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

折叠 编辑本段 概述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其陪葬的珍宝在汉帝陵中是最多的,“武帝弃天下,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展藏之”。由于陪葬物品多,许多物品放不进墓,只好放入陵园内,以致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打开茂陵园羡门,成千上万的农民俑入陵园搬取陪葬物,搬了几十天,园中物品还“不能减半”。1981年在茂陵东侧出土2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鎏金铜马,鎏金鎏银竹节熏炉均为稀世珍品。

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很有才略的伟大的帝王,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采用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的宏伟战略,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位置

茂陵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原上,南位乡的东南部,西距兴平县12公里,东距咸阳市15公里。其北面远依九骏山,南面遥屏终南山。东西为横亘百里的“五陵原”。此地原属汉时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它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形如覆斗,显得庄严稳重。[1]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气候

温带半干旱气候

折叠 编辑本段 旅游景区

茂陵博物馆

茂陵博物馆在汉孝武帝一千米东侧。如图左侧为大将军卫青的庐山冢,右侧为骠骑将军霍去病的祁连山墓冢,博物馆的正门对霍去病墓冢修建,墓前因列有当时的著名的‘马踏匈奴’等石刻而更具观赏价值。

折叠 编辑本段 旅游指南

折叠 茂陵博物馆

如今的博物馆,在汉孝武帝一千米东侧。如图左侧为大将军卫青的庐山冢,右侧为骠骑将军霍去病的祁连山墓冢,博物馆的正门对霍去病墓冢修建,墓前因列有当时的著名的“马踏匈奴”等石刻而更具观赏价值。

如今的茂陵博物馆(卫青、霍去病墓冢)

茂陵博物馆建馆27年间,动员当地群众交献文物和广泛征集茂陵文物达4000余件,其中不乏国宝文物,如错金银铜犀尊、玉雕铺首、鎏金马、鎏金银竹节熏炉等。茂陵博物馆曾先后荣获首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博系统先进单位”和“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等180多个奖项和荣誉称号。茂陵是西汉帝陵9座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耗时最久,陪葬品也最为丰富,因而有着“中国金字塔”的美誉。《汉茂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已经咸阳市市政府2008年第3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折叠 门票

旺季::80元;淡季::40元

折叠 交通

在西安城西客运站乘坐去兴平的长途巴士到终点站兴平第一客运站下车,票价16.00元,第一客运站即是11路(兴平—定周)公交车的起始站,票价4元,直接可到博物馆门口或坐当地私营的出租车,博物馆门票80.00元,学生证可以半价。

咸阳可以在七厂十字乘坐4路(咸阳—兴平)公交,到符家桥路口下车,转乘上述11路公交即可到达。

折叠 食宿

茂陵离咸阳很近,可选择回咸阳的宾馆住宿,比较近的有彩虹宾馆、彩虹招待所,也可选择在茂陵附近的农家乐住宿,也可选择去茂陵街道住,便宜实惠,还可以吃到地道的陕西小吃。而且可以让你充分领略陕西八大怪的真谛:面条赛裤带、锅盔比锅盖、房子半边盖.....农家乐是季节性的,在茂陵向东到茂陵博物馆的路上就有的。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茂陵大事记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征募工匠、徭役数万人,在槐里县(今陕西省兴平市)茂乡,开始修建茂陵。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葬茂陵东侧1公里处,墓像祁连山。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大司

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病逝,葬茂陵东北一公里处,墓像卢山,与霍去病墓并列。

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武帝巡游,病逝于周至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逝后18日,葬于茂陵。霍光追封已故的李夫人为孝武李皇后,李夫人墓迁至茂陵。

汉昭帝始元三年(公元前84年),茂陵被盗掘。4年后,有人在扶风(今陕西省扶风县)买得墓中所葬玉箱、玉杖二物。

汉宣帝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茂陵复建置茂陵县,徙天下富豪6万余户居住此地。

汉宣帝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茂陵被盗掘。后河东功曹李友,入上党抱犊山采药,于崖石中得武帝地宫所藏杂经30卷,盛以金箱。

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5年),赤眉军退走长安,西行途中盗掘茂陵。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吕布盗掘茂陵。

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派兵盗掘茂陵。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地方官吏在霍去病墓前竖石碑一座,保存至今。

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孟秋,陕西巡抚毕沅为茂陵和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等墓前各竖石碑一通。今霍光墓碑已损,其余完好。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六月,关中东府渭南、华县、大荔农民起义,进逼兴平,本县回民群起策应。28日,战事延至茂陵一带,团练头领边献壁率众团丁为占据有利地形,抢登茂陵,因陵上无工事作掩护,回民以枪炮轰击,攻势凶猛,经半日激战,团练死伤400余人。

