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文献与传统的碳材料相比, 近些年来, 通过对聚合物结构、分子量的调控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方法, 实现了较高的碳化率和对碳的表面形貌的控制。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纳米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微晶结构、杂原子在掺杂、导电性)的精确调控,从而制备出了一系列高性能的多孔碳材料, 应用于能源转化,环境催化等领域。碳基储能材料-硅碳复合材料硅由于其高的理论锂存储容量(对于Li15Si4为3579 mAh g-1),已被认为作为锂离子电池最有希望的阳极材料之一,比商用石墨阳极(372 mAh g)有了很大的容量密度,能量密度的提升。但是,由于主要的硅的体积膨胀缺点,硅阳极的商业化过程并不简单。LixSi合金的形成会引起Si颗粒的开裂和粉碎,以及在Si膜电极上产生开裂和粘附,这继而导致电接触的损失和短的循环寿命。为了提高硅阳极的稳定性并克服上述困难,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从量产的角度出发,零维纳米硅/碳复合材料和微米硅/碳复合材料比较容易实现规模生产。虽然目前氧化亚硅/石墨、纳米硅/石墨已经进入产业应用阶段,但容量仍然不是很高。提升硅/碳负极中的硅含量,开发容量大于500 mA·h/g以上的硅碳负极材料仍然存在诸多挑战,高容量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尚需重点解决膨胀等问题。
图片来源文献瑞典查尔默斯理工大学(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在2019年10月份研究表明,碳纤维可以作为电池电极,直接储存能量。这为电池形态提供了新的可能,未来碳纤维车身可以作为能源系统的一部分。总结 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性能稳定、环境友好等特性,成为研究最早也是应用最广的电极材料。然而由于传统碳材料在合成过程中的易积聚、堆叠,造成实际比电容较低,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与发展。近年来,以碳气凝胶、碳纳米管、碳纤维和石墨烯等为代表的新型碳材料,成为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