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歌之美的追求,整个唐朝,李商隐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了吧?

要说对诗歌之美的追求,整个唐朝,李商隐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了吧?这倒不是说其他诗人的诗不美,只是李商隐对美,似乎有一种偏执,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和无题诗,那真叫一个缠绵悱恻,令人心动不已,不信咱们来看看这首他身在他乡时,写给妻子的情诗:

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01

倒霉的李商隐

这首诗字面意思很容易懂,只有两个难点,一个“端居”,是闲居的意思,另一个“素秋”,就是指秋天。

李商隐一生的日子不好过,明明是一个才子,科举之路却很坎坷,连续考了很多次次都落榜,这也取决于当时的社会因素,唐朝科举前讲究一个“谒见”,就是把自己的文章投递给有地位的人,得到他们的青睐之后,科举就稳了,但是李商隐并没有什么背景,只能硬考,甚至还会被朝中一些小人阻挠,他曾经在诗中就针对这个事儿发过牢骚:

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

意思是老子这个凤凰,想凭借自己的实力光宗耀祖,偏偏有些不要脸的燕雀从中阻挠。不满情绪溢于言表。

后来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当了官,也算实现了人生梦想,却不料又陷入了“牛李党争”,一般人陷入党争,要不站左边,要不站右边,李商隐就特别了不起,左派说他是右派,右派说他是左派,两边不讨好,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更恼人的是,李商隐自己并没有选择站队,他在整个斗争中,是都被动的,你说冤枉不冤枉。

后来李商隐母亲去世,他必须守孝三年,自此开始了闲居生活,这首诗,大概就是作于这一时期。

02

《端居》

这是一首思乡思人之作,当时李商隐滞留他乡,已经有好些个年头了,跟妻子的联系仅限于书信。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李商隐都没有收到远方妻子的来信,面对空荡荡的床榻和寂寥的深秋,他心生悲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远书归梦两悠悠:对于他乡客居的李商隐来说,妻子从远方的来信,是自己获取亲人生活信息的唯一渠道,也是寂寥生活中的一种慰藉,他应该是日日夜夜都在期盼。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妻子一直不来信呢,这使得李商隐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内心的空虚变得愈发强烈。他只能选择在梦中寻求相聚,也算是稍微解一解思念之苦。

特别是“悠悠”二字,把路途遥远,书信难期,和诗人期待落空后内心的怅然若失,表现得十分传神。

只有空床敌素秋:诚然,李商隐可以在梦中寻求慰藉,但是梦醒后,看着空荡荡的窗边,寂寥就变得更加深重,能与“空床”相敌的,只有那令人难以承受的“素秋”。

古人常有“悲秋”之情,一说到秋天,我们能想到的多半是秋木萧瑟、秋风清冷,秋月凄寒,对于李商隐这个独在异乡的旅客来说,“悲秋”早已不仅仅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让自己毫无反抗之力的重压。

这样看来,诗句里的“敌”字用得就非常妙,李煜有过类似的句子“罗衾不耐五更寒”,或者我们可以把“敌”字替换成“对”字,“不耐”显得更细致,“对”又比较平淡,只有用“敌”,才更能传达出独守空床、清秋寂寥时那种透骨的凄凉。

阶下青苔与红树:“空床”是室内,“青苔红树”在室外,写这句诗的时候,李商隐可能从床上爬起来,走到了窗边,看着窗外的青苔红树,他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眼前的景致中。

红树,正是深秋才有的景象,青苔则含有深意。阶下长满了青苔,这说明什么?说明李商隐的住所很少有人来往,否则怎么会长满青苔呢?可见,李商隐不光是跟家人分离两地,他独居的生活中,连朋友都很少,连个可以说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寂寞。

雨中寥落月中愁:青与红,是亮丽甚至夺目的两种色彩,但是在这深秋夜间,在清冷的秋雨中,在忧愁的秋月中,在满心愁绪的李商隐眼中,它们是暗淡的,是另一种清冷寂寞的呈现。

回到开头的“远书”与“归梦”,千里之外的爱妻,她是否也在夜里看到了天上的愁月,她的门前是否也铺满了青苔呢,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喜欢记得来一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