民国二十年(1931年)西京筹备委员会负责人张继,在霍去病墓北设立茂陵小学,于校内设立“茂陵办事处”,胡际平为主任,负责管理文物,并在墓南面两侧,修建两座瓦房,将9件石刻移至室内。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26日,日本学者水野清一在东京出版的《东方学报》第三册特刊发表《关于西汉的墓饰石刻——霍去病墓的石刻》的研究论文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21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由张学良杨虎城等陪同,游览茂陵。

1956年,茂陵文管所成立。所址位于茂陵东侧1公里处霍去病墓前。仅有3间瓦房,16件大型石刻。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茂陵、霍去病墓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1月11日,兴平县豆马村村民赵振秀在村北土壕起土时,发现西汉珍贵文物铜犀尊,积极交献国家。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5月,茂陵文管所陈列室(即两间旧瓦房)整修完毕,16件西汉大型石刻开放展出。

1967年,6月上旬,一伙“文化大革命”中的武斗人员抢占霍去病墓作为据点,并扬言“破四旧”,企图砸烂文物,茂陵文管所工作人员坚持说理斗争,保护了文物。

为保护文物安全,文管所在当地群众帮助下,挖深9米,三处面积均为15平方米的地窖,并在石刻周围用土丕砌墙,墙内充填黄土,以保护大型石刻免遭毁坏。

1976年7月,国家文物局在茂陵文管所召开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现场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沈竹作重要讲话,茂陵文管所所长介绍“茂陵文管所依靠群众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经验。

1977年,由国家投资,对茂陵文管所进行了整修、扩建。盖起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文物陈列室一座,长30米,宽10.5米,面积315平方米。

1979年12月,茂陵文管所升格为茂陵博物馆。

1980年,茂陵博物馆自筹资金45000元,修建第二座仿汉建筑风格的文物陈列室。

3月,法国考古学家密特朗参观茂陵博物馆,并将其父1914年拍摄的霍去病墓及墓前石刻照片2幅转交茂陵博物馆收藏。

5月1日下午,兴平县西吴乡豆马村群众在茂陵三号无名冢南60米处平整土地时,发现汉从葬坑一座,茂陵博物馆对该从葬坑进行发掘清理,共发掘出文物236件,其中有国宝级文物两件(鎏金马、竹节熏炉),一级文物37件。

同年,在茂陵博物馆附近16个村及厂矿、机关、学校,先后建立文物保护小组55个,发展文物通讯员269人,形成了一个以茂陵陵区为重点的文物保护网络。

1989年2月19日,武帝陵派出所成立,主要负责茂陵田野文物安全和周围自然村的治安工作。

2月,霍去病墓东西两侧石刻长廊建成。3月1日起,搬迁16件大型石刻艺术品,15日全部就位。

2月8日,茂陵博物馆珍贵文物展览正式对外开放。

4月5日,新修茂陵博物馆至汉武帝陵旅游复线路竣工。

1992年10月,茂陵博物馆仿制品青铜错金犀牛尊,荣获国家旅游局、轻工业部、商业部、纺织工业部及中国旅游购物节组委会联合颁发中国旅游购物旅游商品“天马金奖”。

如今博物馆园林景色宜人,仿汉建筑群林立,亭台楼阁,碧波荡漾,苍松翠柏,芬芳馥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已形成融文物、古建、园林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观光胜地。游览内容丰富,“戏观茂陵一绝、琳池鱼追游人”,千年编钟展演,聆听悦耳古曲,夜景流光溢彩,浮桥喷泉迷人;欣赏《汉武帝事迹造像展览》,领略西汉盛世风采,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国家领导人李瑞环来茂陵视察时,欣喜的说:“茂陵不光有个很好的博物馆,还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我走到那里,就把茂陵宣传到那里,全国所有的博物馆都应建成这样的博物馆。”加拿大国立文化代表团团长、香港美术大学教授时学颜先生参观后在留言簿上写道:“从加拿大至中国陕西茂陵博物馆,乘飞机、火车、汽车已走了万里路,看到茂陵工作的成就,就觉得再跑万里也不虚此行,此地不仅文物宝贵、陈列内容丰富、四周环境也充分表现出中国文化悠久历史以及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贡献。”

折叠 汉武帝留在茂陵的奇迹

奇迹之一:茂陵

这座在汉代陵墓中最为高大、宏阔的帝陵,是“汉兴厚葬”的典型。造陵工期长达53年;耗资占到当时皇朝每年供赋的三分之一;陵高“违规超限”达46.5米,四周边长达千米,状如覆斗,被西方学者喻为“中国的金字塔”;方中(地宫)的随葬品多得“再塞不进”;陵园的建筑遗址比比皆是。自汉唐以来,政要学士,文人墨客等在此留下了无数的诗文墨迹、楹联匾额,衍生了光彩夺目的“茂陵文化”。例如:“茂陵烟雨埋冠剑,石马无声蔓草寒”(唐·薛逢)、“汉家天马出蒲梢……茂陵松柏雨萧萧”(唐·李商隐)、“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唐·李贺)、“英雄从来只数君,荒坟犹自上侵云” (清·徐开熙)、“茂陵何崔峻,巍巍一望中”(费尚彬)等等。

