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岭的记忆(3)

那些存在或者消失的店铺

十多年前,丈岭火车站边上有一个“董家羊肉汤”。店很小,店里装修简陋。但他家的羊汤是最地道的。

店老板姓董,那时候他很年轻。一脸络腮胡子,特别朴实的笑容。每次外出回来,我都去他家喝羊肉汤。我那时候人瘦,不需要减肥。我喜欢汤碗里加半勺羊油。汤滚烫,硬面火烧掰进去,那味道是太香了!

我离开丈岭时,董家羊汤还在老地方。后来搬去丈岭南面,生意依然红火。后来又搬了几个地方,如今火车站边上那个董家羊汤是董叔儿子还是闺女开的我不太清楚。路过多次,再没去吃。改天回老家,一定去尝尝。只是,现在不能再加羊油了。老了,不容易吸收,怕胖。

丈岭原来有家包子店。离开丈岭后,好像再也没吃到那么好吃的包子了。

开店的人家也姓董,都是本乡人我叫他们叔,婶。最早时候,包子店在董叔家里。门口朝外开,每天人来人往。他家的包子面发的好,馅也大。约了人去吃个包子,再炒两个小菜就是一顿“大餐”。

后来镇上规划,他们在一个报废的公共汽车的车厢里营业。包子还是好吃,就是店面局促。记得我20岁那年,骑自行车摔了跟头,爬起来大哭。同行的人为了安抚,带我去吃包子。进了门还在抽泣,婶子拉着安慰,还免费送一碗汤。

时光太久,三十年的岁月让记忆模糊了。董家包子店是先在公共汽车的车厢还是家里,真有点说不准顺序了。

后来的那些年,我离开丈岭,包子店也没有了。

赵家理发店还开着。感谢这家店的存在,留下一个大丈岭的招牌店。

丈岭镇不大不小,人们基本都互相认识。所以,谁家开的店基本都用姓氏命名。赵家理发店,就是姓赵的人家开的店。

赵家理发店最初是老赵带着几个闺女开的。老赵人幽默,几个闺女漂亮白皙。日子久了都互相熟悉,聊个家常,说个笑话。理发店也是大家交流的地方。他家理发店生意兴隆,每次去都得排队。

赵家四闺女,是我的隔班同学。头发卷曲,像个外国女孩。排行老四,人们叫她“赵四小姐”。其余的几个闺女里面我跟老二熟悉。

老赵是突然病逝的,当时很年轻,人们惋惜了很久。理发店一直撑下来,儿子小赵顶起生意。一直到现在,儿子媳妇开着“赵家理发店”,生意红火,老顾客新顾客,常来常往。

丈岭供销社曾经是丈岭最牛的“商场”。是我们当地最大的购物中心。能在供销社上班也是很体面的工作。八十年代,谁家有关系就能送孩子去供销社上班。先从临时工开始,慢慢转合同工,再转正式工。我爸是供销社的正式工,我想去干个临时工都不行。他一辈子就怕麻烦别人,跟领导开口比成为“万元户”还难。

供销社站柜台的,总有漂亮姑娘。印象最深的一位,浓眉大眼,皮肤白。穿戴是当时最时髦的。她也是丈岭第一个抹口红的姑娘。我隔几天去逛供销社也是为了去看她。只是她很少笑,是个高傲的公主。

供销社还有个单位是油库。油库里也卖化肥。我爸那会管油库。有一阵尿素奇缺,我的一位任课老师,一节课让我回答四次问题。下课时叫我去前面,跟我说让我爸帮忙买两袋尿素。我帮了忙,并请求老师以后买化肥可以找我,回答问题就不用一节课四次了。

供销社还有个“大众饭店”。那时是丈岭最高级的饭店。有句玩笑话就是:“你要带我去大众饭店?”老百姓平时极少去饭店吃饭。赶集时会去饭店买个刚出炉的肉火烧,或者现炸的油条,刚蒸出来的包子,当然也少不了酥脆的硬面火烧。

