛之方。
方后注:1剂煎二升,分三次温服,若强壮者,取其二升半,分三次温服,此乃随人之强弱而增减药量,服后大约人行四五里路的时间,再温服一次。
【经方新用】
(1)大黄附子汤配土茯苓30克,生牡蛎30克,益母草30克,泽泻15克,煎汤保留灌肠,治疗尿毒症,有降氨排氮的作用。
(2)大黄附子汤加党参30克,枳实15克,厚朴15克,炒菔子30克,槟榔12克,治疗脾寒夹积,腹胀便干,胃肠动力欠佳,效良。
本方现代常用于急性胆囊炎、下肢静脉曲张疼痛、胆结石、肠梗阻、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绞痛、痛经、胰腺炎、糖尿病肾病、坐骨神经痛、腹股沟疝等属寒积里实证者。但对实热内结,正盛邪实,则非所宜。此外,服用本方后,若大便通利,则可转危为安;若药后大便不通,反见呕吐,肢冷,脉细,为病势恶化之象,应予注意。
验案)
(1)一男子,年五十余,腹痛数年。余诊之,心下痞硬,腹中雷鸣,乃作半夏泻心汤饮之,未奏效。一日,忽然大恶寒战栗,绞痛倍于常时,于是更作大黄附子汤饮之,痛顿止。续服数日,病不再发(《古方便览》)。
(2)某男,48岁。素体阳虚,夏秋因饮食不节,积滞内停,下痢色白,腹痛肛坠,窘迫异常,腹胀满拒按,畏寒,舌苔白浊腻,脉弦紧。辨证为寒湿滞下。遵《内经》“通因通用”法,以
温下为治。用大黄附子汤加味:大黄(酒炒)9克,熟附子9克,干姜6克,细辛1.5克,川朴6克,枳实9克。2剂,下利较畅,腹痛肛坠减轻,初见泻下白冻颇多,继则大便渐正常。遂以原方加减,连服3剂,遂告痊愈(《经方应用》)。
(3)胡希恕治刘某,男,36岁。左小腿部疼痛,腰亦强急不适,或痛,经中西药治疗一年多不效,口中和,不思饮,苔白润,脉弦迟。证属寒饮阻滞,经筋失养,治以温通化滞,兼养筋和血,与大黄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处方:大黄、附子、赤芍、白芍、细辛、炙甘草。二诊、上药服六剂,腰强急减,遇劳则小腿仍痛,上方加苍术,再服六剂,腰强急基本痊愈,小腿部疼痛亦减,继服一月诸症不复发(《经方传真》)。
(4)近代宁波名医范文虎以本方加味治疗乳蛾,见舌苔白,舌质微红者,药为生大黄三钱、细辛三分、淡附子一钱、玄明粉三钱、姜半夏三钱、生甘草一钱(《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上海科技出版社,1962,136)。
【研究】大黄附子汤有较好的抗缺氧作用,可明显延长多种原因所致缺氧动物的存活时间。它可能是通过降低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功能,减少动物整体耗氧量,增加心肌组织细胞的缺氧能力,提高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力,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等多方面的作用来实现的。本方能显著促进寒积便秘型小鼠的排便,增加其排便量。它对肠管的兴奋作用,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肠管的结果,在大量时则未见兴奋作用明显增强,也未见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