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课文内容教学生 按社会需要考语文(上)

用课文内容教学生  按社会需要考语文(上)

——深圳市南山区语文教研员唐建新关于语文教学及语文考试基本观念访谈录

   洗去作秀铅华,直抵内容深处

问:唐老师,您好!刘国正先生和于漪老师在今年(注 2008年)的全国中语会第九届年会上的大会发言中强调教师要讲好课文,要用课文内容来教育学生,并提出教师自己首先要读透课文。您如何看待教师钻研课文的能力?

答:我国两位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在本届年会上的讲话是非常及时的教诲,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篇课文,我们常常以太短浅而很容易忽略。近些年来的现代教育技术之风,一阵阵吹刮,其形声光电的刺激,常常使得人们以此为现代教育的标志。就是靠课文进行语言文字教育的语文教师,受其影响,一些人也怀疑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还能够进行形象直观的描绘陈述抒情议论与说明吗?于是乎,一篇课文浏览三五分钟,而一节课的课件制作却要花费三五个小时的严重倒挂的现象频频出现。

不深入研读课文,已经开始成为正在蔓延开来的通病了。其实,我们只要静下心来,很多课文的确是很有值得品读的味道的。前几天,听《生命,生命》和《童趣》,就很有感触。讲课的是很优秀的老师,对课文的深入研读也花了不少功夫,学生也对课文非常熟悉,已经带有复习性质了。但是,仍然感到有一些不对劲,教师不清楚将把学生带往何方,成了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课后分析时,我们一致认为,教师对课文的研读还是不够。如《生命,生命》,课文中提到的三种生命呈现的状态,概括的精度不够,飞蛾,体现的是脆弱生命的强烈求生;瓜苗,体现的是恶劣环境的顽强新生;心脏,体现的是平常律动的珍贵。最后对生命的感叹,不选“奋斗”而选“勇敢”似乎更能够贴近原意。还得考虑的是,学生在语文方面将增加哪些进账,应该新积累哪些内容,受到哪些能力训练。

《童趣》也是这样,学生能够一般化的理解与回答,而这篇课文的三件事情,第一件是制造的趣事,第二件是观察到的趣事,第三件是参与的趣事,它们之间是应该有所不同的。其次,在指导学习时,联想与想象,最好能够脚踏实地,具体化地告诉学生,并抓一些典型性最高的词语来进行教学。课文不厌百回读呀,至少,课文不厌反复读。

问: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繁杂现象?

答: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的情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还很严重。一些老师认为,该讲的都讲了,怎么考都问心无愧,不该讲的还进行了拓展,怎么说都尽心尽力了。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一问学生,这节课怎么样,回答是很好;有什么收获,不知道。

细细一想,其实,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不是过多,使得学生吞食过多,消化不了。我们对中考高考的理解,是不是没有看到越来越基础越来越平和,而还在一味地加深加难,用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的观念在下大包围。其实,随着1999年的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考已经从过去的选拔少数人转变到淘汰少数人,这一根本性的变化,使得试题越来越强调基础,越来越考查常见常用常错的内容。部分老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巨大的变化,还在往深处难处弄,以至于课堂上教师自己越来越累,学生也越来越难以消化吸收。

我们能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实行简约化教学,抓大放小,把主要的根本性的问题或内容抓住,其他的则让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呢?大匠授人以巧,而决不是授人以多!

抓住了根和本上的习惯培养,语文教育就成功了大半

问:高中阶段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您认为高中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小学初中有明显的不同,主要是学习的理性意识的增强,学习的自我调控意识的增强,因此,高中学生应该建立起有别于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静心读书。对于现代社会劲爆媒体的多年来的狂轰滥炸,家庭校园乃至社会,已经很难有宁静的地方了,然而,“宁静以致远”,不静下来读书,在高中阶段都难以精心读书,那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个一辈子远离书本的人,一个一辈子读不进书的人,知识的吸纳一定是非常可怜非常有限的。要静心读书,要开始读长篇大论,读厚书,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能够静下心来读书。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在语文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眼皮下静心读书,并减少一些好心的唠叨与不必要的话语干扰。

大声读文。这里主要是讲读古文。因为大声读,才能够暴露一些字音字义的毛病,才容易督促自己去查找注释或工具书。读出句读,把古文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读出来,把句子的语气读出来,如果对这些上千年的经典能够读得摇头晃脑,读得有情有味,这些千古名篇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逐渐的进入脑海融进血液,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指导和影响自己一辈子。