三十几年前小姨在饭店打工。主要做硬面火烧。小姨力气大,能和硬面。我放学经过总会进去看她上班。小姨干活麻利,鼻尖上总有细细汗珠。临走她会给我一个刚出炉的火烧,烫手没地方放,我都放棉袄里面,烫红了肚皮。离家五里地,一个硬面火烧早早就吃完了。

我爸在供销社上班时,有段时间我在他单位食堂吃饭。供销社食堂的馒头很好吃,那时候总觉得吃不饱。一个馒头从食堂拿到老爸的宿舍就吃完了。老爸宿舍的叔叔总剩下半个馒头,我吃不饱的时候,就捡那块风干的馒头。那时候的馒头有一股特别的味道,应该是老面引子加天然的麦香。食堂有位阿姨姓阚,总把剩下的菜给我吃。阿姨耳朵不好,跟她说话得大声喊,她总是笑眯眯地把耳朵凑过来听。

后来,供销社也没有了。那么大的一个商场被隔成很多家。大部分都是原来的职工独立经营。每次经过,还会想念曾经的岁月,仿佛还能听见里面的人声鼎沸。从公到私,一个时代结束了。

丈岭镇有一条南北大街,街道两边全是商铺。街道中间的大坡以北属于丈岭站,以南是东龙湾。东龙湾那段有个小门面卖零散的酱油醋。店老板也是很厉害的驼背,有顾客去都是低头往上看。当时他的酱油最好吃,做好的是“青岛酱油”。我经常去买,熟悉以后他总给我从里面装,说是自己家留的。

大坡上去有个“批发部”,是当时丈岭最大的“超市”。老板叫“来来”,应该是小名。可老少几辈都叫来来。“东西从哪里买的?” ,“来来那里。”老板和老板娘都很和气,每次去买东西都跟他媳妇聊个家常。很多年以后他们搬离那里,在丈岭另外买了店面,还是一样红火。不过后来还是不干了。应该代表所有丈岭的顾客感谢他们那些年的辛苦。好久不见了,送去遥远的祝福。

丈岭高中对面有个“林磊洗化”,那是我的化妆品店。 我的店当时应该是最好的洗化店。我的店开了十多年,没有卖过一次假货。以店为媒结交了很多朋友。那些年早晨五点去潍坊进货,十二点半的汽车回丈岭。很辛苦,也有自食其力的自豪。林磊洗化是丈岭第一个用铝合金柜台的店、也是第一个店外搞大型活动的店、还是第一个在店外放电影的店。我有很多不离不弃的顾客,五天一次赶集,我的店生意总是很好。后来因为命运的安排,我离开丈岭。多少次梦回,总会梦见我的小店,我的顾客。从未说过感谢你们,心里一直默默祝福。十几年过去了,祝福咱们都好。

那些年的丈岭集上还有三个做衣服的摊位。一个是我的偶像丽敏,一个是曹氏兄弟,还有一家是“小白”开的。

丽敏有着乌黑的头发,两条大辫子,属于心灵手巧的姑娘。会做衣服的人很少,她和母亲总有做不完的活。我喜欢她的时候她还不认识我,她认识我的时候我们便成了朋友。如今她日子很好,儿女双全。她儿子出生还是我从产房抱出来的。后来她开了饭店,我吃了很多她的烙饼和拌黄瓜。

“小白”现在应该是姥姥或者奶奶了。那时候全丈岭的人都叫小白。我结婚的衣服是她做的。有一阵电视剧《渴望》播出后,满大街流行“慧芳服”,她还给我做了一套。玫红色无领上衣,一步裙。

离开丈岭太久了,记忆也越来越远。可这片土地上的人怎么也无法忘记。那些光荣和耻辱都早已释怀,只是无法抹去曾经的感动和温暖。大丈岭的变化很大,永远不变的是来自远方的祝福。

(图片选自网络)

(0)

相关推荐

  • 我和理发店老板的对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随遇而安罢了

    文丨周景,图丨pexels.com 前段时间理发,因为去的时间早,9点半,小区很多理发店都没开门,就找了一个刚开业的新店,在巷子里面一点.店里没人,就老板一个人,寂寞得玩手机. 老板是30岁左右的年轻 ...

