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引与引经药
传承医理启心智,
激励后学宏图志。
躬耕医海总关情,
发扬古义能者师。
药引与引经药
药引与引经药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常用术语,目前很多人都对其概念比较模糊,认为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说法,其实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并非同一概念。
药引的概念
药引是与中药的“定向定位”作用有关的一个概念。药引,可以理解为药或方剂的“引子”,或理解为具有“引子”作用的药,所以药引又称引药,即具有“引导”作用的中药。药引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处方中的诸药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脏腑,直达病所,使之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药引有如下分类:一是病情药引,如发表的姜、葱,调理脾胃的姜、枣,以及活血的酒和补肾的盐水等。二是时令药引,如春季加荆芥、薄荷;夏季加香薷、生姜;秋季加白芍、乌梅;冬季加黄芩、知母等。若从来源来分,引药有日用食品,如:生姜、葱、酒、醋;果蔬,如:大枣、莲藕、瓜蒂、梨汁;有时令药,如:桑叶、淡竹叶、橘叶、芦根;有日用器皿及残品,如:铁落、灶心土、金银器物等。
引经药的概念
引经的概念,应是药引的“引导作用”与归经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归经作用。引经药就是有“引经”作用的药。最早记载引经药的现存本草当推张洁古的《珍珠囊》。
引经药有十二经引经药、病症引经药、穴位引经药等之分。如十二经引经药有手少阴心经的黄连、细辛;手太阳小肠经的藁本、黄柏;足少阴肾经的独活、桂枝、肉桂、细辛、知母;足太阳膀胱经的羌活;手太阴肺经的桔梗、升麻;手阳明大肠经的白芷、升麻;足太阴脾经的苍术、葛根、白芍;足阳明胃经的白芷、葛根、升麻;手厥阴心包经的柴胡、牡丹皮;手少阳三焦经的连翘、地骨皮、青皮、附子;足厥阴肝经的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足少阳胆经的柴胡、青皮等。再如病症引经药有头痛用川芎;治肺病加入桑白皮能引药入肺经;胁胀痛时用柴胡、香附;胸闷、气短、心悸等心阳不通加入桂枝、薤白;上肢痹症用姜黄;下肢痹症用牛膝。
二者区别与联系
1.区别:引经药多用在方剂中,一般多作佐使药应用,其次作辅助药用,不过也有一些引经药兼作方剂的君药,在方剂中发挥主要作用;药引在临床应用中,一是多为中成药随症加减用药,二是为汤剂煎煮时临时加用之药或饮用时所加之药,三是多为药房所不贮,患者自备之药。
2.联系:药引与引经药都是主要具有“引导”作用的中药或药食两用药,严格地说,药引包含引经药。
祝好朋友福如东海滔滔至,财似春潮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