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2019.9.7):两肺多发病灶,转移OR多原发?手术OR保守?非常纠结的一个病例

我们的努力你能看见!

 今天分享的这个病例情况挺特别,也让人特别纠结。如果是你,该如何来抉择呢?

 金华的朱某,今年61岁,前些天因下肢轻度浮肿住内科治疗,常规检查胸部CT时发现两肺多发病灶。其CT图像及各病灶标注序号和一般检查资料如下:

 朱某的目前特点:两肺明显的病灶有6处,其中右上3为实性病灶,其余为磨玻璃病灶,从大小与形态来讲,病灶1、病灶2及病灶3显然不象是转移性的,而是多原发,因为若主病灶是右上病灶3,那么转移灶是磨玻璃影的是不符合,也是临床未曾见过的。关键的问题是病灶4、5、6是不是由病灶3转移来的,还是也考虑多原发?后续的检查及治疗到底应该怎样来考虑,怎么样的方案对患者最有利?穿刺后取得病理依据,予以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还是争取手术切除治疗?若手术能不能根治切除?或者是否考虑外科手术与消融、SBRT等局部治疗相结合?

 我们考虑思路是这样的,也许不一定肯定对,但站在尽最大努力治愈疾病的角度,应该也是比较合理的:

  • 关于是不是多原发癌:从影像表现分析,病灶1、2、3肯定考虑是多原发,关键是病灶4、5、6是不是转移。起初我也觉得确实难以界定,因为她的癌胚抗原高于正常,虽然不是太高,只有17.69ng/ml,但毕竟CEA是临床一个比例敏感的肺癌指标,以前的病例若该值高的,多数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或转移。但是当我们回顾发现2017年也有5处病灶(右下病灶因炎症掩盖无法判断有无)时,若用转移来解释,近2年过去了,转移灶没有增多,而只是原发灶有进展显然也不太好解释。何况当时的病灶3才1厘米许,出现远处肺内转移显然也不能解释的。所以个人意见应该考虑多原发癌,6处都是原发的可能性最大;

  • 是不是需要穿刺活检:假如前面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主病灶在右上叶,有2处,显然是能够外科手术根治切除的。穿刺活检有假阴性可能,确诊后也仍需考虑外科干预,穿刺并非必要。更小心的做法是进胸后先局部楔形切除送快速切片,若恶性再行肺叶切除并清扫淋巴结。但如此典型的影像,并且较前明显进展的,其实也可以直接行肺叶切除并清扫淋巴结;

  • 后续治疗计划如何:如果以上2条都是合理的,那么拟先行右肺上叶切除+下叶楔形切除,中叶结节过小,且无进展,暂不予以处理。病灶1、病灶3、病灶5均送病理检查,若恶性程度高、分化程度差或基因检测、免疫组化等考虑病灶5为病灶3转移的,当然此后只能术后再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左侧的也不再去积极手术干预。但若右侧3病灶均为原发癌,那么,左上的2处也是考虑原发癌,又在能够予以楔形切除的部位,则二期行左肺上叶楔形切除(2处)。术后只需定期复查。而当右侧手术后证实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话,已经是三A期的了,那么左侧是否手术视术后情况酌情考虑;

  • PET-CT检查方面的考虑:患者家庭条件较差,目前常规MRI、CT及彩超等检查未见确切远处器官的转移,这种情况下,PET检查查出存在远处转移的机率相对较小,若患方同意可以予以申请PET检查,若从经济方面考虑,不再查PET也可以理解。

 确定了拟手术后,前天的头颅再查了MRI增强,发现合并存在腔隙性脑梗塞,报告示急性腔隙性脑梗塞!但临床没有明显症状,手术是不是要等待3个月以后才考虑进行?又是一次艰难的抉择。目前右上病灶3已经实性,而且CEA高,较2017年进展,其实并不能除外已经存在淋巴结转移,手术再等3个月感觉心中有些不安,毕竟临床目前没有神经体征或症状,以前也无心脑血管意外病史,手术并不是一定会出现大面积脑梗塞,只是概率高些而已。经过与患方的充分沟通,最后还是决定拼一下,仍按计划于2019.9.6(昨天)进行。采用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下叶楔形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所幸,手术过程非常顺利,下面是右上叶2处,右下叶1处的大体标本及其病理类型:

右上病灶1:浸润性腺癌(腺泡型)

右上病灶3:浸润性腺癌(腺泡型)

右下病灶5:浸润性腺癌(贴壁生长型)

 可见,我们术前的判断分析是正确的!!!右下病灶不是转移,因为病理类型不同,那么左侧更考虑都是原发癌。这个病人是多原发癌的情况,极可能6处都是!

 虽然目前尚不知道淋巴结情况(已经清扫,未做快速切片)。但至少我们准确的分析判断才使朱某有了根治的希望。若冒然轻率的认为病灶实性,CEA又高,还有两肺多发小结节,不从细节、病史、前后对比去细致分析推敲,而判定为已经转移,放弃手术而穿刺取得病理后予以化疗等保守方法,是不是就失去了一次根治的机会呢?

(0)

相关推荐