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既有“三三制”战术,也有“人海战术”
从去年到现在抗美援朝热不减,影视界也推出了一些作品,如《战火熔炉》《金刚川》《跨过鸭绿江》《热的雪》等,引起了军事爱好者的热烈反响。不过呢,凡是什么东西一热起来,必然会出现多数人不解内情、人云亦云、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说到“人海战术”,便称之为敌人的诬蔑,我军就是“三三制”,战术精湛,根本没什么人海。
是吗?什么叫人海?本质就是密集队形。汪洋少将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做过解释,“尽量多的兵力兵器迅速进入突破口展开强有力的进攻”,这本身就是四野部队的战术原则之一。彭老总在作战总结中也明确指出,很多志愿军部队战术不精,不顾具体条件,往往组织密集队形冲击,遭到敌火力袭击,造成较大伤亡,这种现象是几百上千次出现。
那么就要问了,难道密集队形就不是“人海”了,这是什么掩耳盗铃的思维?难道海湾战争中打胜的是多国部队,它就不是联合国军了?因为有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就听不得联合国军这四个字了?那模糊的是历史,骗的是自己。
另外“三三制”同样也是四野部队的战术原则之一,但其主要适用范围体现在对敌人防线进行试探攻击,寻找突破口,这样既能组织足够的冲击波次,又可尽量减少伤亡。一旦达成突破,那就要在最短时间内将尽量多的兵力兵器投入突破口,以密集冲击打垮敌人,不惜伤亡,最大限度扩展战果。“人海战术”和“三三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有条件转化的,在历史上是客观存在,它并不因为什么人爱听啥不爱听啥就发生改变。
从历史上看,我军长期处于以弱敌强状态,火力差、供应差,缺枪少弹,要战胜敌人,除了战略战术方针正确以外,官兵不畏牺牲,以猛烈冲锋从精神上压倒敌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只靠打游击战、麻雀战,是很难扭转战略形势的。因此,以密集队形打进攻战,在红军时期就成为了普遍现象。像三次反围剿高兴圩战斗,红军对十九路军久攻不下,一军团师长曾士峨亲自组织军官队打头阵,集体上刺刀发起密集冲锋,终于撕开口子。这次战斗最后未能全歼敌人,曾师长也英勇牺牲。
结论:看历史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切忌闻风说事、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