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辉 || 远离了都市的喧哗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远离了都市的喧哗

文|周辉

  题记:宁静的小山村,记忆里的土瓦房,屋后的青山,村前流过的小溪,纯朴的农民,仿佛回到了故乡,童年的记忆不在是那么的遥远,这是一个真实的地方,使我留恋。

(一)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从喧哗的大都市走向了宁静的小山村,来到了商南县试马镇,初来这里,一切是那样的熟悉,仿佛曾经梦里的故乡,我曾经也是一个农村娃,晒的黝黑的脸颊,一双沾满的泥土的双脚,带着故乡黄土气息,从农村走进了高楼耸立的城市,从此,城市的浮华景象改变我的人生轨迹,生活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出门便是宽阔的街道,一日三餐可以去外面的馆子里吃,不想走路可以“打的”,一切都是这样的方便自如。

  但是,这样的生活方式也失去了不少可贵的东西。乡音乡情和浮云一起流逝,走在汽车尾气弥漫着的大街上,没有了乡间小路的优雅;住在单元楼里,没有了邻里间场院里吃饭时的热闹劲。

  沧海桑田,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改革的春风吹醒了沉睡的农村,从此改变农村的面貌。只有农民,返璞归真,一切都是那样的真实,没有虚假,中国社会的最底层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有任何的改变,改变只是人们的思想境界,国家的惠民政策,使得农民生活也和城市生活水平接轨.

  在这里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人生的苦辣酸甜得到了洗礼,我找到了我,也看到了城市里那些人们丑陋的一面,勾心斗角,斤斤计较。农民的真诚,他们的朴实让我感到一丝安慰,毕竟这个社会需要农民,农民用他们那双长满老茧的双手为这个社会耕耘着生存的希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试马镇的来历,话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经在试马这个地方“试马”,马受惊后有跑到了捉马沟,最后在挡马(党马)这个地方才把宋高祖的坐骑给捉住,古时候试马镇也称“失马”或“试马寨”,但是赵匡胤到底在这里有没有发生这样一件事,如今也无法考证了,但是美丽的故事却脍炙人口的流传了千年,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佳话。

  商南县古时候属于楚国,旧时属于河南管辖范围,以丹凤武关为界,以西为秦国疆域,以东就是楚国的疆土,解放后商南成为陕西的东大门,其地理人文和风土人情与商州有着很大的区别。

  东边的白浪镇与河南、湖北交界,称为“一脚踏三省”,三个省的人住在一条街上,说着三个省的方言,分别为陕西省的白浪镇,河南的白浪镇,湖北的白浪镇,镇上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无拘无束,无论是那家有事,人们纷纷从 “外省”赶来帮忙。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的商南人,在农艺师张淑珍的带领下,成功的将南方的茶移栽到了北方,从此“南茶北移”成为了现实,农民们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多的改观,商南茗茶开始走俏大江南北。

  秦人豪爽刚直,就连吃饭都喜欢用大老碗,说话粗喉咙大嗓子,总觉得在和人吵架,不拐弯莫角的说,做事更是雷厉风行,号称陕西“冷娃”。但是楚人天生赋予一副文气,所以商南人注意细节上的东西,接人待物有一定的风范,招待客人时候,显得十分诚恳,他们一心想着怎么能把远方来的客人招待的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酒自然是要喝的,不喝醉那说明你没有喝好,必须一醉方休,桌子上没有自家腌制的腊肉,说明这顿放没有吃好,而且要摆上一桌的菜让客人品尝,有俗称的“十三花”,即为十三道菜。

  上菜也特别讲究,年长者过生日要上九道菜,喝九杯酒。商南人有习惯,每年春天就买上二三只猪仔圈养起来,到了腊月天里,请来杀猪匠和邻居,忙活着杀猪,男人们忙着杀猪时候的准备工作,女人们已经把一锅热水架上疙瘩柴烧起来了,等待着杀猪匠的到来,商南有风俗是吃“杀猪饭”,等忙结束之后,要请来帮忙的邻居吃饭,必须要炒上几盘肉吃,有的杀猪匠杀猪不要工钱,剩的猪下水可以随便挑上几样拿走,很随意,很舒坦,无拘无束。

  过了腊月二十三,女人们就更忙了,这里过年家家都要做豆腐,每户人家到过年都要做上两座豆腐,磨豆子,烧浆都是女人们的事情,男人们只是到了最后压豆腐的时候才来帮忙,喜庆的年味是越来越浓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放鞭炮,走亲戚,耍社火成了这个年里最热闹的事情。

