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积滞(儿科)】
积滞
儿童由于乳食不节,致乳食停聚中焦,积滞不化,气机郁结不舒而出现的不思乳食,腹胀痞满,食而不化,嗳腐吞酸,或见呕吐,大便酸臭滞涩难解者,称为积滞。本病与现代医学所论消化不良相似。本病常发生在夏秋天气炎热、食物易于腐败的时节。各年龄段儿童都可能罹患此病,但婴幼儿脾胃嫩弱,更易罹患。
诊断依据
1、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痞胀,大便溏泄或便秘为特征。
2、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状。
3、有内伤乳食的历史。
4、大便化验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及脂肪球。
鉴别要点
1、厌食
厌食的特点是见食不贪、食少甚或拒食。多由饮食不节所致。厌食患儿多无积滞所造成的气机郁滞现象,如腹胀腹痛。一般来讲,厌食者除厌食外,其精神、情志、面容及体重等均无明显的改变。
2、疳证
疳证是一严重的脾胃系统疾病,有长期脾胃受损的历史。儿童因为长期气液的消耗而出现形体消瘦,肌肉松弛,面色不华,毛发枯黄及厌食、烦躁、腹膨满、嗜异物等特殊症状。这些与积滞的病史不长,仅见腹胀、便滞、纳呆、腹痛等情况有所不同。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厌食:积滞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厌食,但有虚实不同:实证厌食,腹胀或痛,便臭而滞,呕吐脘痞,苔腻。虚证可有食少神倦,肢软乏力,面黄肌瘦,唇淡舌白,苔腻脉弱。
(2)呕吐:积滞郁结于中,中焦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则呕吐。如食入即吐,吐物酸臭,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腻,此为实热内阻;如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呕物酸腥,口中不渴,面白神倦,舌淡苔白稍腻者,多为中虚失运。
(3)脘腹痞胀:腹痞欲按,得温可减,遇凉则剧,面白肢冷者,其证多为虚证。腹胀而膨,拒按时痛,得热胀剧,苔黄脉弦者则为实证。
(4)大便不调:实证积滞,大便多滞涩不化而秽臭,或干或秘,或溏而涩滞难解,腹痛欲便,便后痛缓。虚证积滞则便清稀而酸腥,甚至完谷不化。
2、治疗原则
积滞总以消导为主要原则。但中虚失运者,治当佐健脾助运,消食散结。若积滞内壅,气机不利,则当先以消积攻滞,待衰其大半,再予以健脾和胃,病则可愈。
3、分证论治
(1)乳食内积
【证候】面黄少华,烦躁多啼,夜卧不安,厌食,腹痞胀,大便溏泄酸臭或便秘,小便黄少或如米泔,可伴低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健脾。
【方药】消乳丸加减。建曲15g,砂仁(后下)10g,炙甘草3g,枳壳、木香各10g,黄连2g,吴茱萸1g,莪术6g,隔山消12g,藿香(后下)6g。
(2)脾虚夹积
【证候】面色萎黄,形体较瘦,困倦无力,烦躁眠差,厌食腹满,便溏稀不化,唇舌
淡白,苔白腻,脉细滑,指纹淡滞。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消导。
【方药】健脾丸。生晒参12g,白术、茯苓各10g,炙甘草3g,木香8g,黄连2g,神曲15g,陈皮、砂仁(后下)各10g,炒谷芽、麦芽各15g,焦山楂18g,淮山药12g,肉豆蔻6g,佛手10g,丁香10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