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武术教练李宁与他的梦之队。
他以传承武学为己任
他的动作被百度百科收录为示范动作
他把教学质量看得比自己生命都重要
他把提升孩子品格,体魄,修养,意志,坚韧当成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事去做。
玩腾后后踢是李宁的拿手好戏
横刀仗剑英雄气,闪转腾挪武林风。曾几何时,我们也梦想过“仗剑走天涯”的豪迈。
被誉为金牌教练的李宁,30年的武术生涯,没有练就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身手,但为国家培养了成百上千的武术人才。竞赛成绩、人才输送、重点大学特招……连续20年,他是武术界一枝独秀般的存在。
教授师生武术动作
既为师,也为父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李宁将苏轼的这句话作为座右铭。
16日上午,我们一行来到浙江台州江南武馆。见到了这位在武术岗位上深耕细作以有20年的武术教头。45岁的李宁,寸头加上运动装,身材不高但两眼炯炯有神,英气流露,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不少。
1998年,李宁退役后走向了武术教练的岗位。后被台州江南武馆引进,至此后江南武馆的武术成绩在全省独树一帜。
曾经的艰苦,至今仍深深烙印在其得意门生刘丽娜的脑海,“为了出成绩,一年至少360天是在训练房中度过,吃住都和我们在一起。”
如今是上海大学的高材生的刘丽娜清楚地记得,当时条件很差,师傅便腾出自己的寝室,安上几张高低床,解决住读生的住宿问题。
“训练之余,他还兼任后勤服务人员、厨师和家庭作业辅导员,打扫训练场地清洁卫生、为我们烧水煮饭,还要监督我们完成家庭作业。”在刘丽娜心中,李宁既为师,也为父。
有一次,李宁为孩子们熬骨头汤,刚煮好准备端上桌,他手一滑,热汤全倒在了自己胸前。同学们慌成一团,连忙送他去医院。三天后,上身缠着绷带的他又回到了训练馆。“师傅出现的那一刻,我们齐刷刷地都哭了。”
2014年7月,江南武馆人事调整,李宁任总教练,主持武馆全面训练工作。随即,走马上任的他,开始着手改造武馆的软硬件环境。
首先,他决定引进自由搏击,咏春拳,拳击等项目和优秀的教练员,根据市场需求加大武术训练基地创建工作,利用自身优势和高等院校积极联系,先后成为多家大学的“体育(武术))特长生训练基地”等。
为了学绝招,找差距,抠细节,他曾先后多次自费购买摄像机,带着它全国各地取经求宝,录下优秀选手的宝贵影像资料,回来反复琢磨。
虽早已走上领导岗位,但李宁坚持一线执教,并担任武术散打队主教练一职。对前来学习武术的孩子们,他有着特别而又深厚的感情,割舍不下。
李宁指导加拿大学生Ethan
学校特设“冠军之路”
“尚武之人,重在德行,在品质上,要文武双全。”这是李宁教育所有学生的一句话。既要刻苦练习武功,也要学好文化课,对自己的学生,李宁有着特别要求。
从江南武馆走出的优秀学生刘丽娜,曾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夺得女子散打冠军。后来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中勇夺金牌,成为江南武馆参加世界比赛夺金第一人。
继刘丽娜之后,又有多人站在了武术冠军的领奖台,经过师生的配合,江南武馆逐步走向了全国武术领域的前台。并且慕名前来学武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外籍人士。
历届参加市级以上武术比赛,冠军则多达200余人。渐渐地,从籍籍无名,江南武馆变得声名雀起。也就是从那时起,每年,学校向全国各专业队,大学输送人才占第一位。在各项竞赛成绩方面,连续多年获团体总分第一。李宁也多次获得劳动模范称号。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项目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连续10余年被评为“武术训练工作先进集体”,在竞赛成绩、人才输送、重点大学特招中独领风骚。
学生王浩说“李老师是我在武术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很感谢李老师对我的教导。”当记者问及李宁在其心中的地位时,王浩满怀感激地表示。
李宁与作家莫言
盼优秀生直通北大清华
岁月是把不饶人的刀,刀刀催人老。
因教学成绩斐然,上百种个人荣誉纷至沓来。
从1998年开始,李宁相继被评为全国优秀教练、高级教练、武术杰出贡献奖、十佳教练、武术先进个人、劳动模范、武术推广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今年10月,李宁应国际武联邀请。担任世锦赛技术委员会委员,由于工作认真,技术扎实,被评为优秀工作者。
最近几年,从李宁手下考入知名院校、重点大学的优秀学员不乏其人,杨军利还被上海海事大学保送上了研究生。
但是,为师者需志存高远。在李宁看来,作为武术特长生进入清华北大的文化成绩门槛比普通学生低约三分之一,意味着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武术散打、集体项目、集体基本功……荣誉陈列室中,各种刻着“第一名”的奖杯熠熠生辉。望着墙上的与弟子们的合影,李宁泪光闪烁。
套路、散打两个班两百多名学生,每天就是李宁的全部,不断的发掘优秀人才,钻研新的技术,带领学员认真训练,对于技术一丝不苟,这就是他的事业。
武术商业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大量的习武之人拜倒在名利面前,为了出名,为了利益,营销无底线的事件每天充斥着我们的底线,真正能做到宁静致远,淡泊名利者少之又少。而李宁及他主持的江南武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犹如一方净土,一股清流,他们十五年如一日,始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远离名利,远离浮躁,身居陋室,青灯黄卷,一心只专注于武术的传承。到现在为止他还身先士卒,活跃在教学一线。言传身教,逐一雕刻永远是培育人才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