  在商南农村更有人家习惯在初一晚上开始“点天灯”,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点天灯”是为了给全家祈福平安吉祥。天灯很是讲究,用的是红灯笼,寓意大红灯笼高高挂,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并且要用三丈三尺三寸三的竹竿来“点天灯”,天灯一直要挂到正月十五以后,甚至到正月底。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里组织了社火表演队,表演的内容也很丰富,有高跷、“大头娃”、“毛驴”、花船等,父亲也是社火队的成员,擅长走高跷,我们村的高跷在方圆几十里是很出名的,用柳木做的那种高跷,俗称“柳木腿”,一般都在两米多高,用布带子紧紧的绑在小腿上,工艺简单,却十分耐用,没有什么安全措施了,如果出现突然的摔倒,有经验的人就任其自然落地,可千万不能有手去扶地方,那样其后果可能会出现胳膊骨折,习惯了走高跷的人,走起高跷就和正常走路一模一样,姿态潇洒,演出的时候进人家院子的时候坐在院墙上一翻就进了院子。

  我那个时候年纪也小,但是喜欢跟着社火队一起到处跑,帮忙拿东西,去演出的时候人家给的东西基本都是点心、酒和糖果一类的东西,给钱的都少,社火队从大年初二开始走乡串镇,一直要耍到正月十五以后。

  父亲走高跷扮演的是一个宣传戒赌的故事,打扮的和政府里面上班的干部一样,头戴鸭舌帽,手里提着个公文包,那时候社会风气不很好,盛行赌博,所以就在高跷的表演中出现了“抓赌”这么一个小故事。

(二) 
   商南人与外界的沟通能力是很强的,正是因为他们注意细节上的得失,所以走到哪里都显很大度,给人的印象都是特别的深刻。在农村也是一样,但是略有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不是很喜欢商州人,武关以上的丹凤、商州人称商南人为“老蛮子”,其实就是商南人说话的口音“蛮”而已,便有了这么一个不雅不俗的称谓。

商南人则称呼丹凤、商州这一带人为“老兆(音)子”,其意思,讲不清说不明,要不就是朋友给面子,没有告诉我真实的含义,由此便给人留下的只是太多的遐想;

就像山阳人称呼商州人为“么客”一样,说的意思是商州人说话的时候喜欢说这么、那么之类的话,另一种说法意思是称商州人“商州猴”,猴子的英文翻译为monkey,总之,商南人也好、山阳人也好,对商州人的评价总是不怎么高,也可能和当年的杨峪河镇西涧村的龙治民杀人有很大的关系吧……

  商南的口音可以说是自成一体,没有河南腔的味道,也不是湖北腔,几千年来就是那个调子,说起话来如唱歌一般。更有意思的是他们把父亲称之为“爷”,把祖父则称之为“爹”,这便和整个商洛地区乃至全国的称谓都不一样。

  和农民打交道需要简洁明了,不需要拐弯磨角的,没有什么意思,你说的婉转了,他们不能明白你的真实意思,直截了当,他们会感觉你不嫌弃他们是农民,再者说我们也没有看不起他们的意思,正因为有农民的存在,才养育了比农民还要多的城市人。我走到哪里都很尊重当地的人,因为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可能只能说比别人能稍微幸运那么一点点罢了。

  在地里做活的农民工,大多都是妇女,年龄基本都在40岁以上,安排的活也能去认真完成,从来是不挑剔,毕竟离家近,早上5个小时,放工了能跟得上给孩子做饭,男人们基本都出门干活了,这里的男人个个是干活的能手,这和他们喜欢吃腊肉是有直接的原因,劳动力大,饭量也大,干一天活回家没有肉吃是不行的,长期的体力劳动使他们个个身体健壮,疾病少,胖人也少。

  农闲时节,男人们基本都是去了西安、河南一带干建筑活,但是到了农忙的时候都会结伴回家,把家里的农田收拾停当了就又出门了,留下了女人们在家照看孩子和老人。由于夏天热的原因,我让他们早上5点就来地里做活,到十点多放工,天气也凉,做活也快,天热的那会他们一早上的活已经完成了,下午3点开始做活,到7点多放工,这样一来下午也凉快了,人也不累,出活率也高,管理起来也很方便。

  在这里上班已经两年了,慢慢的和她们熟悉了,每天记工分的时候也基本能叫上她们的名字,刚开始她们都还很惊讶,我告诉她们时间长了,你们我都认识了,所以你们谁干的好与坏我都知道。

  有一次我去地里检查她们干活的质量,突然我看到了第二行的一棵树被人给锄断了,我已经知道了那个人了,到了下午记工分的时候,我就问她们今天谁是在那块地的第二行干活了,都没有承认,这个说不是她,那个也说不是她自己,都在那里议论,人群里有个人脸红了,她自己知道是她,但是人多也没有好意思承认,我也给了她面子,只是说了以后一定要注意,这样一来既不伤面子,也给了她面子,下一次在她干活的时候她一定就会想起这件事情,也就会这样不发生类似的事情。