积累梳理。学习是少不了背诵与积累的,包括学习数学在内,但是,这种积累是散乱的还是有意识的能够分门别类的进行,则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梳理。由少年时代进入到青年时代,在学习上就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学习调控意识,有非常明确的理性追求。在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厚自己的学科储备的时候,对于已有的和新摄入的内容,都应该尽可能的进行整合梳理,包括新认识的字,新接触的语词,新领悟的精粹的语句,以及一些文学形象一些中外名篇。

学会倾听。倾听是吸纳,学会倾听就是学会有效的吸纳。高中阶段的学习由于知识密度厚度的增加,特别需要我们学会倾听。通过倾听可以获得很多丰富的信息,通过倾听也可以提高我们对转瞬即逝的话语迅速敏捷进行捕捉进行提炼的能力。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同学之间的讨论、学术厅里的报告、课间休闲的聊天、公交车上的谈话,都需要我们学会倾听,迅速敏捷地感受与领悟,提取出主题词,从这些无字句处获得丰盈的收获。

主动交流。“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思考与讨论之中,融入到学习的大环境大磁场里,主动的用口进行述说,用笔进行倾吐,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表达倾吐出来,与同学分享,与老师分享,这样也才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得到进一步的讨论指导与深化。特别是用笔进行交流,应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实话实说,直话直说,完全不用去考虑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把写作技巧章法抛到一边去吧。只要自己是坦然真诚的,说的是真话实话心里话,就永远是好的。

高中学生正开始处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代,自然也容易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热血青年,然而,如果我们注意到了这几方面的习惯养成,对自己的提升就会更加稳健厚实,对自己的一生就会奠定好更加坚定的学习与交流的发展基础。

摒弃形式,高考要走向内容和文化备考

问:考场作文是对学生知识积累与思维训练的考验,您认为高三学生应如何做好备战高考作文的准备?

答:纵观近五年来的作文试题的命制意图以及作文评分标准的执行结果,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考作文的这一指挥棒,越来越明确地指示我们,中学的作文教学及作文备考应该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健康的路子走下去,这就是笔者曾说过的“关注社会积淀文化抒写思考。”

关注社会,就是要求学生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一个公民的身份去关注自己周围发生的带倾向性的问题。关注社会,既含有对社会的理想追求,又含有对自己这一社会成员的道德熔铸。也是我们的教育所期待的一种理想结果。关注社会,就要融入社会之中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关心学校和社区的发展变化,体味与国家与人类同忧同喜的情感变化,这样,自己才能够成为有社会责任心有时代使命感的成熟青年,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这样的人,在高考作文考场上,何愁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没有正确的思想观点及思考线路,没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宣泄呢?

积淀文化,就是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接受了基础教育后,成为有文化的人,最理想的是成为有一定文化品位的人。这里的文化,主要是指人所应该具有的人文素养。如果只关注社会,不注意人文素养的积累,就容易缺少底蕴成为空泛的议论家。积淀文化,最直观的行为是对文化的积累。要勤于动笔,随手记下有启迪的文化现象以及文化思考,要不时咀嚼经过时间洗礼的名家名句,以提升自己的思想修炼及文化底气。博采百家,鸟瞰诸多领域,参与文化活动,交流文化感悟,提高审美情趣,使自己的美好的情怀深厚的修养能够发自内心在试卷上率真地有品位地自然流淌。

抒写思考,意思是考场作文,思考是第一位的,语言表达是第二位的。不少的学生由于对思考力的重视不够,因时间紧张,就一边写一边想,一边写一边改,没有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如果思考是充分的、条理的、完整的,这一基础性的脑力劳动比较到位,那么,抒写起来就会是顺利的流畅的,其反映出来的语脉就一定是自然的畅通的。一言以蔽之,考场上的写作,所看的是思考的深浅宽窄,思考的精巧与笨拙,而远远不是什么写的字的多少,篇幅的长短。

要在重思考的结果上进行抒写,就要养成勤于动脑的写作习惯。在备考期间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即有效地进行审题训练、立意训练、选材训练、腹稿成篇的训练。反复比较深入思考全盘考虑深度加工,真正有了成熟的腹稿,动笔写作就不成问题,一下笔就会汩汩滔滔一气呵成,就会文气贯通语脉流畅,写出能够完整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的好文章来。

这几方面的备考训练,是顺应了近些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是抓住根本有效地进行写作备考的主要途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短期内的考场写作技巧的掌握,但是,真正的好文章,还应该从关注社会的大处着眼,从积淀文化的根基上落笔,在深思熟虑之后的从容抒写。

原载《语文导刊》  刘彩霞 唐建新

长按或扫描方便继续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