茂陵陪葬墓和其他汉陵的陪葬墓的奇异之处在于都有“象征”的说法和意义,例如卫青墓、霍去病墓、李夫人墓等。

霍去病墓,“为冢像祁连山”。霍去病18岁随大将军卫青出征,讨伐匈奴,屡战屡胜。特别是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纵横驰骋,决战千里,将匈奴主力横扫无遗,从而彻底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为汉武王朝巩固、开拓西北边疆立下辉煌战功。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岁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去世了。谥号景桓侯,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玄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其冢像“祁连山”,以表彰他的不朽功勋。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占地面积5841.33平方米,封土体积62961.24立方米。墓冢上下,墓地周围,乱石嶙峋,苍松翠柏,荫蔽墓身,一派山林幽深景象。墓南东西两角,各有回栏曲经,通向墓顶。现在的霍去病墓,从上到下,周围百米,已是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墓地前建成园林式博物馆,仿汉建筑错落有致,曲径回廊花木为伴,成为“AAAA”级茂陵旅游景区的核心。

卫青墓,“起冢像卢山(阴山)”。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为汉武时大司马大将军,用兵敢于深入 ,奇正兼擅,七出匈奴而不败,与霍去病并称为‘帝国双壁’。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汉朝首次以骑兵长途奔袭战术的开创者,立下了赫赫战功。卫青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他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在《史记》中留下了“虽古名将弗过也”的极高评价。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谥号烈侯,陪葬茂陵,紧邻外甥霍去病墓“起冢像卢山(阴山)”。卫青墓底部东边边长113.5米,南边边长90米,北边边长67.6米,西边边长62米,高24.72米,占地面积8064.55平方米,体积94412立方米。西北角凹进一部分,而西南角凸出一部分,遥望如一小山,南面坡陡,北面坡长缓,中腰有平台。

李夫人墓,史称英灵。皇后卫子夫因巫蛊之祸无法入葬茂陵,汉昭帝之母勾弋也获罪下葬甘泉宫,汉武帝去世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追封了李夫人为皇后。汉书载李夫人以皇后之礼下葬。其墓冢高大,状如磨盘,上小下大,中间有一道环线,俗称磨子陵。《磨子陵的传说》是一个向善而动人的民间故事。李夫人美丽到“倾城倾国”,但她红颜薄命,早逝。汉武帝为其作长赋《伤悼李夫人赋》:“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奇迹之三:茂陵群雕

应该说这里的群雕兽像、人兽相博的艺术造型,是汉武帝留在茂陵的十分珍贵的重大文化遗产,空前启后的“国之瑰宝”。在十四件造像巨雕作品中有十二件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开渠,著名作家贾平凹以及前辈文史大师郭沫若等,都曾对其有“叹为观止”的赞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批巨雕中的“马踏匈奴”、“跃马”、“卧马”,最受历代学者和游人的推崇,并认为这些“马”的作品,可能出自汉武帝的授意。汉武帝痴爱宝马,天下闻名。在中国历史上,为能得到宝马、良驹而出诗作的皇帝,汉武帝是第一人。

传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得到一匹生长在“渥洼水中”的天马,他作《天马歌》一首:

太乙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

志调傥,精权奇,策浮云,暗上驰。

体容与,驰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经过了九年之后,又从大宛国获得宝马,即原种汗血马。汉武帝自是喜不自禁,又作《天马歌》一首: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徕,开远门,竦子身,逝昆仑。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由这两首《天马歌》而知,汉武帝是一位非常喜爱骏马的皇帝。

折叠 奇迹之四:茂陵的国宝

1、鎏金马:1981年5月在平阳公主墓南,西吴乡豆马村农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这

件文物。高62厘米,长76厘米,通体铜铸鎏金,昂首,翘尾,四腿直立,体态矫健。头部造型甚为生动,粉鼻亮眼,两耳竖立。史书记载其为“金马”,系以西汉时大宛国的汗血马为原型而精制的工艺品。这件国宝,现收藏在茂陵博物馆。

2、鎏金银高擎竹节熏炉:这件国宝文物与“鎏金马”同时被发现。高58厘米,底径13.3厘

米,口径9厘米,盖高6 厘米。炉盖口外侧刻铭文一周35字:“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斤十二两,四年内宫造,五年十月输,第初三”。底座圈足外侧刻铭文一周33字:“内者未央尚卧,黄金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输,第初四”。

3、错金银铜犀尊:重13.3公斤,高34.1厘米,长58.1厘米,宽20.4厘米。这是一件极为精美的工艺品。1963年兴平县西吴乡豆马村村民赵振秀,在村北土豪内发现。这件国宝文物现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4、四神纹玉雕铺首:此件国宝文物系于1975年在茂陵东侧发现,是一件极为精致的蓝田玉工艺品,现收藏在茂陵博物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