  如果当面说破了,没有给她面子,她在这些人面前丢了面子,那么下次在她干活的时候就会想起我没有给她面子,当着这么多人让她丢人,她又不会好好的干活,反而会在地里的树苗上撒气。

  其实这又是农村妇女们最丑陋的一面,女人们在一起就是一台戏,有时候喜欢说三道四,真可谓是:“村头杀鸡,村尾能闻到鸡血味”。

  后记:回到了繁华的城市,看着喧闹的大街,来去匆匆的路人,带着尾气的汽车,在看看这个拥挤、陈旧的城市,浮华烟云中回味着农村的生活,尽管物质匮乏,但是心灵在哪里得到慰藉,心静了,心中流淌着一股清泉,在内心回荡,回味…… 

作者简介 周辉 

  周辉,男,生于1984年,毕业于陕西省商洛农业学校,现就职于房地产企业。民间公益爱好者。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嘉年华,不论年龄,不论行业,不论生活或工作,如果您有好的素材、好的故事(图片、文字),可以投稿给“嘉年华时光”。

让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你的故事!

传播你的能量!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投稿时请将文字和照片,连同个人简介一份,个人生活照一张,以附件形式发送到QQ邮箱)

编辑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

欢迎点击右下角蓝色字「写留言」参与评论
(0)

相关推荐

  • 若说社火哪家强,古城平遥拍胸膛——民俗篇之踩高跷

    红火热闹的社火表演形式丰富多样,紧随平遥社火艺术节节高之后,今天要说的是更为耳熟能详的一种表演形式,踩高跷.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模仿踩高跷的经历吧?看着红火热闹的高跷队伍走过,比寻常人高出一大截的身 ...

  • 张新中‖商南白玉河口云台山

    人类各族群迁徙选址筑屋安身立命,到一个新地方居住,首先要看当地风水.一般地,要满足"门对青山龙虎地,户有绿水凤凰池"这基本由老先人传教的风水条件.商南县金丝峡镇白玉河口村的张姓族群 ...

  • 散文||鲁沙尔高跷【征文】

    鲁沙尔高跷 小时候,就听母亲讲,老家以前过年时社火里的高跷高的很,表演间休息,踩高跷的人就坐在房檐上.那时,村子小,人口少,玩社火都是在农家院子里.每当大人们说起,我都会不由自主地仰头看看房檐,遗憾的 ...

  • 浚县西街村高跷表演队:辛苦排练不喊累 只为精彩一瞬间

    高跷表演队的队员们在进行排练. "扭腰.转身,好,甩竿!"2月21日10时20分,记者挤出浚县庙会的人流,顺着小巷在浚县古城里穿行,刚赶到浚县卫溪街道西街社区门口,便听到院里传出声 ...

  • 这是西安最年轻的手艺人,每到正月十五就被绑在高空,只为了……

    天还没亮,陈女士就带着女儿赶去化妆,开始了表演前,长达6个多小时的准备工作. ▲ 陈女士的女儿正在化妆 和陈女士的女儿一样,这里还有二十几个小朋友也早早起来,虽然带着倦意,但依然脸上挂着笑容.孩子们只 ...

  • 凉州农村社火表演现场农资展销火热

    凉州农村社火表演现场农资展销火热

  • 背冰拉磨扎马角,看看“古中国”晋南有哪些奇特春节社火

    据考古资料显示,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运城永济).禹都安邑(今运城夏县)都在山西南部的古河东地区,这里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华夏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直根& ...

  • 正宁社火元宵节专刊

    卷首语:正宁的社火精彩绝伦,正宁的元宵节缤纷多彩,欣赏过红红火火的正宁社火,观看完璀璨烂漫的元宵烟花,这一期"正宁三区人才文化圈"自然是要做一期元宵社火的专刊了,只是身处琐屑,杂事 ...

  • 长安区西片社火

    西安市长安区春节期间几乎村村都耍社火.它们大体上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社火. [冯村社火场景] 东部社火以侯官寨牛老爷社火为代表,尚有鸣犊镇高寨村和嘴头村社火.由于当地地势不平,保留着较古老的抬社火. ...

  • 骑行312,第九天

    Day9, 2017/9/24 汉庭西峡县店->商南秦都商务酒店,70km 今天切换到淋雨模式,一直到西安.晚上就听到窗外雨声颇大,早晨起来雨势依然不小,今天计划的行程就70公里,晚点出发也无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