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学习课文《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在窗。我从室内走向阳,一打开门,一阵清凉向我袭

走上阳台,一滴雨便从篷上落到了我的头上,顿时一股冰凉凉的感觉钻进了我的头皮,分散开去。我一抬头便看到了细细的雨从天上落下来,就像细细的蚕丝。看向远处的雨,就像一块透明的幕布挂在天空。

细细的雨落在篷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汇聚起来,掉下来的雨水是一颗一颗的;雨水有时滑落下来就变成一条白线,就像一个小小的瀑布。篷上的雨落到篷下的植物上,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钻石,别提多漂亮啦!植物上的水再滴在木地板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整个木地板上湿漉漉的,都能照出人影啦!

看看那棵高大的樟树,这时的她已经变成了要去参加晚会的妇女,穿着墨绿、深绿、淡绿相间的礼服。树叶上的水珠便是装扮她的首饰。

这时虽然没有小鸟的歌声,但有雨这位伟大的歌唱家。雨落在篷上,滴答滴答;雨落在树上,悉悉索索;雨落在玻璃上,答,答,答……许多美妙的声音合在一起,就是一曲美妙的歌曲。一只蝴蝶躲在一片叶子下,它也在听吧,它动动翅膀,似乎忍不住要跳一支舞呢。

啊,秋天的雨,你不仅是点缀世界的饰品,你还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1. 陆生作:作文训练《秋天的傍晚》《秋天的银杏树》
  2. 陆生作:《将相和》分析要点,《秋天的雨》仿写
  3. 3《秋天的雨》4《走月亮》5《将相和》6《鸟的天堂》
  4. 陆生作:分析课文《秋天的雨》,写景作文很简单
  5. 陆生作:像《秋天的雨》这样的课文,一定要把它掌握好
  6. 陆生作:另外一课,《秋天的雨》
学习课文《秋天的雨》,有两个重要的问题:
其一,文章是写秋天的雨吗,是写雨吗?可以答“是”,也可以答“不是”。
答“是”,拟人手法,把“秋天的雨”改成“秋姑娘”,文章照样成立,是一个人物在行动。
答“不是”,替换一下,把“秋天的雨”改成“秋天的风”,文章照样成立。
不论“是”或“不是”,作者所写的都是秋天。秋天才是重点,秋风、秋雨、秋姑娘,只是一条线,一线穿珠。当然,如果看作人物,当然就塑造了人物的形象。
容易联想到另一篇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秋风秋雨,一如春风风雨,也是“润物”的。
其二,文章写水果,写到了橘子、柿子、梨、菠萝、苹果等。那么,作者所写的这些景物,是在某一个城市吗?
显然不是。作者是宽泛写的,而非特写某一处的。我在杭州,没有吃到过海南岛产的苹果,也没吃到过小兴安岭的菠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一点,我觉得需要给学生讲清楚。
那么,由此,我们也得了写法,写秋天,可以宽泛地写,将视野放到更大的区域去,如祖国大地;也可以特写某一处,比如一个公园,一片田野,一座城市,上面那篇《秋天的雨》即阳台所见。
至于课文《秋天的雨》的写作方法,一是总分总结构,可能有人不这么认为,但我说,它就是总分总结构;二是在感官上的分(聪明),视觉,嗅觉,听觉,可结合叶圣陶的《荷花》再作思考;三是抓住秋天的特点并给出证明,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物以类聚,合并同类项;四是修辞手法的运用,特别是比喻和拟人的运用。其他当然还有,比如句式,但以上四点是关键。
学一篇课文,庖丁解牛,指向更多。推荐读一篇散文,季羡林的《听雨》。听雨,本是文人雅事,但季先生一听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因近旁的一点像涟漪一般散开去,又收回来;既是行文的结构,又是思绪的过程,由浅入深,自然而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