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敢于正视,然后才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染上了一种毛病,犯了错总想隐藏,很怕人知道,喜欢遮掩,总怕被人说,尽管他私下里知道改,但他却不敢正视,不敢承认,不敢让其见到光。他已经习惯去把很多本不必要背的东西背在身上,负重而行。
这一切,父亲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有一个周末,父亲带他去野外散心,在一个人多的湖边,父亲陪他一道参加了由社区一个公益组织举办的亲子活动。一个接力赛里,到轮到他跟他父亲上场时,父亲在跑的时候摔了一跤,嘴里喊出了痛,好一会儿也没爬起来,众人哗然,他也觉得好没有面子。
事后,父亲单独问他:“你知道我摔倒的时候为什么会喊痛吗?”孩子摇摇头,心里嘲笑父亲的心思都溢到了脸上。
父亲道:“因为我不想欺骗自己,我是一个真实的人。每个生命来到这世上,其旅程本质都是在走一条不断自我完善的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一直都承认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一直如履薄冰,没有让自己懈怠,每天都在改进自己,不断下修身的硬功夫让自己变得接近完美。我有痛时我会表现出来,不会装出一副没任何事的样子。我有缺点,我不会躲避,我会真心去改,我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我所做的一切毕竟是在让我自己变得更好。但你知道吗?在这一路上的出发处,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东西决不可忽略,那就是你必须先敢于正视,正是那个有待完善的自己,正视当下不完美的现实。正如鲁迅所说,“我们必须敢于正视,然后才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说文解字》里面说‘德,升也’,我们处在这社会里,处处都是进德的修炼场,你只要着实用功在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升华上,你的生命走向自然会因你心境的澄明而变得愈发的明朗。相反,你不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正看现实的非万事俱备,不接受自己还不是一个完人的事实,你就无法心无旁骛的沉下来反观自己,进而在修身上下真功夫,你就只知道心随境转,谋虚逐妄,一生飘着。”
父亲说完,又把《传习录》中的一段话让孩子重新复习了一遍——
又曰:“诸君功夫,最不可助长。上智绝少,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今却不济,便要矫强做出一个没破绽的模样,这便是助长,连前些子功夫都坏了。此非小过,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来便走,不要欺人,做 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又曰:“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孩子到此刻才似乎明白了什么,愧意顿生,继而深深沉思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