  • 我把自己轻轻放下

    我把自己轻轻放下 作者∣竹鸿初 编辑∣荒烟茶生(ID:miaoxu0316) 作者:竹鸿初,原名宋羽,文字爱好者,喜欢听歌看书骑自行车,文字散见于各文学网站-- 高高的烛台,红色火焰熄灭.听着脚步声的 ...

  • 外爷

    外爷 ■佚名 当我有记忆时,他已经接近老年了,只是风风火火的性格让人觉得年轻.很小时,觉得他是位厉害的厨子,四里八乡的跑,在自己村子里忙事的时候,我们这些个孙辈们就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看着他在大案板前 ...

  • 驴肉火烧∽等你来吃

    小城角落 一起相拥.相伴 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重新的发现 让每一天都是旅行 某天我们会在这个角落邂逅 2018 4月 24日 宜:上班 驴肉火烧 找一个地方,去吃驴肉怎么样? 第一次,还是死党从西安给 ...

  • 大丈岭的记忆之:想做他的孩子

    点击上方"蓝字时光如棉"关注我们吧! "你家有几口人?" "晴天两口,阴天一口." 这是好久好久我才明白的一问一答. 回答问题的是一个男人, ...

  • 大丈岭的记忆之七十年代的暑假

    喜欢就点"时光如棉"关注我吧! 麦假过后就开始盼望暑假了. 树上的叶子绿得发黑,麦茬玉米长到膝盖,树上的知了叫起来的时候,我们的暑假终于盼到了. 其实,那时候暑假也叫伏假.入伏了, ...

  • 大丈岭的记忆之蒸年糕

    进了腊月门,娘都会赶集买当年的黍米,我知道今年的年糕又有的吃了. 北方的年糕主要用的是黍米,也就是大黄米.淘黍米,俗称"淋米",就是洗米的意思.淋米用温水,淘出沙土,把干净的黍米放 ...

  • 大丈岭的记忆之蒸饽饽

    每年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饽饽了. 在我看来,蒸饽饽是春节前最有仪式感的事了. 前几天刚扫了屋,家里收拾干净了,娘头一天泡好"引子",今天早晨蒸饽饽这巨大的工程就开始了. ...

  • 大丈岭的记忆(续)

    大丈岭美食之豆豉酱 今天早晨,我又跟老娘确认,到底是叫"豆豉酱"还是"豆水酱"? 从小到大,我都跟着娘叫豆水酱.那不管应该叫什么,还是叫豆水酱吧.娘在,还是她说 ...

  • 大丈岭的记忆(后记)

    这几天我被大丈岭的热情包围了.这热情从大丈岭出发,扩散到千里之外,万里之外. 一直被后台的留言感动着,写5的那天眼泪一直流,眼睛一天都是湿的.大丈岭人的善良.淳朴让我感动.平凡如我,只不过搬运了一段文 ...

  • 大丈岭的记忆(7)

    那些大丈岭的大人物之张本万 离开这些年,大丈岭有一些人总出现在脑海里.他们有的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还在丈岭生活着.可无论在哪里,他们的形象总栩栩如生地存活在我的脑海里.像一棵棵老树,扎根在大丈岭的 ...

  • 大丈岭的记忆(6)

    那些远去的繁华之集市和山会 大丈岭的集是阴历的逢"一".逢"六". 也就是每隔五天一个集. 大丈岭的集市主要在南北街.最兴旺的时候,北头到火车站的东西街,南头到 ...

  • 大丈岭的记忆(5)

    那些难忘的青涩时光 大丈岭曾经是我们当地的教育中心. 小学毕业后我们去丈岭上初中.那时是在老初中校园. 那时的同学记住的不多,可能年龄小的缘故.任课老师记得几位.最难忘的是体育课上刘老师那句:以林蕾为 ...

  • 大丈岭的记忆 (4)

    那些忘不掉的味道 大丈岭街上有几个做吃的摊子,有的风雨中存在了几十年,有的早已不见踪迹.可味蕾是诚实的孩子,吃过的美食再多,还是给记忆中那些味道留有一席之地. 三十年前,每到赶集,丈岭南北街的十字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