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来的语文备考

三十多年来的语文备考

渐新堂

1984年,一篇摩尔的人类社会的成篇现代文阅读在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在语文试题中,一下子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给考懵了:每一个字都认识,每一道题都理解,就是不知道如何解答。

于是,1985年开始在《中学生学习报》报纸上开辟“话读”的专栏,写出一系列讲解如何阅读现代文的短文。1986年和另两位大学同窗一起写出考场阅读讲道理给方法附阅读材料及思考题的书,于1987年出版并再版的《阅读与检测》,获得当时高考命题组现代文阅读试题命制者彭丰渝,即河南教育学院张建华先生的充分肯定并回赠了他自己出版的《现代文阅读检测》(实为试题集)。

1994年高考试题出现了对汉字笔画笔顺的考查,出于激愤于1995年写出了《高考到底应该考查什么样的语文能力》投稿《语文学习》,并提出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学应该有不同阶段层次的教学任务及考试要求的建议,坚决反对把语文基础语文知识以及语文能力不分层次一股脑儿算在高中头上的作法。该文受到资深编辑的赞赏,却被范先生主编以害怕引起混乱为由拒绝。1996年在《语文教学通讯》上获得支持与刊发,自此以后,几乎每年一篇(全年每一种语文刊物投稿关系再特殊也不超过两篇,深知一线教师发文太困难),在该刊物上发表高考语文备考的有一定深度思考的文章。

1995年在接待的余暇时间里,对高考语言运用部分向命题组的专家们交换意见,提出克服高原形象的建议,并在当时所辖17个区市县范围内的高考模拟考始中尝试使用为一项生活现象命名——命制双音节词——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先以北京的“拒载”示例,再进行试探性的2分试题的考查,看能否命制出“绕载”“载客”之类的各1分的试题,并发表)。

1998年出于对高考语文的研究,写出了《从科举到高考再到国际语文奥赛》的文章,受青岛郭国庆主任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委员的启发,站在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大胆提出举办国际语文奥赛的思考,受到新加坡南洋大学胡海洋教授及央视青年文艺频道张导演的肯定,该文于次年刊发。

2004年分省命题起,连续12年为《语文学习》撰写高考语文综述以及点评广东语文试题或广东写作试题的文章,直至2015年。

鉴于2000年以后的写作宿构乱象频仍,高考写作的反押题也走得比较偏离,常常采用一些童话寓言之类的远离高中学生生活严重脱离社会发展的捉迷藏似的写作试题,以及备考中和阅卷中的与写作现实严重背离的扭曲现实,于2006年呐喊出了《成篇文章的写作应该尽快退出高考》的呼声。次年,华中师大中文系谭邦和教授也在香港等地发出文章《国家不幸诗家幸,不负苍生负鬼神》对高考写作远离生活的现象做出抨击。2008年汶川地震终于使得命题组开始了新的思考“都没有写过是一种公平,都写过也是一种公平”,命制出了直接涉及地震的“一样的爱不一样的表达”的话题作文以及代四川命制的作文试题“坚强”。

最近几天,又写出一篇文章,提出今年是高考语文考试新体系建立的元年,在前几年酝酿的基础上,国家明确提出了语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等四大要素,在国家语文考试政策的解说以及对一线备考教师的提示助读上做了一些通俗化的普及说明。

三十多年来与参加高考命题的十多位专家学者朋友们有二十多年的交往,有请教有建议有批评有沟通有交流,收获丰厚,得益良多。自己也从1986年开始命制地区语文高考预选试题(独自命制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试题)到特区后好几年市的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区的语文试题,从中获得了很多职业生涯的愉悦,以及和二十多省市语文同行分享的快乐!

非常感谢我国改革开放恢复高考统一命题39年来的语文试题命制组的一代一代的先生们,是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以及语文学科的深爱与坚守,才使得我国的语文教育没有像课程改革之后的语文教学一样全盘西化,没有沦落为类似十年浩劫的三机一泵式的无序与凌乱,强力指挥着全国的语文教育逐步建立自信,除旧布新,守正创新,带着遗憾与伤痛,不断地自行疗伤自我修复,顽强地坚持探索,继续着前行!

长按或扫描此码方便继续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