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说我听:儒家是宗教吗?
西方学者称儒家为“国家宗教”,认为中国具有政教合一的特色。
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便成为统治者利用的“术”,儒家经典成为百姓共同遵守的教条。后来国家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一个人若想从政,必须了解儒家思想。儒家慢慢展现出与宗教相似的格局:皇帝就像教主,大臣就像僧侣阶级,百姓就像信徒。西方人看中国显得旁观者清,他们的说法并非毫无根据。
自秦汉以来,皇帝高高在上,大臣都要俯首称臣、三叩九拜。自夏朝以来帝王就被称为天子,意即皇帝是天的儿子而并非常人,天是古代中国人共同信仰的对象,人类和万物均由天所造。因此,国家的政治活动很像宗教仪式。
古代官员对皇帝叩拜时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动不动就说“微臣罪该万死”,后来演变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更可怕的说法。古代大臣多是饱学之士,德行出众,爱国爱民,为何会说出这些话呢?
事实上,大臣往往无罪,罪责多在皇帝。只有把这些话当作宗教语言才能被人理解,如果不是把君王当作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怎会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的无理要求?与西方的情况进行对照,理解起来会更容易。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他有一个儿子以撒。以撒十岁左右,上帝试探亚伯拉罕说:“明早把你的儿子带到山上,把他献祭给我。”亚伯拉罕居然接受了,这在常人看来简直违反人伦;但宗教和伦理属于两个范畴,亚伯拉罕相信,自己的一切都是上帝所赐,所以“上帝给的,上帝拿走”。
第二天清早,他就带儿子以撒上山,让以撒背一捆木柴,以撒很聪明,问祭祀的羊在哪里,他说上帝自有安排。上山之后,他把儿子捆起来,正举刀要宰献以撒时,上帝说:“不要伤害他,我知道你是信赖我的。”附近有一只羊,羊角被荆棘缠住了,亚伯拉罕就用它代替了自己的儿子,这就是“替罪的羔羊”。
“上帝给的,上帝拿走”就是宗教语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说法与之类似,所以西方人认为儒家是“国家宗教”有一定的道理。
但问题是,历史上国家经常改朝换代,天子频繁换人,让人无所适从,说儒家是宗教显然十分勉强。清朝灭亡后,中国的帝王专制制度随之瓦解,有的学者认为“儒家从此成为游魂”,找不到寄宿的主体,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
世界上只有印度尼西亚曾把儒家作为宗教,在苏加诺( Bung Sukarno,1901-1970)总统执政时期,华侨要成立孔教的提议得到了总统的首肯,孔教成为印尼的八大宗教之一。宗教合法的唯一条件是信徒不能是单一种族,所以当地华侨每逢周日就邀请印尼人聚会,由专人讲解儒家的四书,大家跟读,并一起向孔子祷告。苏加诺下台后,孔教很快便被取纬,因为大家都知道,儒家不是宗教,孔子也不是教主。
儒家有教义吗?孔子向来不谈生前死后,他明白地告诉子路:“没有办法服侍活人,怎么有办法服侍鬼神?没有了解生的道理,怎么会了解死的道理?(《论语·先进篇》)这说明孔子虽有自己的信仰,但并不把自己视为宗教的教主。
儒家没有神话,因此也没有仪式。
儒家要求人们修身养性,《大学》中还谈到“格、致、诚、正、修”,但这都算不上戒律。基督宗教、犹太教有“十戒”,佛教有“五戒”,各大宗教的戒律都十分明确,儒家却从未有诸如不能喝酒之类的明确戒律。
今天有人想把儒家转变为儒教,从宗教所需的条件来看,这是不容易成立的。儒家讲究真诚,而所有宗教都不能脱离真诚,因此儒家可作为所有宗教的沟通平台。儒家谈论的不是生前死后的真理,而是生死之间的整个人生,儒家思想如果能被清晰阐明,会受到所有宗教的欢迎。而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不同宗教之间就可以展开深入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