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人的朝圣》感悟初心‖文/酷儿
从《一个人的朝圣》感悟初心
近两年,“初心”一词越发受到人们关注。2017年“初心”被“汉语盘点”活动评选为年度国内词;当年《咬文嚼字》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中,“不忘初心”赫然在列;党的十九大更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大会主题。
提到“初心”,我想到的是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该书的主人公是65岁的哈罗德,一个从酿酒厂退休的销售代表,习惯了像影子那样悄无声息,默默无闻。在收到老友奎妮的来信得知她罹患癌症即将离世的消息后,震惊悲痛之余他给奎妮写了一封回信,出门寄信时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哈罗德都没停下来。仿佛一件什么事情开始了,虽然他还不确定到底是什么,但自己已经在做了,而且停不下来。
没有深思熟虑,也无须理智思考,这个念头一出现,他就决定了:徒步到贝里克郡的圣伯纳丁临终关怀疗养院,从英国最西南横跨整个英格兰到英国最东北去看望老友,因为他认为“只要我一天还在走,她一天就会活着”。
在哈罗德行走的过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忙碌的白领、遛狗的夫妇、逛街的姐妹、上学的孩童、推婴儿车的母亲,有跟他自己一样的徒步旅行者,还有把他的行走称为“21世纪的朝圣”,将他推向公众并为其带来一众追随者的米克。陆续有新的追随者加入队伍,也有人找他代言、拍照······哈罗德的行走不再孤独、枯燥和无味,却被团队中的分歧和争论冲淡了徒步一开始的意义,延缓了前进的速度。哈罗德突然意识到没有一个人知道他走路去看奎妮的真正原因,“这些喧闹,瞎忙活,我实在看不到怎么可能帮到奎妮。”
终于,急功近利的人按捺不住了,他们认为奎妮已经快要死了,坚持不住了,所以他们决定作为先行小分队前往贝里克郡。队伍分开一周后,报纸和电视新闻刊登了朝圣者到达的消息,还举行了欢迎晚宴,当地议员和商界人士都有参加。
而哈罗德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向前走着,他没有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甚至觉得能独自上路真是松了一口气。但是,在失去最后一个同伴——一只小狗时,热闹喧哗之后归于沉寂的落差出现了,哈罗德感觉到有一种皮肤被生生撕掉的疼痛,他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心中一阵恐惧,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承受更多。日晒雨淋,夜以继日,哈罗德步履乱了,再也不清楚到底走了多远;双手都变成了紫色,记不起是哪块肌肉支配着哪只手;就在觉得走不下去的时候又发现自己走错了方向,不知道在哪个拐点拐错了;甚至连支撑自己行走的那个词都记不起来了,只记得开头那个字应该是单人旁(信念)。
“走,走,走。这是唯一的语言。”
终于,在一个周二下午的三点半,出门寄信至今第87天,哈罗德来到了贝里克郡圣伯纳丁疗养院的大门外,加上有意无意绕过的弯路,他一共走了627英里。哈罗德见到了弥留的奎妮,并把自己准备的礼物送给了她。奎妮走得很很安详,几乎像个孩子一样。
读完《一个人的朝圣》,我被哈罗德坚守初心的执着打动,65岁的他在信念的驱使下用87天走了627英里,完成了精神信念的朝圣之旅,做到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做到了“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人生之路大抵如此,前进的道路上有困难和阻碍,也有掌声和鲜花,要想不被逆境吞噬,不做“温水中的青蛙”,就要坚守最初的梦想,时刻牢记自己为什么出发,明确自己要到哪去,才不至于在挫折和欲望的汪洋大海中迷失。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电影《飞屋环游记》,一个老人年轻时曾与老伴约定去遥远南美洲的“天堂瀑布”旅行,却因为生活奔波一直未能成行,政府要强拆自己的老屋时,老人决定带着充满与妻子美好回忆的屋子一起飞向瀑布,完成两人共同的梦想。
审视落马党员干部的违纪事实,有被畏难情绪打败导致的慢作为不作为,也有被权利金钱蒙蔽心智的乱作为胡作为。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需要一点“哈罗德精神”,守住初心,坚定信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个人的朝圣,出发固然值得纪念,而坚守和到达,才真正值得赞美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